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人民医院航空转运供体并成功开展两例肺移植手术,相关消息引发关注,有网友质疑患者身份信息和移植器官来源。深圳商报记者核实了解到:两名移植患者均为普通退休工人,所移植器官均由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 按照国家器官分配科学政策分配。



据了解,此次进行肺移植的一名患者为73岁的杨某某,患有间质性肺病并卧床多年,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状态。杨某某是黑龙江省某市一家造纸厂退休工人,妻子一直在家务农,两人育有一子一女,其女为黑龙江省某市保险公司员工,其子在深圳从事化妆品贸易工作。2024年5月,杨某某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登记后,等待器官分配及肺移植手术。

7月13日,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肺移植专职数据员接到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提示,杨某某成功匹配到合适的供体。杨某某的供器官来自广州市一家医院,需要进行肺灌注与一定时间的低温保存。深圳市人民医院启动航空救援,通过直升机运送移植器官,是考虑到器官移植的窗口时间要求高,转运及手术过程必须分秒必争,希望大幅缩短供肺的冷缺血时间,更好地保障手术安全。

费用方面,医院方面表示,根据医保政策,肺移植住院治疗已被纳入深圳市医保范围,除了“肺移植手术”等自费项目暂不纳入医保基金支付,其他住院医疗费用等由医保基金按规定支付,不管本地还是异地医保患者,均能享受此待遇。根据以往统计,每名患者的自费部分约占肺移植总费用的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