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狼来了,狼真的来了。欧盟紧跟美国,以“产能过剩”为借口,行“保护主义”之实,对中国电动汽车挥舞关税大棒。

根据欧盟的一份声明,新的17.4% 至38.1% 的关税将在欧盟现有10% 关税的基础上提高。这使最高的总税率接近50%。

受到影响的有比亚迪和吉利等中国制造商,以及特斯拉等从中国向欧洲出口汽车的西方生产商。

欧盟去年10月,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7个月后,它的结论是,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受益于不公平的补贴,对欧盟造成了经济损害的威胁。”

统计显示,今年迄今为止,中国汽车品牌在欧盟市场电动汽车总销量中占比,已从2019年的0.5%增至8%以上。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Kiel Institute for World Economy)所长舒拉里克(Moritz Schularick)表示,关税可能会使从中国的进口减少四分之一,总价值约为40亿美元。

美媒彭博社幸灾乐祸地称,这些措施是“一张旨在减缓中国经济增长的超级罚单”。

在此之前,美国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夸张的100%关税。美欧的目的很明显,就是阻止中国向产业链的上游移动,不允许中国染指利润高的产业。

美媒CNN说了实话。它说,关税大幅上调,突显出布鲁塞尔和华盛顿方面在对华贸易问题上采取的更为保护性的立场。西方官员担心,廉价的中国进口商品可能会毁掉就业岗位和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行业。它影响数百万人就业。

贸易战在酝酿中。中国外交部回应称:欧盟若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中方绝不会坐视不管。中国商务部在一份声明中誓言,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CNN援引专家的话称,北京方面对关税的反应“可能导致与欧洲的贸易战,对于一个仍严重依赖中国主导的供应链以实现其崇高气候目标的地区而言,这将是毁灭性的。”。

正因为如此,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警告不要限制与中国的汽车贸易,他本月早些时候表示: “我们不会向外国公司关闭市场,因为我们也不希望我们的公司也步其后尘。”

关税政策是双刃剑,既攻击了对方也伤害自己,中国汽车被欧洲拒之门外的结果是,欧洲品牌的汽车在中国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困难,甚至会被中国本土汽车替代。

彭博社认为,包括大众和宝马在内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在2022年总共在中国销售了460万辆汽车。德国汽车制造严重依赖中国市场,而中国政府的报复可能会让它们的日子更难过。

奔驰、宝马和大众纷纷表态!奔驰回应称:如果任由保护主义趋势抬头,将造成消极的后果!

宝马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默特尔警告欧盟,此类关税带来的后果将不止于单边关税,而是产生“像回旋镖一样的强烈后果”。加征关税将会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同时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大众汽车称: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于己弊大于利!

最大的输家是消费者。消费者买不到便宜的电动汽车,只好买欧洲产的贵的电动汽车。

这是美国炸掉北溪管道的另一个故事。

这次操作针对性非常明显,就是要让德国车企死。从而实现彻底切断中德经济联系,达到破坏中欧关系的目的,最后的效果就和炸掉北溪破坏俄德关系一样。

可怜的德国,妥妥的美国奴才,想怎么割就怎么割,而且还是德国的夥官冯德莱恩亲手操刀。美国人导演,德国永远都是韭菜。

说一百句不如反击一次。来而不往非礼也。一句话,中国必须“对等报复”。

欧盟对华征收附加关税影响,正扩散至豪华品牌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最高将加征38.1%的额外关税。

包括《华尔街日报》、路透社、《欧洲汽车新闻》等多数外媒此前推测,相较于美国对华100%的汽车关税加征,欧盟肯定会对比亚迪和吉利等中国制造商,以及特斯拉等从中国向欧洲出口汽车的西方制造商的进口汽车征收更低的关税。

其中,《华尔街日报》称,欧盟委员会最有可能采取谨慎的中间立场,征收25%—30%的关税,即在目前10%的关税基础上加征15%—20%的关税,使欧洲电动汽车与成本较低的中国进口产品具有广泛的竞争力。

不过,从目前欧盟公布的初裁结果来看,其对华加税额度显然远超外界预估水平,即便是欧盟给出加税额度最低的比亚迪,其最终数字也达到17.4%,在欧洲销量最高的上汽集团,则要承担总计48.1%的总税额。

只是不同于去年刚刚宣布调查时,欧洲媒体普遍对自中国进口的汽车表示担忧,本次宣布加税结果前后,多数外媒则将关注重点,放在欧盟此举或将引发中国的反制措施,以及对欧洲汽车工业自身产生的影响上。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Hildegard Müller)表示:“目前宣布的措施可能造成的潜在损害可能大于对欧洲,特别是德国汽车行业的潜在利益。”

在《欧洲汽车新闻》的相关报道中,市场研究公司Rho Motion的汽车研究主管威尔·罗伯茨 (Will Roberts) 表示:“一旦欧盟引发争端,其反应和影响可能会引发贸易战,这对于一个仍严重依赖中国主导的供应链,来实现气候改善目标的地区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华尔街日报》则在日前报道中称,如果欧盟选择像美国一样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0%的关税,中国就可以轻易对欧盟每年进口的30多万辆豪华汽车进行反向制裁。

5月底,中国欧盟商会曾在社交媒体发布账号称,其从内部消息人士处获悉,中国可能考虑对配有大排量发动机的进口汽车征收25%的临时关税。

港媒《南华早报》22日报道称,这一“反制”措施将对抗欧美针对中国电动汽车采取的贸易行动。

《华尔街日报》还进一步提到,此举将对保时捷造成特别打击,因为保时捷的所有汽车产品均在德国生产,而根据去年的财报显示,保时捷约四分之一的收入都来自中国。

据汇丰银行估算,中国为德国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全球利润的20%—23%。正是因此,宝马、奔驰和大众汽车集团等高管也早已警告欧盟不要对中国汽车加收进口关税。

实际上,从中国市场的表现来看,欧洲豪华品牌厂商在中国也难以承担激烈市场竞争之外的负面影响。



上海国际车展上的保时捷Macan EV 图源:观察者网

2023年第三季度保时捷在华交付量下降时,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柯时迈(Michael Kirsch)就曾表示,在中国宏观市场的价格战异常激烈。

面对集体冲高的中国新能源产品,传统豪华品牌所遭受的价格与价值冲击显而易见。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精真估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保时捷1月的保值率为75.9%,而去年同期为86.8%。

与保值率同步下降的还有新车售价的压力。

如果此时在欧盟的迫使下,中国不得已对进口车型实施反制手段,那么率先承压的,也将是本就因市场竞争而陷入在华营销难题的豪华品牌。

除了保时捷之外,在华中国豪华车市场稳定增长的BBA(奔驰、宝马、奥迪)也同样难以承受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

尽管目前BBA已经将大部分产品矩阵搬至中国生产,但欧系豪华车对中国市场仍有着不小的出口需求。



国内主流豪华品牌进口车销量趋势 图源:崔东树公众号


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三家豪华车企的进口销量均有着高于10%的同比上涨,今年1—4月,宝马、奔驰、奥迪也仍是中国进口车的主要支撑。

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在5月发表讲话时曾指出,“我们不应忘记,欧洲制造商,以及一些美国制造商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他们向中国销售了大量在欧洲生产的汽车”。

但从目前的加税结果来看,欧盟显然没有对联盟内国家的诉求给予更多关注。中国外交部在12日回应欧盟初裁时,敦促欧盟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并表示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进展,并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此外,尽管多数媒体没有提及在华生产的合资车企返销欧洲时的税率问题,但欧盟初步裁定对配合调查的公司征收21%税率的表格中明确表明,宝马和特斯拉等西方豪华品牌整车制造商也被归于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