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一切的前提是,美国海军要批准采购这种陆基防空导弹——到目前为止,“爱国者3”MSE的“下海”计划都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自筹资金搞出来的,预计到今年年底,将花费超过1亿美元,真可谓是下了血本了。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21日报道称,“爱国者-3”MSE导弹是陆基“爱国者”防空反导家族中的最新型号,具备更远的拦截范围。美国导弹防御局此前曾提供部分资金,要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爱国者-3”MSE导弹整合到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中。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认为,这种陆基反导系统还有更大的应用潜力——满足美国海军的需要,于是自筹资金开始将“爱国者-3”MSE导弹与美国海军的“宙斯盾”系统进行整合。2023年夏天,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宣称已经完成“爱国者-3”MSE导弹与舰载“宙斯盾”系统SPY-1相控阵雷达的整合工作。
之所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要如此坚定地推进“爱国者-3”MSE导弹“下海”,官方说法是看到了美国海军的能力不足。今年年初,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导弹和火控业务部海军系统副总裁汤姆·科普曼接受《防务新闻》采访时宣称,“美国海军在应对海上先进威胁方面存在能力差距”,而“‘爱国者’导弹是一种经过实战验证的武器,可以对抗先进威胁甚至高超音速武器”。
更具体的说法是,“中国和俄罗斯等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正在开发和部署更先进的空中、海上和地面发射巡航导弹,其中还包括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因此既能够拦截“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来自乌克兰的说法),又能够拦截巡航导弹的“爱国者-3”MSE导弹自然应该是美国海军的最好选择。
可早先美国海军根本就没看上眼。美国海军发言人对此的回应是,为海军舰艇增加“爱国者-3”MSE导弹并不会填补美国海军的能力缺口,最多算是补充目前垂直发射系统的拦截导弹库存而已。
然而美国海军在红海护航行动中遭遇的困境改变了一切。美国“动力”网站称,随着护航行动的持续,美国驱逐舰在拦截也门胡塞武装发射的大批廉价无人机时耗费了大量舰载防空导弹。截至今年2月,美国海军在这些行动中发射了超过100枚“标准”系列舰载防空导弹。4月,美国海军还首次在战斗中使用极其昂贵的“标准-3”反导拦截弹协助以色列对抗来袭的伊朗弹道导弹。美国海军部长托罗承认,在拦截胡塞武装无人机和协助以色列的行动中,美国海军总共花费了价值近10亿美元的导弹。迫于巨大的弹药消耗,美国海军也开始对于“爱国者”反导系统“下海”充满期待。报道称,这项测试的目的是满足美国海军迫切需要的弹药互通能力,以避免美国海军重新研制一款新导弹所面临的耗时漫长且成本高昂的代价。
进一步说,五角大楼一直担心,如果在太平洋地区与中国爆发大规模冲突,预计将消耗更大数量的弹药,美国海军现有的导弹库存可能很快就会被耗尽。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去年的多次电脑兵推都显示,一旦爆发台海冲突,美军在两周后就已耗尽包括防空导弹在内的全部精确弹药。因此美媒也认为,让美国海军舰艇具备发射“爱国者-3”MSE导弹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美国海军内部日益增长的担忧,即“在未来与中国爆发的高端冲突中如何保持防空导弹的稳定供应”。
只是在这些冠冕堂皇的表态下面,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目的就是赤裸裸的两个字——“捞钱”。雷神公司研制的“标准-6”导弹是美国海军当前最重要的防空导弹,最大射程约240公里,不但可以拦截战斗机等传统空中目标,而且也具备对抗弹道导弹的能力,号称是美军现役武器中唯一具备拦截高超音速导弹的型号,甚至还可以用作“准弹道导弹”攻击舰艇和其他水面目标。就连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承认,“标准-6”与“爱国者-3”MSE导弹在防空能力上大体相当,却具备独特的对地/对海进攻能力。五角大楼2025财年预算显示,“爱国者-3”MSE导弹与“标准-6”导弹的成本差不多。目前最先进“标准-6” Block IA型单价约430万美元,而“爱国者-3”MSE导弹的价格为420万美元。
但问题在于,雷神公司的“标准-6”导弹生产速度实在太慢了——2019年雷神公司签订了5年生产625枚“标准-6”导弹的合同,到现在才交付了其中的一半。而作为对比,“爱国者-3”MSE导弹的年产量高达500枚,并有望提升到550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还计划进一步提升其产量,以填补为援助乌克兰而消耗的“爱国者”导弹库存。显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就是瞄准了美国海军当前的“弹药荒”——可以想象,一旦美军按照“中美大战”的剧本开始囤积弹药,采购的舰载防空导弹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只是话又说回来,美国海军最终是否批准“爱国者-3”上舰还是未知数——美国海军“标准”系列防空导弹向来由雷神公司研制,如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横插一脚显然侵犯了雷神公司的“自留地”,结果如何恐怕还取决于这两大军工巨头的政治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