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食堂

  历史,

  大部分是奸臣“谱写”的,

  因为当好人,

  是反人性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的标注,

  几年前来悬在头上,

  没几个人真的做到,

  今天,

  就从一个典型的奸臣说开来,

  顺便:给做坏人的你找个开脱借口,给做好人的你找个斗争的办法。

  01

  有一句古话,叫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这实在是至理名言。

  如果世上有后悔药可以吃,想必范仲淹、欧阳修肯定会很赞同。

  因为,他们就曾得罪过一个小人,这人叫夏竦,就是“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里的那个夏竦。

  夏竦,字子乔,今天江西九江人,宋朝名臣,谥号文庄(初谥文正),又称夏文庄,因封为英国公,郑国公,又称夏英公,夏郑公。

  总之这么一大串名字说的都是一个人。

  夏竦的父亲叫夏承皓,是宋真宗的一个侍卫,属于武将系统。

  有一天夏承皓在上班的路上,捡到一个“锦绷文褓,插金钗二支”的男婴,于是就收养了这个被富贵人家抛弃的孩子。

  这个孩子就是夏竦。

  由于这段经历,夏竦其实是一个特别敏感,又特别注意享受的人。

  虽然是捡来的孩子,但夏承皓对他视若己出,大力培养,舞刀弄枪的在大宋没前途,他便让夏竦舞文弄墨。

  而夏竦这人天资非凡,是个读书的好苗子,诗词文赋,佛老之说,无一不精,阴阳五行,经史律历,无不通晓

  小小年纪,就写了很多品质优良的诗词。

  不夸张的说,在真宗朝,夏竦的文学水平是顶尖水准,是当时知名的文豪。

  02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大举南下,夏承皓率领宋兵抄近从偏僻的小路前往抵抗契丹,晚上与契丹军队相遇,夏承皓也是勇猛得很,立即率领宋兵向契丹军队发起攻击。

  结果他倒霉,不幸被流箭所伤,英勇殉国。

  当时朝廷抚恤夏承皓家属,赏夏竦一个名为“三班差使”的小武官。

  夏竦有点不满意,我一远近闻名的大才子,做什么武官,没前途。

  于是他想了个精妙的办法,拿着自己写的诗词给当时的宰相,有圣相之称的李沆看看。

  李沆一看,这小伙子是文曲星下凡啊,怎么能干武将这样大老粗没文化没前途的职业。

  于是他拿着夏竦的诗词进献给了宋真宗,并说夏竦父死家贫,请给他换个文职,真宗就任命夏竦为润州丹阳县主簿。

  夏竦由此转为文职。

  后来二十岁出头的夏竦应试贤良方正科,从特制科走上正经文官出身。

  制科是宋朝最难考的考试,宋有三百多年,考中制科的只有49人,夏竦就是这1/49,想想他有多牛吧。

  当时翰林待读学士杨徽之称赞他“真宰相器也!”

  03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夏竦选为国史编修官,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又参与编写《册府元龟》,这简直是走上预备宰相之路了。

  这个时候夏竦真是少年得志,仕途顺风顺水,当时他的风评也很好。

  时任户部员外郎的他夏竦敢上疏反对参知政事丁谓、三司使林特。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宋史中,夏竦的传是和王钦若、丁谓这两个大奸臣一起的,三人开房斗地主。

  什么意思,夏竦也奸臣呗。

  也就是在这时,夏竦仕途遭遇严重打击。

  正所谓人不风流枉少年。

  夏竦这人非常爱女色,娶了几个漂亮妹子做小妾,男人嘛,理解。

  有句话叫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

  达官贵人娶几个小妾怎么着了,也是风流韵事不是。

  可夏竦就没做到家里红旗不倒,他出事了,他的老婆直接到开封府告他,这一告,夏竦那些隐私事全给抖落出来了。

  在古代,只要你老婆不说啥,你娶多少女人都没事,你肾好钱多,谁还管你这个?

  可是老婆出面告你乱娶女人,那有你好受的,齐身修家治国平天下,你连家都修不好还搞什么?

  夏竦奸臣之名多半来源于此。

  他老婆一告状,事情大发了,最后宋真宗出面,判决两人离婚,然后天禧元年(1017年)十二月夏竦被贬职方员外郎、知黄州。

  而当时他有个下属司理参军庞籍,两人相交莫逆,堪称生死之交。

  04

  天禧三年(1019年),夏竦又调任知襄州,他运气不好,一来就爆发大饥荒,由此又引发农民起义。

  但他胆子大,直接打开公廪,向灾民放粮,同时又劝说全州的富人拿出余粟,赈救灾民。

  在夏竦积极努力下,全襄州度过饥荒达四十六万余人,这样的功绩真是没话说。

  宋仁宗即位后,夏竦升为户部郎中,历任寿州、安州、洪州(今江西南昌)三州知州事。

  尤其是在洪州任上,干得极为出色,他对江西的开发,功劳真的很大。

  从这看夏竦是个难得的能臣干吏。但这个时候又出事了。

  天圣三年(1025年),夏竦母亲去世,老规矩,夏竦应该回家丁忧守丧。

  但他却贪恋权位,暗中潜回开封,投靠太监张怀德,在张怀德帮助下,取得刘太后信任,起复为知制诰,出任两制官。

  而后最高担任了龙图阁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在京期间,夏竦其实干了不少事,修国史,定武臣赏罚法律,恢复百官轮流应对,增设特制科等等。

  可以说夏竦成绩斐然,是个干实事的主。

  不过他的名声也臭了,没有朝廷下令夺情,居然就敢不丁忧,这禽兽不如啊。

  于是,急于升官,交结小人,纵任方术,反复无常,成为了他的标签,他就是奸臣代表,妥妥的一个小人。

  更倒霉的是,他抱错了大腿,先是成为刘太后的人,又和老乡王钦若搅在一起,而后又与宰相吕夷简意见合不来。

  05

  宋仁宗亲政后,太后一党的夏竦被罢免为礼部尚书、知襄州,改任颍州。

  不久移任青州兼安抚使。

  后来又升任刑部尚书,移应天府。

  到了宝元初年,夏竦以户部尚书的身份升任为三司使。

  夏竦很满意,这样的生活是他最梦寐以求的。

  建功立业什么的他不在乎,他在乎的就是精致的生活。

  夏竦这人真是一个极会享受的主。

  衣食住用行,样样别出心裁。

  衣是绫罗绸缎;

  住的是豪宅,枕的是美人膝;

  用的是各种奢侈品;

  行很有特色,他每次出门要把两辆豪华马车联起来,中间用价值数千两白银的锦帐遮蔽,里面美酒佳肴,当然还有不能缺的美女。

  食更有特色,他早上喜欢喝粥,不过粥有点不一样,会加石钟乳这些东西。

  这粥一喝,一喝,爽了!

  每天清晨醒来时全身冷如寒冰,得由大美女偎抱良久,才会恢复体温。

  等到了白天,身上忽冷忽热,得想尽办法才能正常生活。

  看着像遭罪不是?

  夏大人沉溺其中,快活似神仙,其实他喝的这玩意就跟魏晋时期的五石散差不多。

  说白了就是磕药。

  据现在溜冰的瘾君子说,溜冰的快感是性高潮的一万倍,五石散差点,十倍百倍估计也差不多,而且还能壮阳。

  在此衷心奉劝诸位,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这玩意不是闹着玩的。

  06

  但对夏竦来说,这样的生活多爽,吃喝嫖赌抽带来的乐趣,自己全都享受到了。

  这才是夏大人最想要的生活啊!

  但是日子这么美,就别老想这么美。

  可恶的李元昊打破了他美好的生活。

  宝元元年(1038年)十月,党项人首领李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和宋朝撕破了脸皮,宋夏战争一触即发。

  十二月,宋仁宗派三司使、户部尚书夏竦去西北,出任奉宁军节度使知永兴军,接着又改任忠武军节度使、知泾州和渭州知州范雍一起搭档对付李元昊。

  谁也不知道朝廷怎么就选了夏竦,估计夏竦也没想到会是自己。

  拜托,官家,你搞什么,开封才是我的归宿,我不要去西北喝西北风!

  但是夏竦没办法,推辞了几次之后,只能乖乖上任。

  夏竦这人,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能打仗,他自己也不愿意打仗。

  他到西北时经常下基层视察,不过是带着美女一起去,走一地,闹一地,甚至差点闹到兵变。

  更搞笑的是,他一上任就上书朝廷,大谈李元昊多厉害,宋军出战怎么不利。

  不过当时大宋朝廷都在叫嚣着宰了李元昊。

  他和枢密使吴育的意见被否定了,吴育直接被宰相张士逊骂成疯子,夏竦也不好过,抨击声不绝于耳。

  在舆论的压力下,夏竦只好赶鸭子上架,勉为其难地准备出兵。

  他召集手下的文官武将,用了五天五夜的时间,密谋进讨方案,从兵马调动、粮草供给到进攻路线,事无巨细,方方面面,全部一条一条草拟成文件,这些文件拥绑在一起,两个壮汉都抬不起来。

  然后夏竦把这些文件藏在一个大柜子里,落锁贴封条,严加看守。

  这时候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不知道原因,这些文件,忽然一夜之间遗失殆尽,等别人发现后,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了柜子里!

  消息一出,全军一片哗然,这搞什么?

  怎么就给泄密了?

  这仗还没打?

  好一顿寻找,这些机要文件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了柜子里!

  沃特?

  这是什么操作。

  夏竦一拍大腿,进攻计划泄密了!

  进攻就此停止!

  更搞笑的还在后头,为了对付李元昊,夏竦曾经张榜于市,公开悬赏“有得元昊头者,赏钱五百万贯,爵西平王。”

  结果李元昊也派人悬赏,“有得夏竦头者,赏钱两贯文!”李元昊就是这么看不起夏竦,你的脑袋就值两贯钱。

  士可杀不可辱,这是莫大的侮辱,这场子得找回来,不能找回来就得忍。

  夏竦选择忍。

  此事一出,不仅成了后来言官弹劾他的有力证据,而且也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康定元年(1040年)正月,宋军在三川口遭遇惨败。

  07

  朝廷突然发现,夏竦说得对西夏人不好对付,夏大人太厉害了,未卜先知啊。

  于是这年五月,夏竦改任忠武军节度使、知泾州、泾原秦凤路缘边经略安抚使。

  不久,夏竦出任陕西都部署、兼经略安抚使、缘边招讨使、知永兴军,成为陕西四路最高军政长官,

  而他的两个副手一个叫范仲淹,一个叫韩琦,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老实说,估计夏竦真的不想干这破差事。

  但是夏竦没办法,他推辞了几次之后,只能乖乖上任。

  夏竦一上任是有苦难言,只能一个劲向朝廷要兵,要钱,要粮!

  夏竦也清楚自己的事,打仗他是真不行,打仗的事绝不能掺和。

  老实说,估计夏竦真的不想干这破差事。

  于是,他主政期间,战事全凭韩琦和范仲淹做主,韩琦要是和范仲淹有了分歧,就凭朝廷做主。

  不久,韩琦提出一个疯狂计划,准备五路伐夏,一举弄死李元昊。

  这个计划呢,很是恢宏,不过呢,范仲淹是不同意的,朝中大臣也是不同意的。

  韩琦就去找夏竦,你是一把手,你说咋办?

  夏竦也觉得难办,韩琦和范仲淹是他最大的左右手,两人意见都不容他忽视。

  现在他们两人闹分歧,怎么办呢?

  夏竦眼睛一转,又耍了个滑头,不说同意,也不说反对。

  而是让韩琦和尹洙回京请示宋仁宗旨意!这么大的事只能官家做主!

  韩琦一听,果然屁颠屁颠的回京了!

  夏竦人精啊,一来他这附和了圣意,二来又成功甩锅,官家要同意韩琦计划,成功了他是最高长官,大功没得跑;

  要是输了,又不是我要打的,关他毛事;

  就算要负领导责任,最多也不过召回京城。

  天可怜见,夏大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回京,好好享受生活,他是最不想在这风沙之地喝西北风的!

  韩琦和范仲淹想建功立业,他不想,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和晏殊一样,做一个富贵宰相!

  等到韩琦回京后,他面临的是一场舌战,一次次刁难!

  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宋仁宗被说服了,同意韩琦攻夏计划,但是五路变两路,由他主管的泾原路和范仲淹的鄜延路联合出兵,其它三路则被以各种理由砍掉。

  不久,连范仲淹上书,我不能去,不能主动去打李元昊。

  于是范仲淹这一路也没了,五路变一路。

  韩琦瞬间就日了狗,夏竦倒是无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08

  可还没等韩琦主动出兵,李元昊反倒出兵攻打北宋,就奔着韩琦来了。

  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宋夏两军在好水川再度爆发大战,结果宋军再次惨败。

  战后李元昊的狗头军师张元趾高气扬地题诗一首。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

  夏竦和韩琦成为千古笑柄。

  不久,夏竦被贬知永兴军,陈执中上任陕西四路一把手,夏竦和陈执中是死对头,两人闹了个水火不容,闹到最后两人都没讨到好,夏竦改判河中府,后来又改知蔡州。

  庆历三年(1043年)三月,夏竦的机会又来了。

  宰相吕夷简罢相,东西两府宰执发生大变动。

  章得象、晏殊上位担任宰相,王举正、贾昌朝担任参知政事;

  任中思、富弼、范仲淹担任枢密副使。

  而枢密使不是别人,正是夏竦。

  夏竦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可以再度回京担任宰执。

  美好的小日子又回来了!于是夏竦快马加鞭、马不停蹄的往开封跑。

  但是他怎么也没想到,迎接他的将会是前所未有的耻辱和打击,远比张元那首夏竦何曾悚更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