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中国和俄罗斯越走越近,西方国家可以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3名“知情人士”透露,中俄就“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的谈判陷入僵持,原因是俄方认为中方提出的天然气价格和要求的输气量“不合理”,换句话说,就是中方“胃口太大”了。



(普京在“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开工仪式上签名)

报道称,中方要求的天然气支付价格,接近俄罗斯国内经过政府补贴后的天然气价格,而且承诺的采购数量也很少,因此双方的谈判才陷入僵持。

作为中俄合作的一个“重点项目”,这条天然气管道对中俄未来的能源安全重要性确实非同小可。但归根到底,这还是一个商业项目。既然是商业项目,在谈判过程中出现讨价还价在正常不过,就这么一个天然气项目,谈判中的一点儿小细节都能引得西方媒体高度关注,法新社为此还在外交部记者会上特意询问我发言人,西方国家确实不放过一切机会来“离间中俄”。



(外交部发言人可谓滴水不漏)


而我发言人毛宁的回答也滴水不漏,只是表示双方正在寻求“利益汇合点,实现彼此成就”,对于涉及“商业机密”的谈判细节只字不谈,让妄图从外交部记者会上搞个“大新闻”的西方记者铩羽而归。

不得不提的是,虽然这条“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被看成是中俄未来能源贸易的重要部分,但在上月普京“搬家式”访华的过程中,双方也并未就这个话题进行公开表态。这从侧面说明了这条管道对于中俄“核心利益”来说,可能还不够重要。



(中国的天然气管道不光只有俄罗斯一个方向)

“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并不是中俄在建的唯一管道。这条管道备受关注的原因主要是途经蒙古,接入中国的位置更接近对能源需求比较高的中国内地,因此备受关注。但中俄在今年早些时间,开建了“中俄远东管道”,这个管道从俄罗斯远东由黑龙江进入中国,主要在中国国内建造。这条管道建成后,也能让俄罗斯天然气更轻松地输往中国内地。



(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天然气管道以及在建管道)


实际上,中俄的“西伯利亚力量-1”管道还没有全部完工,也没有满负荷运行。而且俄罗斯并非中国天然气的唯一来源。已经投入使用的中缅管道、中亚管道等都可以为中国提供天然气。而且中国还在东南沿海设置了大量的海运LNG船、港口LNG储存罐,从而扩充中国的能源管道,确保中国能源安全,对中国来说,“西伯利亚力量-2”重要性远没有西方说的那么夸张。

按照计划,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每年可以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而俄罗斯去年通过管道向中国输入的天然气只有约100亿立方米。考虑到中国全年的天然气消耗量也就400亿立方米左右,西伯利亚力量-2打算“包圆”中国天然气的总量,就这中国都用不完。中国不可能做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蠢事,扩充天然气来源本就非常重要,中国不可能只为了一个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而放弃了其他的来源。



(俄罗斯想要“垄断”中国天然气供应并不现实)


因此,双方就该管道的建设还可以继续进行谈判,双方还有很多时间来沟通细节,考虑到中国的能源来源多元化,俄罗斯其实应该认清形势,毕竟在西方制裁的背景下,能把能源多卖出一点,就能多一点外汇支援前线,而中国无疑在中俄能源谈判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