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南华早报》7月2日报道,当前,俄罗斯正在寻求与中国合作,将从西伯利亚西北海岸的喀拉海一直延伸到白令海峡、全长5600公里的北极航道,开发成为全年通航的航道。

不过,多名学者提到,对于中方来说,北极航道开发将面临基础设施缺乏、地缘冲突、美西方长臂管辖等难题。其中,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俄可以选择避开白令海峡,通过开发西伯利亚河道将中国与北极航道连接起来,“若实现,中俄就能将亚洲和北冰洋相连,继而免受美国干扰”。



北极航道上的货船(《南华早报》资料图)


报道称,受俄乌冲突和国际制裁的影响,俄罗斯希望将北极航道开发为全年通航的航道。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北极冰层融化,这条航道可能最终会延伸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有俄媒称,一旦开发完成,欧亚之间航行时间或将缩短近一半:一艘船只通过该航道从上海到圣彼得堡往返时间大约需要20天,而通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大约需要36天。不过,尽管由于全球变暖,俄罗斯一些船只已经在使用这条航道,但每年仅限约20到30天。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数据显示,去年有80艘次船只通过北极航道,总吨位仅有超3600万吨;相比之下,苏伊士运河通行的船只超过2.6万艘。俄方希望到2035年,这条航线上的货物运输量可以达到2.7亿吨,比2022年增长近10倍。

有迹象表明,俄罗斯正寻求与中国合作开发北极航道。今年5月,中俄同意成立一个委员会,“推动北极航道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运输走廊”,并增加航运和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受国际地缘紧张局势不断加剧以及长期干旱影响,途径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的海上运输受到波及。南海局势紧张,“马六甲困境”(若发生地区危机,美国或封锁马六甲海峡)再次引发外界担忧。



拟议的北极航道


《南华早报》称,中国60%以上的贸易量依赖海上运输,开发北极航道,可能有助于抵消使用现有航线的风险。不过,多名国际专家学者认为,在这件事上,“俄罗斯比中国更有动力”,因为对于中方来说,北极航道开发将面临基础设施缺乏、地缘冲突、国际制裁等难题。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赵隆表示,面对日益加深的红海危机,中国可以帮助“探索北极航道作为国际运输‘互补走廊’的经济、技术和环境可行性”。他补充说,尽管开发北极航道还可以促进中俄在基础设施、造船和能源勘探等领域的合作,但此事件对中方的好处不应被夸大。

芬兰坦佩雷大学专门研究北极安全和地缘政治的博士研究员王悦(Wang Yue,音译)直言,两国对这条航线的重视程度“大不相同”。他说:“对俄罗斯来说,北极地区是最重要的战略和经济重点,北极航道对于将其丰富的北极资源运往市场至关重要;对中国来说,北极只是众多新兴战略地区之一,北极航道也只是传统航线之外一个有价值的替代选择。”

王悦称,发展这条航线仍有主要障碍需要克服,包括恶劣的环境、短暂的运输窗口、专业设备和基础设施的缺乏,以及来自西方国家的“长臂管辖”风险。他表示,他期待两国之间就北极航道开发进一步的合作,“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其程度和意义仍不确定”。

《南华早报》还提到,俄罗斯对于北极地区的敏感程度,也给北极航道的开发带来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报道称:“当前,俄罗斯仍对外国介入北极事务,尤其是来自非北极国家的干预深感怀疑。”

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远东联邦大学副教授阿尔乔姆·卢金也指出,目前,燃料是通过北极地区运输的主要货物,鉴于中国净零排放目标,尚不清楚中国对开发该地区石油资源还有多大兴趣。

卢金提到,拟议中的新航线穿过白令海峡,可能无法解决“马六甲困境”。为避免美国未来可能封锁白令海峡,中俄可以转而开发欧亚大陆的水道,通过西伯利亚河流将中国与北极航道连接起来。他说,这将十分昂贵,但“一旦实现,中俄将可以连接亚洲和北冰洋,免受美国干扰”。

对于中俄北极项目合作,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不久前回应指出,中俄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正常的经贸合作,不应当受到任何第三方的干预和限制,事实证明制裁和施压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造成外溢影响。中方一贯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和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中俄双方将继续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开展正常的经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