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拜登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

北京时间5月19日,美国政府本周发布对华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宣布将专门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口关税从此前的25%提高到100%。综合美媒分析,美国此次提高对华关税主要是象征性举措,损人不利己,难以阻止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势头。美媒还奉劝美国政府,自我反省好好开发电动汽车才是正道。

象征性举措

拜登政府此次将加税目标瞄准了中国的“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但是,中国的这些技术并不依赖美国消费者。

“这么多年来,中国已经证明,其核心优势在于强大而全面的产业结构,这是无法用关税来挑战的。”上海谦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陈实表示。

新加坡管理大学研究中国贸易政策的法学教授高树超指出,他认为加税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因为最初加征的关税已经限制了中国汽车在美国的销售。

美国怕过头了


美国可能担心过头了,因为目前为止,美国进口的中国汽车屈指可数。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只有1.2万辆。

在少有的几款在美销售的中国制造汽车中,其中一款是极星2,该电动汽车由吉利和沃尔沃共同拥有品牌极星开发。



图2:在美国销售的极星2

极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公司正在评估拜登加税举措的影响。“我们相信,自由贸易对于提高电动汽车的普及度,从而加快世界向更可持续的出行方式转型至关重要。”极星称。

今年第一季度,极星只在美国销售了2200辆汽车。不过,今年晚些时候,极星计划在沃尔沃运营的美国南卡罗来纳工厂生产最新车型极星3。

与此同时,沃尔沃在美国销售一款中国制造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S90 Recharge,并计划今年开始从中国向美国进口一款新的小型SUV EX30。该车的起售价预计为3.5万美元,将成为美国最实惠的纯电动车型之一。EX30已迅速成为沃尔沃在欧洲最畅销的车型。

沃尔沃周二表示,正在评估拜登新关税举措对其计划的潜在影响。

美国不应只担心外部竞争,它的国内市场已经出现了问题。过去一年,美国人对于电动汽车的热情正在消退,主要是因为本土电动汽车的售价相对较高。一些买家不愿购买电动汽车是因为他们担心无法找到足够的充电桩为他们的汽车轻松而又快速的充电。

美国专业汽车评价公司凯利蓝皮书(Kelley Blue Book)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电动汽车销量为26.9万辆,同比仅增长2.6%。

“从很多方面来说,购买电动汽车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市场研究公司Edmunds市场洞察执行总监杰西卡·考德威尔(Jessica Caldwell)表示,“很多人会说,我不想要电动汽车带来的麻烦。”

在墨西哥生产也不行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表示,拜登政府正在密切关注中国企业从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汽车的尝试。如果中国车企试图规避美国针对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加征的关税,美国将考虑出手阻止。

戴琪称,美国政府正在密切关注中国车企在墨西哥的行动,对于他们可能在那里建立新工厂来进入美国汽车市场的迹象,政府将保持警惕。



图3:墨西哥城的比亚迪展厅


比亚迪一直考虑在墨西哥建立工厂,以便为当地市场销售汽车。周二,比亚迪在墨西哥推出了首款皮卡,其美洲业务负责人说,比亚迪正在与墨西哥的三个州进行谈判,工厂的最终选址将在今年年底前确定。

不过,比亚迪补充说,目前还没有计划在美国销售这款皮卡车。

欧盟会效仿吗?

和美国不同的是,欧盟是中国电动汽车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中国去年在欧盟卖出了近50万辆电动汽车,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多,占据了中国大约150万电动汽车出口的三分之一。

去年9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欧盟并未认识到中国电动汽车公司的成本优势,反而声称中国电动汽车便宜是获得补贴的结果。



图4:欧盟是中国电车主要出口目的地


“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电动汽车客户,拥有相应的议价权,但是欧盟委员会也不应让自己成为美国的工具。”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贸易研究员朱利安·海因茨(Julian Hinz)表示。

咨询公司荣鼎集团认为,欧盟不太可能仿效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关税,因为这会伤到欧洲汽车制造商,这些公司在中国制造汽车,然后在欧洲销售。

上周,宝马CEO齐普策(Oliver Zipse)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警告欧盟要谨慎行事。“我们不认为我们的行业需要保护,”他对分析师表示,并补充说在全球运营是一个优势,“征收进口关税很容易危及这种优势。”

亡羊补牢吧

美媒Electrek指出,关税通常不起作用。之前的经验表明,它未能阻止日本钢铁行业的发展。还有许多其他例子表明,关税不但无效,甚至还会出现奇怪的副作用。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关税是帮助美国产业的糟糕措施。

要想在电动汽车领域击败中国,美国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那些自我安慰但考虑不周的政策上,这些政策不会奏效。相反,美国需要致力于大规模产业转型,以赶上一个已经这样做了十多年的中国。

Electrek称,美国应该把重点放在鼓励新技术和劝阻旧技术上,并迅速采取行动,以自己的方式击败中国。 这就是让美国汽车工业在未来具有竞争力的方式。

Electrek表示,美国本应更早地这么做,但正如一句著名的中国谚语所说的:“亡羊补牢,为时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