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出口的“新名片”,中国新能源车近年来逐渐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受到国际舆论的关注。

据科技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增幅29%,达到1370万辆,渗透率达17%。中国、欧洲、北美分别是2023年全球前三大新能源汽车市场。Canalys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增长27%,达1750万辆。

然而,中国新能源车出口量的迅猛增长却触碰了美欧国家的敏感神经,它们企图通过指责中方“产能过剩”、推动贸易限制政策将中国新能源车排除在市场之外:美国宣布自8月1日起将对华新能源车关税提高至100%,欧盟也在考虑获征收“针对性关税”。

在中国新能源车出海遭遇“逆风”的情况下,下一阶段海外市场的新增加点在何处?5月28日,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临甲7号沙龙”专题吹风会,邀请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低碳交通领域专家韦玮教授、北汽集团首席科学家王璋、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昱辉就“中国新能源发展、应用及其世界意义”并同中外记者座谈交流。



5月28日,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举行中国新能源汽车专题吹风会 澎湃新闻记者王露 图

业内专家与国内头部车企相关负责人在回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提问时表示,包括东南亚、南美、中东、北非等全球南方国家的新能源车销量有望增加。尽管前述部分国家推广新能源车的客观条件尚不够成熟,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在能源转型需求与产业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新能源车在全球南方国家渗透率的提高依然是未来发展趋势。

全球南方市场增长潜力大

此前,中国外交部对中国电动车出口进行了回应。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强调,中国电动汽车之所以广受欢迎,靠的是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科技创新和过硬的品质,绝不是靠补贴来支撑保护。同时,中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的限制措施,始终向全球汽车企业敞开大门,各国的车企充分享受中国大市场的红利。

回顾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数据,欧洲占比最高,远超其他地区。但考虑到欧盟预计对中国新能源车推出的限制性措施,全球南方国家有望成为中国新能源车出口的新增长点。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2023年中国出口的120.3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欧洲占比达38%,远超其他地区。比利时、英国、斯洛文尼亚、法国等国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的热门目的地。除欧洲地区外,基于霞光智库的统计,中国新能源车在泰国、菲律宾、孟加拉国等全球南方国家的出口量也跻身前十。



2023年中国纯电乘用车不同国家出口量排名

同时,透过中国汽车产业海外企业数量,也能看出在中企布局不同区域的优先级排序。去年,北美、南美以及东南亚布局分别位列前三。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在中东、非洲的布局较此前明显加大。



2023年中国汽车海外企业数量

“在发达国家大概率会提高现有贸易壁垒,以限制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全球南方国家将欢迎价格较低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加里·赫夫鲍尔(Gary Hufbauer)分析称。

“中国新能源车未来的主要市场可能主要是在全球南方的一些国家。”北汽集团首席科学家王璋认为,目前,中国新能源车出海到东南亚、南美、中东、北非等地的数量相对较多。主要原因在于,前述地区国家汽车工业发展情况一般,但随着各自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中国汽车的需求也将增加。而对于传统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据王璋观察,中国新能源车仍在进入这些市场,但数量并不多。

实际上,不少国内外媒体也注意到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增长趋势。《人民日报》海外版以“中国汽车加速驶向‘南方市场’”为标题,着眼于中国汽车在东南亚、非洲、中东、拉美的销量增长。

路透社分析称,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之际,中国车企在欧洲以外市场的销量增加。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会)的最新数据,今年4月,中国对巴西的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出口同比增加12倍,达到40163辆,使其超过比利时,连续第二个月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

迎来销量拐点之前,仍需解决诸多现实难题

尽管中国新能源车出口至全球南方国家的增长潜力较大,但需认清的是,这种增长仍是较之前较低水平有所提升,多数地区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受制于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客观条件限制,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从量变跃升到质变仍有漫漫长路要走。

实际上,新能源车的应用需要目标市场具备足够充裕、廉价的电力供应,还要新建大批充电桩等基础设施。而想要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首先需要解决电力缺口巨大、电力基建进展普遍迟缓等各类问题。而发展中国家民众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接受与否,更多是看个人消费喜好以及汽车本身的性价比。

“事先充分了解海外市场的具体需求,后期走的弯路就会少一些。”北汽集团首席科学家王璋向澎湃新闻表示,尤其是涉及海外建厂,就需要考虑市场规模、盈利前景等更为细致的问题。又比如说,面向中东海湾国家,就需要根据当地的高温情况,再对产品性能进行针对性调整。

海外建厂目前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是印尼,上汽与五菱合作,成为第一家进军印尼市场并在当地建厂的中国车企,目前已在印尼发布3款电动车型,市场表现十分亮眼。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五菱电动汽车销售共计9147台,市场份额占比达50%;2024年1月至4月,五菱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继续增长至52.4%,连续4个月排名印尼新能源细分市场第一。

当被问及车企计划如何促进在发展中国家新能源车的销量,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昱辉首先向澎湃新闻回顾了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在过去三年多的“突飞猛进”:2020年底,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还是个位数。但到了今年4月上半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为50.39%,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这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拐点。

央视网刊文介绍称,纵观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2020年是一个分水岭,中国制定了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随后,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迎来爆发式提升,2021年突破14%、2022年突破27%、2023年突破33%。

“所以,我们对将来(海外市场)渗透率的大幅提升,是非常有信心的,这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赵昱辉称,中国市场积攒的大量经验,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全球市场出现的问题。尽管不同市场用户的用车场景、习惯风俗、文化等有较大区别,但大家对于何为一辆好车是有全球共识的。

5月10日,极氪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继“蔚小理”之后,第四家赴美上市的中国造车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