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牛奶、蟑螂、苍蝇、蚊子、臭豆腐汁、淀粉、腿毛……这些毫不相干甚至有点恶心的东西混合制成液体,竟然是最近在小孩圈流行的“养臭水”配方。



所谓养臭水,就是将各种过期的、废弃的液体、原材料收集起来,加水后放入瓶子里“养着”观察,最终目的就是期待瓶身炸开,而后臭味弥漫整个教室。

昨日,#别养臭水了可能会得肺炎#登上热搜。



养臭水还有“配料表”

成分复杂不安全

“令人担忧的是,在养臭水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对这些液体中可能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一无所知,这无形中增加了他们健康受损的风险!”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副院长姚庆华教授无不担忧地说。

小学生在制作臭水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和安全意识,无法准确判断其中具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在社交平台上,搜索“臭水配方”,就会跳出大量的“秘籍分享”——腐竹、番茄、火锅锅底、狗毛、鼻血……

稚嫩的笔迹描述着各种奇葩原料配比,没有最臭,只有更臭。更有甚者还从配方“炸”的响度、“熏”的臭度、“发酵”的速度进行了深入的“学术”分析,上传的图片看一眼就要“yue”出来。

“从所谓的‘养臭水配料表’来看,是有可能产生氨、硫化氢、甲醛等有毒气体的,蟑螂、苍蝇及老鼠等动物的尸体经过密闭发酵,也可能滋生大量细菌。”姚庆华教授说。

那么这些物质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对此,姚庆华教授作了详细的解释。



首先,臭水可能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不仅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还可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发中毒症状。这些气体可能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问题,长期暴露还可能影响肺功能。

其次,臭水中的有毒物质还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当孩子们不慎接触到这些液体,或者闻到其散发出的气味时,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此外,臭水还可能对皮肤造成刺激,导致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反应。

更为严重的是,臭水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这些有毒物质可能通过血液进入大脑,影响神经传导功能,导致头晕、头痛,甚至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长期接触这些物质,还可能对青少年的大脑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影响其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姚庆华教授强调。

“堵”不如“疏”

盲目探索不能培养科学精神

作为知名的医学科普专家,姚庆华教授长期面向公众开展医学科普教育,也经常参加青少年教育活动。对于一些舆论指出小学生“养臭水”是科学精神的探索,是一种“化学实验”,充满探索和冒险精神,姚庆华教授认为,“确实是有点冒险精神!但是科学探索是在严谨的实验下进行有目的的探索,盲目地探索并不能培养科学精神,更多的只是满足‘恶作剧式’的猎奇心理。”    

事实上,小学生“养臭水”除了对身体造成危害,还可能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他们可能因为好奇或寻求刺激而参与这种活动,但长期接触这些令人恶心的物质和气味,可能导致他们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养臭水’流行于高年级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确实更对科学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渴望探索一些新奇的事物。”姚庆华教授说,这也给我们的科普教育带来思考,像我们医院层面可以更多地走进校园,指导小朋友参加具有科学意义的科学实验,引导孩子们探索真正的科学问题,培养科学精神。

生活中的“臭水”不少见

万一接触到了应该这么办

除了校园内孩子们热衷制作的臭水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臭水的存在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普遍得多。这些臭水可能来源于多种场景,比如污水排放、垃圾堆积、下水道堵塞等。  

“最常见的就是在夏季高温时,长时间未处理的剩菜剩饭或生活垃圾容易在垃圾桶内发酵产生臭水,这种臭水不仅气味难闻,还滋生细菌,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姚庆华教授说,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是在暴雨过后,雨水可能会与地面上的污水混合,形成所谓的“污水洪流”,这些污水洪流携带着各种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细菌、病毒等,不仅气味难闻,而且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在临床上,不同科室也经常会遇到因为接触“臭水”“污水”产生不适的患者。“每年夏季梅雨季节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诊一些小孩子在淌水或者玩水时,皮肤接触污水引起皮肤红斑、丘疹、瘙痒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大片皮肤红肿疼痛、脓液渗出、皮肤溃烂。”浙江省新华医院皮肤科主任王小勇说,臭水对皮肤具有极强的刺激性,容易引起刺激性皮炎,接触到过敏原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还会继发多种感染性皮肤病,应避免直接接触。实在难以避免的情况下,要戴上防护的器具。

前些日子,8岁的琦琦在上学途中,遇到浅水坑挡了路,因为穿着凉鞋,小家伙就开心地直接蹚水过去了。当天琦琦回到家后,脚部开始瘙痒,过了几天症状愈发严重,出现双足大片红斑,足底及脚趾间出现多个水疱、脱皮的情况,瘙痒难耐,琦琦妈妈赶紧领着他到王小勇主任的专家门诊就诊。足部脱皮处经真菌显微镜检查发现真菌孢子及大量菌丝,诊断其为接触性皮炎和足癣。经过抗过敏和抗真菌治疗1周后,孩子的皮损就消退了。

王小勇介绍,夏季是脚部皮肤病的高发季,进入6月,梅雨季也不太远了,这段时间感染性皮肤病也会有抬头趋势。去年就有一位患有糖尿病的大爷,暴雨过后蹚水回家,恰好脚上有破口,感染上了丹毒,来就诊时整条左腿鲜红鲜红的,肿胀明显,还伴有发热的症状,所幸就诊及时,没有引发菌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下雨天尽量不穿拖鞋、凉鞋,如果不小心接触了污水,回家后要及时换下湿掉的鞋、袜,用清水冲洗双脚并擦干。如有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王小勇提醒道。

在呼吸科、消化内科等临床科室,也遇到过因为接触了不洁的污水,引发咳嗽、呼吸困难、胸闷、腹泻、呕吐等症状的病例。严重的患者其呼吸道黏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发生肺部感染的迹象。

“一方面,我们呼吁要加强公共卫生,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降低暴露风险;同时,也提醒公众一旦与这些臭水有接触,有条件的可根据具体污染部位选择合适的冲洗和消毒方式,如果有身体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姚庆华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