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冰扬波

  皇帝会下圣旨鼓励官员贪?

  胡诌八扯吧!

  还真没扯淡。

  01

  陆贽年少时,其父陆侃便不幸英年早逝,家道已然衰落。

  天道酬勤。

  大历八年(公元773年),他便一举高中进士。

  时年18岁,可谓少年英才。

  初时,陆贽以书判拔萃,担任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二把手。

  县尉任期满后,陆贽回归故里探望老母,并沿途拜访了一些社会名流。

  如,寿州刺史张镒。

  起初,张镒并不看好陆贽这一毛头小辈。

  不想,话匣子一打开,张镒吃惊地发现此生不俗,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遂结忘年之契。

  临别时,张镒欲赠金百万,为陆母“一日之膳”。

  陆贽坚辞不受,推让再三,最后仅收下了一点新茶。

  这段史实,《旧唐书》、《新唐书》皆有相关记载。

  《新唐书·陆贽列传第八十二》如是载:

  

“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及辞,遗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

  02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德宗李适即位,为大唐第九位皇帝。

  德宗继位不久,便派出庾何等黜陟使巡视天下,选拔民间优秀人才。

  于是,陆贽迎来了仕途的春天。

  黜陟使庾何听了陆贽即兴演讲:三科、四赋、五术、六德…

  据《旧唐书·列传八十九》载:

  

“三科曰:茂异,贤良,干蛊;四赋曰:阅稼以奠税,度产以衰征,料丁壮以计庸,占商贾以均利;五术曰:废兵之冗食,蠲法之挠人,省官之不急,去物之无用,罢事之非要;六德曰:敬老,慈幼,救疾,恤孤,赈贫穷,任失业…”

  从科举到时政,其治政之理论,纲举目张,娓娓道来。

  庾何大为吃惊,别看陆贽年纪不大,水平不低,了不得呀。

  于是,庾何急向德宗皇帝汇报,发现人才了。

  德宗龙颜大悦:“陆贽这人,我在东宫时就听闻其官声不错,得重用。”

  随后,一道圣旨飞出大明宫,迁陆贽为京官,实补监察御史。

  于是,陆贽一路开挂。

  不久,德宗又升其为翰林学士、礼部员外郎。

  当然,士为知己者死。

  陆贽既居近密,匡正得失,巨细必陈,以报知遇之恩。

  德宗对陆贽愈发倚重,无论大事小情,抑或宫中琐事,多交由他处理。

  妥妥的,天子近臣一枚。

  据《旧唐书·列传八十九》载:

  

“贽性忠尽,既居近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

  03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泾原军发生叛乱,攻入长安城,拥立朱泚为帝。

  于是,德宗仓皇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陆贽随驾左右,参赞军机。

  彼时,虽有宰相,大小之事,德宗必与陆贽商量,时称其为“内相”。

  当然,陆贽公事繁忙,以诏书为例。

  说,时朝政千头万绪,日发诏书数以百计,均由陆贽起草,他疾笔如飞,一挥而就,凡所论列,无不切中要害,深得同僚钦佩。

  是年冬,一些卜祝之官上疏德宗,欲改元并加“圣神文武”之尊号,以应时运。

  卧槽,此多事之秋,老窝儿都让人占了,还玩这虚头巴脑的虚势,有个鸟用。

  抓紧平叛,才是正事。

  为此,陆贽奋笔疾书,起草了《奉天改元大赦制》,以收民心。

  陆贽劝谏之语,长篇累牍。

  从《旧唐书·列传八十九》择一语,以证其明:

  

“人主轻重,不在自称,崇其号无补于徽猷;损其名不伤其德美。”

  于是,德宗放弃加尊号。

  同时,颁发罪己诏,并大赦天下,凡被朱泚胁从者,只要归附朝廷,以往罪恶一律不再追究。

  此诏,情词恳切,前线将士无不感泣,皆愿尽忠报效朝廷。

  叛军将士亦见生路,纷纷倒戈,叛乱遂平。

  后,检校右仆射李抱真对德宗说:“陛下幸奉天、山南时,赦书至山东,宣谕之时,士卒无不感泣。臣即时见人情如此,知贼不足平也。”

  可见,陆贽之远见卓识。

  时,有进贡献瓜果者,德宗欲授之官职以示嘉奖。

  对此,陆贽进言:“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爵以情授,赏以宠加…彼忘躯命者有以相谓矣。”

  说,官爵,乃国家公器,不可轻授。

  若献点瓜果者比效命疆场的将士所获奖赏还要高,那谁还为你卖命。

  诚哉,斯言。

  其间,各籓镇多有进贡物品,建“琼林”“大盈”二私库以储藏,德宗还乐颠颠地亲题库名。

  赋税当委于有司以给经用,“小金库”非明主所为。

  陆贽疾行谏诅,上行下必效之,此歪风不可长。

  德宗有点打脸,令撤两库之题匾。

  至于,那些真金白银上缴国库了吗,嘿嘿…

  《旧唐书·陆贽传》:

  

“及贼泚解围,诸藩贡奉继至,乃于奉天行在贮贡物于廊下,仍题曰"琼林"、"大盈"二库名。”

  04

  贞元元年(公元784年),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叛乱,陆贽又随德宗避难梁州(今陕西汉中)。

  其间,兵荒马乱,加之道路难行,陆贽一度与德宗失散。

  德宗惊忧涕泣,急诏凡能找到陆贽者,赏千金。

  此段感人史实,且看《资治通鉴》言:

  

“贽在翰林,为上所亲信…上行止必与之俱。梁、洋道险,尝与贽相失,经夕不至,上惊忧涕泣,募得贽者赏千金。”

  到了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升任为中书侍郎、门下同平章事,即宰相。

  时年陆贽38岁。

  陆贽为相,指陈弊政,废除苛税,使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夏,河南、河北、江淮、荆襄等四十余州发生水灾,哀鸿遍野,百姓流离失所。

  陆贽闻报,急奏德宗给予抚恤。

  而德宗认为“闻所损殊少,即拟优恤,恐长奸欺”。

  陆贽上奏《请遣使臣宣抚诸道遭水州县状》,详细列举了受灾实情,恳请速颁旨令,宣抚赈济。

  为民请命,义不容辞。

  05

  贞元三年(公元787年),陆母去世,陆贽按例丁忧,寓居洛阳嵩山丰乐寺。

  其间有一小事,值得一提。

  陆父初葬苏州,德宗又命宦官将其灵柩,千里迢迢从嘉兴护送到洛阳,与陆母合葬。

  可见,陆贽在德宗心中的位置。

  各地官员多火眼金睛,皇帝驾前如此红人,自是巴结者众。

  于是,礼品纷至沓来,如地方特产,绫罗绸缎,真金白银,名烟名酒…

  嘿嘿,名烟名酒就算了。

  但陆贽严守底线,分文不取,全部打包退货。

  别不信,且看《旧唐书·陆贽传》如是载:

  

“俄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籓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

  当然,送礼者多是有想法的。

  可陆贽如此,便彻底断了一些人权钱交易之念。

  风言风语,也随之呼啸而来。

  史上,最奇葩的一道圣旨来了。

  话说,这日德宗派翰林学士给陆贽带去一道口谕:“爱卿,清慎太过,为融洽同事关系,收点无妨。”

  这道圣旨,《旧唐书·列传八十九》实有记载:

  

“卿清慎太过,诸道馈赠,一皆拒绝,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类,受也无妨。”

  该谢主隆恩了吧。

  何况,钱多又不咬手!

  你想多了。

  老陆严于律己,果断回绝:臣乃清官,不收礼!

  当然,陆贽解释了受贿的弊端,《旧唐书·列传八十九》如是载:

  

“贽奏言: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壁…”

  简而言之,这受贿口子一开,收了票子,就想收车子;收了车子就想收房子...

  这理儿,没啥毛病。

  可前文说了,人家收了“琼林”“大盈”满满的两大库。

  而老陆毛也不收,你这有点不讲政治了啊。

  为此,陆贽得罪了不少人,遭致一些权臣嫉妒诋毁,德宗日渐与他疏远。

  06

  当然,得罪老板后果很严重。

  后,户部侍郎裴延龄结党作恶,朝臣无人敢言。

  而陆贽仗义执言,多次上书参奏裴延龄罪行。

  此时,德宗对他已不悦,徒费唇舌。

  而裴延龄等更与他杠上了,百般诬陷。

  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春,陆贽遭贬为忠州别驾。

  在谪居期间,陆贽心系百姓。

  是时,陆贽见忠州瘟疫肆虐,百姓十分困苦,便摘抄医书,汇编为《陆氏集验方》五十卷,供人预防治疗。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后,想重新起用陆贽,但“诏未至而贽卒”。

  时年,陆贽51岁。

  苏轼叹息,言:

  “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若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可惜德宗李适非圣主明君,对陆贽许多主张“所用才十一”,难展其才。

  否则大唐也不会在下坡路上滑的那么快…

  陆贽对后世影响颇深,《新唐书》赞他治政主张“可为后世法”。

  司马光更是推崇备至,《资治通鉴》引用其主张达39篇之多,长者近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