文/林岩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大顺军攻陷北京城的西直门,性格刚烈的崇祯帝没有选择投降,而是砍杀嫔妃、公主之后,在煤山自缢身亡,大明帝国至此寿终正寝。

  有的史料记载,崇祯帝选择自缢,其实是他早就看到了自己的死后凄惨的场景,不得不顺应天命,他临终前看到了三幅图,是明朝开国元勋刘基描绘的。

  刘基,字伯温,足智多谋,精于天文、地理、风水、预测等。

  《明季北略》记载:当年,燕王朱棣称帝之后,发现皇宫大内有一间密室,刘基留下秘记,藏在一个小柜子里面,外面有环形的锁头将柜子锁得严丝合缝,极为牢固。

  朝中知道这个秘密的人都相互告诫说,没有发生大的变故,不要轻易打开。

  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军围困京城,崇祯帝想打开藏有秘密的柜子。

  掌管印玺的内臣叩头劝阻,崇祯帝不听,坚持要打开,发现里面是三幅图画,没有文字。

  第一幅图画的内容是:有文武官员数千人,都手捧着官帽、朝服,披散着头发四处乱走。

  崇祯帝看不明白,就问那个内臣,内臣说:“这恐怕是多发变乱。”

  第二幅图画的是“兵将倒戈弃甲”,贫穷的百姓拖儿带女奔逃。

  崇祯帝又问内臣,内臣说:“这也许是军中哗变倒戈。”

  崇祯帝勃然变色,内臣制止皇帝继续看下去,崇祯坚持要展开第三幅画卷。

  第三幅图上面,画中一个人长相和崇祯帝酷似,身穿着白色的睡衣,右脚没有穿鞋,左脚穿着袜子和鞋,披散着头发悬在半空中。后来,崇祯帝自杀后的情形和画面“分毫不爽”,一模一样。

  掌管印玺的内臣把这件事秘密转告国丈,叮嘱他不要泄露出去。

  而这件事还是传了出去,《明季北略》的作者计六奇称:长洲县官员陈仁锡之子陈济生曾在嘉定府开馆教授弟子,陈氏父子把这个惊人的秘密告诉了计六奇,计六奇就记录下来,他认为厄运都是有定数的。

  有人告诉计六奇,关于崇祯帝看图还有一种说法。

  张献忠、李自成势力强大的时候,留守南京的大臣史可法曾多次上奏章,汇报南方的局势,崇祯帝也常常阅览奏章。

  有天晚上,崇祯帝刚刚打开奏章,发现有个人穿着“麻衣”站立在眼前。

  崇祯帝感到很奇怪,惊问左右,“禁内深严”,这个人是从哪儿来的?

  还穿着素衣孝服,这不是成心吓唬人吗?于是命左右侍从上前去抓他,几个太监立即冲上去,猛扑麻衣人。

  麻衣人徐徐前行,太监们就是赶不上他,一直追到一处库房,太监们眼看着这人没影了,而查验库房大门,发现门是紧锁着的,众人大为惊骇,回去向皇帝汇报。

  怪事连连,崇祯帝决定打开密室,密室门上有封条写着——“凡国有大变,方可门视,不得轻易泄露,以启祸端。”

  当时“阴风凄惨,自空中来,恶雾迷漫,从地而起。”

  掌宫太监叩首劝阻说:“这是上天的机密,恐不可轻易泄露。”

  崇祯帝不信邪,坚持走进密室,忽然间“黑暗无光,妖气冲塞鼻端”,几乎不能站立,皇上和身边两班内臣,都非常惊恐。

  过了一会儿,室内发出微弱的光亮,众人仔细一看,眼前出现“一朱红木柜”。

  崇祯帝命人速速打开,一个小太监就用一把斧子砍开了木柜,发现里面是三轴画。

  三幅画的内容和前面的记载大同小异。崇祯帝发觉画中自缢的人和自己一模一样,脸阴沉下来。

  太监安慰说:“未来的预兆,祸福难分,并非臣下所能预测并泄露的。虽然说屡见不祥之兆,当今皇爷仁爱治民,刚断治国理政,从来都是以正胜邪,纵然有微小的灾祸,这也是不足为虑的。”

  崇祯帝回到皇宫,一直闷闷不乐。

  第二天上朝,钦天监奏报:东方天象怪异,长庚星比往常要大了许多,光芒闪烁,上面有“刀剑、旗帜、人马影子”,时大时小,忽隐忽现。

  同时,南京监察御史奏报,明太祖的老家凤阳发生地震,“其声如吼,一日三震”,当地人心惶惶。

  种种怪异现象和天象示警,令崇祯帝惶恐不安,于是选择死社稷以谢天下。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七日,崇祯帝临终前脱下蓝袍,写下遗言:“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三天之后,大顺军发现了崇祯帝的尸体,将其装入棺中,与周皇后的棺材同时放在东华门示众。

  李自成被迫离开北京的时候,京城平民将崇祯帝葬入田贵妃的墓穴内,清军入关之后,将崇祯帝葬入十三陵的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