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虚中,字叔通,本名“黄中”,号龙溪居士,生于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祖籍河南洛阳,后迁居成都,北周皇族后裔。

  大观三年(1109年)考中进士,宋徽宗赐名“虚中”。

  宇文虚中是两宋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他失节降金,死有余辜,另一种说法则恰恰相反,说他是个忠于宋朝的义士,在金国做卧底,希冀兴复宋室江山。

  《金史》记载:建炎二年(金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宋高宗赵构征召出使金国的使者,被贬韶州的宇文虚中欣然应诏,请求出使金国。

  当时的金国不想议和,于是就将宇文虚中等人强行扣留。

  金国朝廷商议礼仪制度,金太宗完颜晟爱惜宇文虚中的才华,于是对他加官进爵。

  宇文虚中接受了任命,与韩昉等人做了朝廷的礼仪制度顾问。

  建炎三年(1129年),南宋再派使者洪皓到上京(黑龙江阿城南部),见到了投降金朝的宇文虚中,非常鄙视他。

  绍兴十二年(金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南宋派使者求和,承诺允许两国官员自己选择归属地,“愿自归者,更不禁止”。

  金国表示同意,释放了不愿留在金国的李正民、毕良史等士人,同时将留在金国做官的宇文虚中、张中孚、杜充等人的家属迁徙至北方。

  当时,宇文虚中的次子宇文师瑗[yuàn]在南宋做转运判官,得到可自由去留的诏令,携家眷去了金国。

  宇文虚中“恃才轻肆,好讥讪”,恃才傲物,喜欢讥讽嘲弄他人,很多金国王公大臣看不惯他。

  金朝皇宫修建了一些宫殿,宇文虚中奉命给宫殿起了“嘉美之名”,可是讨厌宇文虚中的人利用这个机会,向皇帝进谗言。

  金熙宗汉文化水平不高,大臣们忽悠他,说宇文虚中给宫殿取的这些名字,是在诽谤朝廷。

  绍兴十六年(金皇统六年,公元1146年)二月,金朝大臣唐括酬斡的家奴杜天佛举报,称宇文虚中谋反。

  金熙宗命人严加审讯,却找不到谋反的证据,于是,官员们罗织罪名,声称宇文虚中家里藏有教导人谋反的图书。

  宇文虚中辩解称:“被处死是我的命啊,至于图书,怎么会成为证据?南来的士大夫几乎家家都有,高士谈的藏书比我家还多呢,难道他也要谋反?”

  宇文虚中这番话非但没能拯救自己,反而害了高士谈,高士谈被诬陷为宇文虚中的同谋,和宇文虚中同时被斩首。

  《金史》称:宇文虚中是冤枉的,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昭雪。

  《宋史》关于宇文虚中的生平的记载,和《金史》大致相同,其结局稍有不同。

  《宋史》记载:关于宇文虚中的死因,南宋绍兴年间的盐官施德操在《北窗炙輠[guǒ]录》中有一段惊人的记载:“后虚中仕金为国师,遂得其柄,令南北讲和,大母获归,往往皆其力也……”

  宇文虚中去金国做官,就是想掌控权柄,极力促成了南北议和,宋高宗母亲韦太后南归,就是宇文虚中的功劳。

  当时,宇文虚中计划八月里劫持金熙宗,促成宋钦宗回国,实施劫持计划的前五天,事泄“为人告变”。

  宇文虚中觉察到不妙,计划提前实施,发兵攻入金熙宗帐内,金熙宗差点被劫持的时候,金国卫士赶到,将宇文虚中等人擒获。

  《金史》为何不提这件事儿?皇帝差点被劫持,金国人认为太丢脸了,不能对外声张,于是就弄出藏有谋反书籍,意图谋反的说辞,处死了宇文虚中。

  宇文虚中大义凛然,为何《宋史》也讳莫如深?

  宇文虚中劫持金熙宗的目的是“欲挟渊圣(宋钦宗)以归”,宋高宗最担心的就是哥哥宋钦宗回国,自己皇位不保。

  为此,宋朝人对此极为敏感,只好避而不谈,照搬了金人的说法。

  如果说宇文虚中根本没劫持金熙宗,只是被金人冤枉了,那他无疑就是南宋的叛臣,应该受到宋人的口诛笔伐,诡异的是,宋孝宗、宋宁宗在位的时候,却公开褒奖宇文虚中。

  《宋史》记载:“淳熙间(1174年—1189年),赠开府仪同三司,谥肃愍,赐庙仁勇……开禧初(1205年),加赠少保,赐姓赵氏。”令人匪夷所思。

  史官的选择性失忆,原因在于“为尊者讳”,若没有盐官施德操的记载,一代义士险些成了遗臭万年的叛国者。

  宇文虚中留有诗作《上乌林天使》、《春日》等。

  其中《在金日作三首》有一句:“莫邪利剑今安在,不斩奸邪恨最深!”

  表达了作者痛恨侵略者的愤懑之意和忠君爱国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