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本月初轰炸伊朗驻叙利亚外交馆舍,伊朗也报复性地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中东地区紧张局势再度升级。遭袭后,以色列也不断扬言要反击伊朗。

当地时间4月19日,据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报道,伊朗伊斯法罕机场和谢卡里空军基地附近听到爆炸声。值得一提的是,伊朗的重要核设施纳坦兹核设施就位于伊斯法罕省。

美国前助理国务卿马克·金米特(Mark Kimmitt)在接受BBC采访时谈到了伊斯法罕的重要性,以及以色列可能选择它作为袭击地点的原因。他说:“伊斯法罕在很大程度上确实是伊朗核计划的训练、研究以及有些人认为的伊朗核能力发展的中心。”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伊朗半官方通讯社塔斯尼姆通讯社(Tasnim)“可靠消息来源”称,位于伊斯法罕省的核设施“完全安全”,其他伊朗媒体也有同样的报道发出。一名美国官员4月19日告诉CNN,以色列在伊朗境内发动的袭击,“袭击目标不是核目标”。

一名美国高级官员还向CNN透露,以色列在对发动袭击的前一天(18日)已告知美国,“将在未来几天对伊朗进行报复”。不过,这名官员称:“我们不赞同这一回应(方式)。”4月18日,伊朗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在接受CNN采访时表示,如果以色列方面再次采取冒险行动,开展不利于伊朗利益的行动,伊朗方面将“立即作出最大程度的回应”。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以色列对伊朗进行了“有限的军事打击”,并正在评估此次打击的有效性及其对伊朗造成的损失。《纽约时报》也援引两名以色列军方官员的话称,以色列“策划了这次袭击”。但截至目前,以色列官方未证实对伊朗发动袭击,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拒绝就袭击事件置评。

据伊朗国家通讯社(伊通社,IRNA)的最新报道,为防范潜在空中威胁,伊朗多个省份已启动防空系统。伊朗国家电视台称,伊朗军方在伊斯法罕上空发现三架无人机后将它们击落。

伊通社早些时候还表示:“在伊朗部分地区启动防空系统以应对一些可能的目标袭击后,报告显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空中威胁造成的大规模袭击或爆炸的报告。”此外,在对伊斯法罕省进行的广泛检查表明,所有敏感的军事和安全设施仍然安全,没有任何事件报告。伊朗情报机构称,导弹防御系统尚未启动。

而就在18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官员艾哈迈德·哈格塔拉布(Ahmad Haghtalab)发出警告称,如果以色列袭击伊朗的核设施,德黑兰方面“已掌握确定以色列核设施所有目标的必要信息”,有能力对其进行打击。他还表示,如果事态升级,伊朗甚至可能放弃不制造核弹的既定政策,转而寻求发展核武器。



袭击的报道发出后,伊朗伊斯法罕省的上空出现火光 CNN援引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图

根据CNN、美国广播公司(ABC)的报道,当地时间4月19日,一位美国官员证实称,以色列导弹命中了伊朗境内的一处地点。此外,该官员称无法确定叙利亚及伊拉克境内是否也遭到袭击。

同日早些时候,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报道称,当天凌晨,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的部分地区传出爆炸声。另据新华社援引伊朗法尔斯通讯社19日报道,伊朗伊斯法罕机场和谢卡里空军基地附近听到爆炸声。据伊通社报道,伊朗多个省份已启动防空系统。

据CNN报道,伊朗一家机场的高管在接受伊朗媒体采访时透露道,“所有飞往德黑兰、伊斯法罕、设拉子以及伊朗西部、西北、西南地区机场的航班都已暂停。”该负责人补充道,航班禁令立即生效,但航班尚未被取消,“乘客们应在出发前仔细检查航班信息”。

此前,当地时间4月13日晚间,伊朗就以色列此前轰炸伊朗驻叙利亚使馆建筑一事进行报复,对以色列发起大规模袭击。伊朗国家电视台报道称,伊朗向以色列发射的导弹中,有约一半成功击中目标。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则称,“99%”的导弹和无人机被拦截。

针对以色列可能作出的回应,伊朗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外长阿里·巴盖里·卡尼4月15日接受采访时曾指出,如果以色列没有袭击伊朗驻叙利亚外交馆舍,伊朗4月13日晚的空袭就不会发生;而如果以色列足够理性,就不会重蹈覆辙,否则伊朗将给予其“更猛烈、更快、更紧急的打击”。

与此同时,此前有报道称,以色列正在考虑对伊朗采取进一步的军事行动,目标可能是伊朗的核工业。



资料图:伊朗纳坦兹,铀浓缩设施。图自澎湃影像


作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中负责保护伊朗核设施安全的部门指挥官,哈格塔拉布告诉塔斯尼姆通讯社:“犹太复国主义敌人的核设施已经被确定,所有目标的所有必要信息都在我们掌握之中。”他补充称:“我们的手指正扣在扳机上,(有能力)发射强大的导弹摧毁指定目标,以回应他们可能发动的袭击。”

哈格塔拉布还发出了伊朗迄今为止级别最高、最直接的警告,称伊朗可能放弃不制造核弹的既定政策。他说:“如果犹太复国主义政权想要利用威胁攻击我国核设施作为一种工具,那么重新考虑伊朗(核)理论和政策,偏离先前声明的考虑是可能的,也是可以想象的。”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官员艾哈迈德·哈格塔拉布 资料图

“今日俄罗斯”(RT)介绍称,以色列核工业既有“公共民用部分”,也有所谓的“军事部分”,以色列既不证实也不否认“军事部分”的存在。据瑞典智库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统计估计,以色列估计有80枚核武器可供使用,其中包括30枚重力炸弹和50枚中程弹道导弹弹头。对此,哈格塔拉布没有具体说明伊朗考虑在哪些地点进行假想中的行动。

半岛电视台则介绍称,伊朗目前正将铀浓缩到60%,距离制造原子弹所需的90%以上只有“一步之遥”。此外,伊朗还拥有足够制造数枚核弹的裂变材料,使其成为了一个“临界核国家”。

不过,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美国的情报评估,伊朗尚未开始实际制造核弹所需的进一步行动。尽管2015年达成伊核协议后,美国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又单方面退出该协议,使得伊朗逐渐有所动摇,但德黑兰方面此前表示,没有寻求发展核武器的计划。

报道特别指出,伊朗的关键核设施,特别是位于伊斯法罕中部纳坦兹核设施,在这十多年里受到了多次重大破坏袭击,其中还包括了数名伊朗核科学家被暗杀,这些都被认为是以色列在背后操作。然而,以色列还从未直接袭击过伊朗领土,更不用说伊朗的核设施。

美官员:美国提前知道以色列报复伊朗的行动,但不支持




4月19日凌晨,以色列对伊朗展开报复,用导弹袭击了伊朗境内目标。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一位美国高级官员表示,以色列18日告诉美国,它将在未来几天对伊朗进行报复。

这位官员说:“我们不支持以色列的反击。”

美国官员还说,以色列的袭击行动没有针对伊朗的核设施。

据美国广播公司(NBC)报道,一位知情人士证实,美国没有参与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并补充说,以色列事先通知了美国。

与此同时,据美国福克斯新闻报道,一名高层军方人士透露,以色列的袭击是“有限的”袭击。

“伊朗在伊斯法罕上空击落数架”


据俄新社19日援引伊朗媒体的消息报道,伊朗防空系统在伊斯法罕地区上空击落数架无人机。

综合法新社等媒体此前报道,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4月14日凌晨发表声明称,使用导弹和无人机对以色列目标实施了打击。据美国广播公司19日报道,一名美国高官称,以色列采取了行动,对伊朗进行报复。

以色列澄清:没炸伊朗核设施,内塔尼亚胡“怂了”?


以色列和伊朗你来我往的空袭,让整个中东乃至全世界都高度紧张。据美国“CNN”最新消息,以色列消息人士声称,以军并没有袭击位于伊斯法罕的伊朗核设施,袭击目标“局限于军事设施”,紧接着伊朗方面也证实,当地的核设施“完好无损”,处于正常运转的状态,这也让全世界都长舒了一口气。



(伊朗伊斯法罕遭空袭)


随着事态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细节也浮出水面,美媒称,以色列事前曾通知美方,会对伊朗发动“有限报复”,而袭击发生几小时之前,明显已经嗅到危险信号的伊朗外长发出警告,任何对伊朗的袭击都将立即面临“最大限度的反击”。现在以色列终于动手了,伊朗很可能会发动报复行动。

实际上,以色列此次空袭伊朗,选择的目标和时机都“颇有讲究”,首先以色列轰炸的伊斯法罕省,是伊朗重要的核重镇,承担着为伊朗核计划的重要任务,伊斯法罕省的纳坦兹部署有数千台离心机,一直以来都是以色列和美国欲除之后快的重要目标。美以认为,只要打掉了伊朗的铀浓缩设施,那么就能让伊朗核计划“倒退至少十年”。



(伊朗核设施)


但是伊朗对此也早有防备,不仅部署了从俄罗斯引进的S-300远程防空导弹,还将核设施安放在了地下几十米下的堡垒中,无论美国还是以色列,现有的钻地导弹都很难将其彻底摧毁。但是伊朗并非所有的核设施都有这种待遇,比如说同样位于伊斯法罕省的铀转化设施,其工厂就位于地表,理论上以军具备将其“抹平”的能力。

按照以色列的说法,此次空袭没有打击当地的核设施,是给伊朗“留了面子”,但外界普遍认为,以色列无法承担袭击核设施的严重后果。任何对于核设施的空袭,都可能造成核泄漏和核污染,可能会对伊朗甚至整个中东地区造成无法逆转的损失,此外,以色列也用这种方式发出警告,一旦需要的话,以军有足够能力重创伊朗核计划。



(内塔尼亚胡视察F-35战机)


但无论如何,以色列的空袭行动都比外界预期的要小得多,也没有像以军将领威胁的那样,“彻底摧毁伊朗核计划”,这说明,即便是一直打造硬汉人设的内塔尼亚胡也尚存理智,用这种明显“怂了”的小规模空袭,既能“报一箭之仇”,又能最大程度避免激怒伊朗,和美国之前劝说伊朗方面“象征性挨揍”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内塔尼亚胡也很难)

但是伊朗并不是美国和以色列的傀儡,任人欺负而忍气吞声,以色列既然选择继续打下去,那么这场冲突发展到什么程度,就不是美以能控制的了,为了平息国内外的不满情绪,外界普遍认为,伊朗有很大可能会针锋相对,再次“给以色列一个深刻教训”。而一旦中东冲突升级,那么对美国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这意味着为了保护“亲儿子”以色列,美国不得不将更多兵力调往中东,而到那时,中国和俄罗斯的机遇,很可能又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