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眉大眼的保时捷,也遭遇“背叛”了。

经销商集体反水,甚至闹到保时捷总部,他们的诉求很简单,就是要求保时捷中国针对销售新车的亏损给予赔偿,同时 抗议纯电车型压库存,要求停止进车。

事情的起因,是保时捷中国为了完成销售任务,选择把压力给到经销商,向后者压库存,然而这个操作让经销商背负巨大的资金压力。

最终双方矛盾激化,导致 4S店联合“起义”。

这件事自上周以来就传的沸沸扬扬,保时捷对双方协商结果的反馈是: 暂时还没有更多的信息透露,也希望与经销商共同面对挑战。

上次保时捷经销商上热搜,还是买“Taycan送小米SU7”,现在“家丑”被曝了出来,多少有点尴尬。

01

赔本买卖谁也不想做


目前已有多个知名大V在微博爆料,称五一前保时捷投资人给保时捷发了函,对近期销售新车亏损要求保时捷中国进行赔偿,目前经销商投资人约有65%不提车。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保时捷销量大跌,纯电车型销量承压,带来的后果就是 车价跳水,亏本卖车。

但保时捷中国区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仍然选择压库,只是豪华车价摆在那里,压1台相当于大众丰田5~8台,4S店显然无法承受。



根据公开数据,目前保时捷2023年在中国市场的单车成交均价约为 79万元,这就意味着相比于普通品牌,每台保时捷的库存车都能给经销商造成巨大的资金周转压力。

结果就是4S店和总部互相甩锅威胁,现在是4S店以停止进车为武器, 公开逼宫德国总部,要求换高管、给补贴,双方矛盾彻底激化。

目前保时捷旗下纯电车型一共有两款。Taycan作为保时捷旗下首款纯电动跑车,售价区间为89.8万元-183.8万元。2024北京车展前夕,保时捷公布新款Taycan售价,售价为103.8万元-156.8万元。



而保时捷旗下的第二款纯电动车系——全新纯电动Macan在2024年北京车展上正式发售,价格 72.8万元起。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李颜伟透露,原计划大经销商一个月卖10台,小经销商一个月卖3、4台,但目前这辆车全国销量还 不到20台。

这个成绩显然不符合预期,原因在于这款纯电车型空间小、定价高,而且目前终端折扣很高,导致产品毛利率并不高,一些体量尚小的经销门店不得不做赔本生意。

尤其是在小米SU7作为保时捷Taycan“平替”出现后,其纯电车型更是空有流量没有销量。

在这个背景下,经销商要求,保时捷中国针对销售新车的亏损予以赔偿。其中,美东集团要求补贴到新车 1个点的毛利,百得利集团等经销商依靠汽车流通协会发函,要求补贴 4个点的毛利。

这件事保时捷方面也有所反应,比如和各个经销商集团逐一沟通,将为1000辆帕拉梅拉提供挑车仓储支持,帮助优化经销商库存和现金流。另为平衡供需, 保时捷中国将对调整2024年销量计划的可能性开展研判。

根据流传的信息,针对这件事,保时捷总部将会派代表来到中国,调查保时捷中国市场遇到的问题,听取中国区汇报。

关键在于,目前提出抗议的3个经销商集团有些“人微言轻”。

像宝爱捷、捷成等大型保时捷经销商集团,这些背后的投资人仍保持沉默,有的已经签了今年的销售合同。而以抗议的美东集团为例,该经销商集团去年超过四成的新车销售收入来自保时捷。

所以最终协议结果如何,仍有很大不确定性,其实这不是保时捷第一次和经销商发生冲突了。

2015年初,彼时陷入亏损泥潭的保时捷经销商多次向厂商寻求补贴,但最终没能如愿。相比之下,同一时间发起抗议的宝马经销商,在拒绝提车后,还收到了宝马集团提供的总计51亿元高额补贴。

02

谁能做“保时捷们”的平替?


这场风波背后,确实暴露出了保时捷在中国市场失守的事实。

根据保时捷2023年的财报,2023年,保时捷全球销量为320,221辆,同比增长3%,但是中国区销量却是他们全球所有市场中 唯一一个出现下滑的市场,中国市场总交付量为 7.9万 辆, 下滑幅度同比高达15%。



进入2024年, 下行趋势仍在持续。

前不久,保时捷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的财报,第一季度共销售了7.76万辆汽车,较去年同期的销量下降3.9%。而在中国市场,保时捷第一季度销量为 1.63万辆,去年同期,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2.13万辆,少了5000多辆车。

仅仅一年时间,保时捷在中国的单季度销量从 增长21%变为下滑接近25%。

在海外也同样受挫,去年仍有9%销量增幅的北美市场,到了一季度,销量虽突破1.5万辆,但同比下滑23.2%,降幅几乎与中国市场接近。



受销量下跌和终端价格下探的影响,保时捷的汽车业务毛利为23.4%,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0.3%;销量利润率也降至14.2%,同比减少了4个百分点。

谈及原因,保时捷表示,中国作为保时捷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消费者需求下滑对该公司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此外,由于保时捷即将对四款车型进行改款,因此预计保时捷今年年初可能会陷入销量低谷。

但无论什么原因,可以确定的是,保时捷没有像之前那么有吸引力了。

作为超豪华品牌的代表,保时捷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不少拥趸,在中国市场更是一块金字招牌,曾经保时捷在全球每卖出6辆车,就有1辆卖给了中国女性。

在前几年销量强势时期,还需要加价提车,甚至出现过不选装不卖车的情况,入门版的车型Macan,官方指导价不到55万,各种选装下来提车落地价轻松到80万,可见曾经的保时捷在国内有多赚钱。

究其原因,保时捷在中国销量的下跌,与车型换代衔接、电动化发展不顺、自身定位受限等因素相关。



或者换句话说,保时捷在燃油车时代拥有的独特魅力,在中国市场激烈的电动化背景下含金量正在不断减少。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这个完全被颠覆的全新领域,国内年轻消费者已经不再崇拜传统豪华车的奢华内饰,以及传统燃油发动机的高性能,他们更看重“更新的技术、更智能的驾驶体验”。

另外,保时捷电动化转型迟缓也是一大问题。2019年,保时捷开始电动化转型,并推出首款纯电动跑车Taycan。2023年,Taycan车型在华销量为 4205辆,和其他国内自主品牌高端纯电车型销量相比,这一数字并不显眼。



而且Taycan的竞争力也不如想象中那么强悍。纵观当下的汽车市场,优秀的纯电动车型是层出不穷,动不动就配备高阶辅助驾驶,百公里加速也能跑进3、4秒俱乐部,国内百万级别的新能源车型更是黑科技武装到牙齿,相比之下,Taycan显得是那么“平平无奇”

与此同时,汽车市场的价格战也已经蔓延至保时捷这般的超豪华品牌上,甚至有保时捷经销商直接打出了 买保时捷送小米SU7的广告, 既有“蹭热点”之嫌,也变相承认打折优惠卖车。

当然,保时捷销量的下滑并非个例,也只是掀开了转型中的传统豪华品牌市场现状一角。2024年一季度,宝马在中国市场共售出18.7辆宝马及MINI,同比下降3.8%。今年一季度,奔驰在华销量16.89万辆,同比下降约11.6%。

传统豪华巨头开始式微,一些中国品牌可以好好加把劲做“平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