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制药科学的出现,过去无数种绝症都有了治愈的方法。可另一方面,如今的药品在拯救生命的同时,也在对野生动物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示意图)

在本周三,科学杂志《自然可持续性》上发表了一片论文,论文表示,制药行业需要尽快改革药品设计,使其更加环保,不然对自然的伤害难以估量。

为了帮助人们理解情况的严重性,研究学者们在论文中举了一些触目惊心的案例:

【无忧无虑的鱼】

1988年,抑郁症治疗药物百忧解问世。

在未来几十年里,百忧解的销量飙升,从1988年到2014年,美国服用抗抑郁药的比例就增加了六倍。

吃药的人多了,就对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因为抗抑郁药物的“生物利用率”不高,简单来说,只有一半的有效成分会进入大脑,剩下的都会随着尿液、粪便排出体外,冲入马桶。

这些药物顺着污水厂排入世界各地的河流、湖泊和溪水中,鱼就相当于泡在药汤里生活了……



(示意图)

科学家们发现,这些生活在有抗抑郁药成分水域里的鱼表现出了跟正常鱼不同的特质。

通常情况下,野生的鱼更喜欢潜伏在阴影里躲避天敌,但活在百忧解水中的鱼则毫不在乎,它们更喜欢在光线明亮的地方游来游去,丝毫不担心可能的危险。

为了进一步测试,科学家们把鱼分成了两组,然后分别向水面扔出一根带有橡胶塞的小金属棒,这是为了模仿鸟类抓鱼时的状态。

科学家们发现,大多数正常的鱼会在金属棒投入水面后僵直不动,这是避免自己荡起波纹被发现;但吃了百忧解的鱼却不怎么害怕,仍然泰然自若地游动着……



(示意图)

【变性的鱼】

另一种对环境造成伤害的叫做乙炔雌二醇激素,这是女性口服避孕药的主要成分。

每剂避孕药中,高达68%的剂量会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入厕所,最后进入下水道,这些污水集中排放到河流里,会导致河里的鲈鱼发生性别转换。

科学家们发现,一些废水排放口下游的雄鱼会在睾丸中产生卵黄蛋白,这是雌鱼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雌鱼合成的蛋白质。

甚至有一些雄鱼会在睾丸处生成雌性生殖系统,产生卵子,就此变成雌鱼或者双性鱼。

长此以往,大家只能变姐妹,也就没有后代出生了。



(小嘴鲈鱼睾丸横截面,手指处是未成熟的卵子)

【失去爱情的鸟】

除了鱼类之外,这些人体排出的药物也会影响到野生的鸟类。

科学家们对污水处理厂附近的鸟类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通常以处理厂附近的蠕虫、蛆虫和苍蝇为食,这些虫子就像胶囊一样,间接地把药物送进了鸟类的肚子里,就比如百忧解。

研究表明,跟污水厂浓度相似的稀释百忧解会降低八哥(椋鸟)对异性的吸引力。



(示意图)

通常情况下,野生的雄性八哥会通过唱歌的方式向雌性求爱,雌鸟则通过歌声选择最优秀的雄鸟来当丈夫。

但研究发现,体内含有百忧解的雌鸟似乎失去了魅力,雄性八哥对这些吃了药的雌性唱歌的频率和时间不及普通雌性的一半。

另一方面,服用了百忧解的雄性八哥也不再喜欢雌性了,它们对雌鸟的态度从求爱变成了追逐、抓挠和攻击。



(示意图)

科学家们表示,这些证据表明低浓度的抗抑郁药就能干预鸣禽的求偶行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寻找配偶慢的动物通常无法繁殖,随着药物的排放,八哥的求偶会变得越来越艰难,整个族群也会变得愈发脆弱。

【被下毒的牛】

上面的故事都是人类的药物对动物造成的影响,事实上,就连人类专门为动物研发的救命药,同样会导致其它动物的死亡。

1992-2007年之间,南亚地区的秃鹫数量减少了97%以上,东方白背秃鹫、长嘴秃鹫和细嘴秃鹫全部变成了濒危物种。

秃鹫的大范围死亡,是双氯芬酸中毒造成的。



(死亡的秃鹫)

双氯芬酸是一种消炎药,在印度地区,人们用这种药帮牛消除创伤和炎症。问题是,即使这些牛只接受过正常剂量的药物治疗,当它们死后,吃了牛的尸体的秃鹫依然会发生双氯芬酸中毒。

根据研究人员的尸检,当时几乎所有秃鹫都是因为双氯芬酸中毒导致尿酸沉积,最后因内脏痛风(禽尿石病)而死。

后来人类对自然的伤害反馈到了自己的头上。

因为秃鹫大范围死亡,流浪狗们终于有机会啃食牛尸,结果导致在那段时间里,印度狂犬病病例激增,时至今日,印度依然是全球范围内的狂犬病大国。



(秃鹫正在啃食牛尸)

现如今,制药商为了提高疗效,特意将药品设计成在低剂量下就能产生疗效,这也就导致了这些药品排放后虽然被大大稀释了浓度,却依然能给野生动物带来灾难。

根据最新的一项研究,科学家在104个国家、1052条河流对61种不同的药物进行了测量,发现43.5%的河流中至少有一种药物的含量超过了生态健康的水平。

从水到鱼,再到以鱼为食的动物们,这些药物顺着食物链不断攀升,最终势必会影响到人类自己。



(示意图)

因此科学家们呼吁,现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对药剂师、医生、护士和兽医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到药物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制药商也需要调整药物的设计思路,推出更多的“可降解”药物,污水厂也应该扩大污水处理范围,重视污水中的药物成分。

“药物的设计不仅要安全有效,还要降低其存在于环境中时,对野生动物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不过说到底,治病救人本来就是医药存在的根本目的,没有人会因噎废食,为了自然放弃拯救眼前生命的药品研发工作。这些目前也只是科学家们的目标而已,距离目标的实现可能还有很远的距离。

只是真的想不到,这些为了拯救生命(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而研发的药品,居然也会成为其它动物的致命毒药啊……

ref: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article/2024/jun/06/drug-pollution-wildlife-threat-a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