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也门胡塞武装发射导弹袭击并命中了美国航母的消息上了热搜。根据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萨雷亚的说法,在5月31号和6月1号,胡塞武装发动了导弹和无人机袭击,成功地命中了美军“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如果美军航母真的被击中,此事将打破美军不败神话,影响中东局势及巴以冲突。



随后欧洲遥感卫星发现了美军“艾森豪威尔”号航母的踪迹。欧洲哨兵2A遥感卫星在6月2日拍摄到了美军“艾森豪威尔”号(CVN-69)航空母舰的照片。该舰在红海向北航行,并且接受补给舰的航行中补给,这个位置距离也门胡塞武装的地盘上千公里,在胡塞武装的火力打击范围以外。

欧洲哨兵-2A是一款多光谱光学遥感卫星,幅宽达290公里。拥有10米的空间分辨率。可以满足拍摄海上大型舰艇船只的识别要求。从卫星照片中可以看到,“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正在进行补给,从航母舰尾的航迹判断,此时为正常的巡航速度,大约十几节。与航母并行的是一艘“供应”级快速战斗支援舰,正在进行海上横向补给。



“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向北移动,可能是要进行补给,需要远离胡赛武装打击范围。因为航空母舰接受物资补给时,补给时间长达5~10小时,而且不能进行剧烈机动和高航速,因此补给中的航母比较脆弱,易受火力打击,要脱离高威胁作战海区。

也有人贴出一张航母爆炸的照片,认为是“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中弹以后的惨状。这其实是老照片,这么著名的航母爆炸事件,已经不记得了吗?



1967年7月29日,在北部湾执行对北越作战任务的美国海军“福莱斯特”号航母,一架F-4舰载机挂载的火箭弹意外击发,命中对面的一架A-4攻击机,引发大火和弹药殉爆。事故造成“福莱斯特”号134人死亡,161人受伤,21架飞机被毁,40架飞机受损。这次事件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航母爆炸事故。

尽管“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被击中的真实性,还有待证实,但是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或许从此就被打破。因为此前在很多人印象里,美国航母似乎是不可侵犯的。



好多人以为,一旦击沉了美国的航空母舰,就相当于美国本土遭受攻击,会立即遭到美国的核报复。

一直以来国内的军事界,有一个非常流行而又十分错误的观点,一些人认为美国核航母是不可侵犯的,如果干掉了美国核航母,美国就会用核弹来报复我们。



这些睿智的专家认为,核动力航母是美国极为昂贵的战略资产,也是美国国家尊严的象征,就相当于美国的本土。他们认为美国作为一个核大国绝对无法接受自己航母被击沉的事实,因为这超出了纯粹的军事范畴,受迫于美国国内的压力,战争必然会进一步升级,不排除使用核武器进行报复的可能性。

因此就有很多军事专家认为,美国的核动力航母实际上是不能作为攻击目标的。

还有军事专家表示,如果美航母真的被击沉了,那么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美航母的核泄漏问题。这个事其实无需担心,冷战时期至今的几十年来,世界上有多艘核潜艇事故沉没海底,对海洋有啥大影响吗?



关键是,你怎么确定的,如果打击美国航母,如果击沉美国航母,美国必然会扔核弹?其实,美国人从没说过这航母被击沉就进行核报复的话,咱们别自己吓唬自己。认为美国核动力航母神圣不可侵犯的观点,认为如果打掉美国航母,美国就必然扔核弹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

航空母舰实际上就一件普通的海军武器,在战争开始以后,击沉一艘美国核动力航母和击沉一艘美国海军的小舢板没有任何区别。



也有一些军事专家认为,在现代化的海战中,我们根本不需要击沉敌人的军舰,尤其是不需要击沉敌人的航空母舰。反舰导弹也不需要特别厉害,只要能毁伤敌人航母和甲板或弹射器就行。只要不让敌人起飞舰载机就算赢了。为此,他们甚至论证过用导弹向甲板投射钨合金霰弹的可行性,或者臆想向甲板喷射润滑涂料等等奇思妙想。认为只要没有飞机起飞,航母就是水面上的棺材。这其实是美军首先提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

其实,这都是民间科学家的玩票思路。任何大国海军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直追求彻底击沉敌舰的,只有民科才津津乐道局部毁伤。他们对现代化海军的先进损管和舰船抢修体系一无所知。

这种思路可能来自于美军提出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理论(简称 A2/AD)。反介入/区域拒止的理论是很正确的,但依托反介入/区域拒止的理论而提出不需要击沉敌人航母或者担心击沉敌航母会引发核战争的论断却是错误的。

美国人从没有说过自己的航母被击沉就要扔核弹,这些奇怪的观点纯属是某些文盲专家自己吓唬自己。从根子里,这是不敢直面敌人的胆怯,是畏惧斗争的一种表现。都是内心里怯懦的外在体现,属于和平已久时期的一厢情愿。



在面对美国的核航母威胁时,不能指望一两件所谓的“杀手锏”武器就能将其击沉,必须要打造一套适合本国军事战略和武装力量现状的大型海防体系,才能与美国这样强敌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对抗,并在战时将其击沉。

因此,一旦击沉了美国航母,会发生哪些可怕的后果?答案只有两个字: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