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食堂

  谣谶。

  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现象,

  它象个幽灵,

  悄无声息又如影随形地

  和中国历史相伴而行,

  大到朝代兴亡之乱,

  小到个人悲欢离合,

  都可以它而改变。

  01

  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后周太祖郭威重病,驾崩前他诛杀了第一大功臣王峻。

  十二月,郭威又诛杀了第二大功臣王殷。

  而后,还杀了一个人,赵凤。

  郭威干掉王峻和王殷两大权臣,这个好理解,是为了给柴荣铺路。

  可赵凤当时是单州刺史,不是什么大人物,对柴荣也毫无威胁。

  病重的郭威为什么花心思杀他呢?

  这要从赵凤这哥们说起。

  02

  赵凤,五代将领的典型代表。

  《五代史》记载:“赵凤...凶豪多力,以杀人暴掠为事,吏不能禁…契丹主素闻其桀黠…尝抑夺人之妻女,又以进奉南郊为名,率敛部民财货,为人所讼。”

  简单说,杀人放火,强抢民女,无恶不作,罄竹难书...史书就没给几个好词。

  这哥们武功强得一塌糊涂,性子也残忍得一塌糊涂。

  长大后落草为寇,以杀人为乐,后来归顺军阀安重荣(就是那个说出:“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的家伙)。

  后来又犯了死罪,被关进了大牢。可身手着实了得的他,竟然越狱了。

  之后又投靠幽州节度使赵延寿。

  赵凤凶名,连耶律德光都知道,委任他为羽林军。

  赵凤从此给契丹人当起了狗腿子,一步一步成为军中高级将领。

  后汉建立后,赵凤果断向刘知远投诚,担任河阳行军司马。后来升任龙武将军,最高做到右千牛卫大将军。

  实际上嘛,刘知远并不是很信任他,这个右千牛卫大将军更像是一个荣誉职位,并没有多少实权,就在开封城里养老。

  不过,在开封养老的赵凤不久干了一件大事,一件他这辈子最值得吹的事。

  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后汉军方第一大佬郭威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南下,攻打开封。

  十一月二十二日,刘承祐被弑杀,郭威大军开进开封城,实际上郭威已经成为整个开封的主人。

  接着,大军对开封进行一场不友好的问候。

  简单来说就是,抢钱,抢粮,抢娘们。

  对此,史书只有十个字——“诸军大掠,通夕烟火四发!”

  在这简单的十个字里,背后蕴含的是满城肆虐的火焰,满城疯狂的乱兵,满城宣泄的残暴。

  这一夜,不知道多少开封百姓惨遭屠戮,就连一些朝中高官也不能幸免,乱兵眼中,根本就没有官民之分,谁有钱抢谁的。

  当时,赵凤正好在开封,也遭遇此劫。

  赵凤怒了,从来都是我抢别人的份,什么时候轮到这群小王八蛋抢我老赵的了,你们出去打听打听,开封一条街,谁才是你爹。

  在乱兵大肆抢掠之际,赵凤挺身而出,带着几十名亲兵坐在街上,能动手绝不多说,直接干死了许多乱兵。

  这家伙太彪了,乱兵一下子就镇住了。

  赵凤的家人以及邻居得以安然无恙。

  所以说,坏人有时候干起好事来,也是事半功倍,这就叫恶人自有恶人磨,这些乱兵碰上赵凤,也算他们倒霉。

  03

  不久,开封新任主人郭威,篡位称帝,大大咧咧的当起了皇帝,建立后周,这就是五代最后一代。

  五代老规矩,篡前朝的皇帝宝座,用前朝的老臣。

  于是后周建立后,赵凤摇身一变,从后汉大将,变成后周大臣。

  郭威任命他为宋、亳、宿三州巡检使,主要负责的就是抓强盗,或者说镇压农民起义。

  赵凤自己就是贼王八,他干这事可太称心得手了。

  不过他捕盗代价比较高,老百姓因为这哥们,家破人亡的不要太多。

  而后郭威任命他为单州刺史,他干的就两件事,抢娘们,抢钱...

  04

  《五代史》明确记载了赵凤的罪行,说赵凤之死是罪有应得。

  《全唐文》中记载,郭威特意下了一道赐赵凤自尽的敕文,列举了赵凤的主要罪名是残忍好杀;贪虐尤甚,夺人妻女,抢人钱财,招纳贼徒,骚扰生聚...可以说没有一条是冤枉他的。

  而《五代史补》却说,郭威为了杀赵凤,故意对他进行诬告,栽赃陷害。

  可甭管赵凤是不是罪有应得,当时正值郭威病重,在竭尽全力为柴荣铺路,他怎么会有多余的心思诛杀赵凤呢?

  于是,这引发了很多人的遐想。

  《五代史补》中还记载了这么一段话:

  

“高祖闻而异之,阴谓世宗曰:“吾闻人间谶云‘赵氏合当为天子’,观此人才略度量近之矣,不早除去,吾与汝其可保乎。使人诬告收付御史府劾而诛之。洎高祖厌世未十年,而皇宋有天下赵氏之谶其应,于斯王者不死信矣哉。”

  说,郭威听说民间有个谶语——赵氏合当为天子。

  郭威又觉得赵凤这人气度非凡,雄才伟略,能文能武(赵凤中过秀才,又称赵童子),正好他又姓赵,这个谶语就应在他身上,如果不把他干掉,大周江山就保不住了。

  宁肯杀错,绝不放过。

  于是,郭威就杀掉了赵凤。

  05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五代史补》这个谶语的记载是真实的吗?

  其实古代关于这种谶语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隋炀帝杨广时期有句谶语:“当有李氏应为天子”。最后李浑、李敏这两个倒霉蛋,顶雷。结果李渊代隋,这句谶语得到了应验。

  再比如,唐太宗时期也有句谶语:“女主武王有天下”。最后大将李君羡被李世民干掉了。结果武则天做了皇帝,这句谶语又得到了应验。

  纵观这几个例子,有几个共同点:

  首先,得有这么句谶语。

  其次,谶语说得含糊不清,叫皇帝自己去猜,同姓的人那么多,猜中了算你本事。

  再次,总有几个倒霉蛋因为谶语为正主顶雷。

  最后,无论皇帝怎么做,谶语总会得到应验。

  如果取代后周的皇帝姓王,那谶语就会改为“王氏合当为天子”。

  如果谶语是真,郭威杀了个赵凤,柴荣为何重用了另一个姓赵的将军,这个将军叫赵匡胤。

  事实上关于赵匡胤当皇帝还有另外一个流传更广的谶语——点检做天子。

  如果都是真的,赵氏合当为天子+点检做天子,傻子都知道指的就是赵匡胤。

  柴荣能不知道?

  能不弄死赵大?

  世上还有这么巧的事?

  05

  谣谶伴随着中国历史走过了风风雨雨,它看起来神秘玄妙,多有灵验。而细观其中,既有蹩足的闹剧,也有令人咋舌的巧合。

  红楼梦中有副对联,放在此处恰到好处: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不过随着科学的昌明,社会的进步,谣谶大概是真的要寿终正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