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时网上流传的还有一份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名单,名单显示2021年1人,2022年11人,2023年11人,2024年42人,3年共有66人,名单中涉及人名及其任职,有教授、科研工作者等。今年42人多是国内大学在职教授、校长,其中不乏985和211学校的。
橙柿互动记者搜索“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发现不少关于国内大学在职教授(还有客座教授)、经济学家、企业家获得该学院院士的新闻消息。




在《围城》里,方鸿渐回国前,买了张根本不存在的“克莱登大学”文凭,充当自己留学证明,而“克莱登大学”也成为“野鸡大学”“山寨大学”的代名词。
这个欧洲自然科学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学院?是不是“山寨大学”?橙柿互动记者展开调查。
设有诺贝尔奖通道?
欧洲自然科学院,全称叫:Europasche Akademie der Naturwissenschaften。
据该学院官方资料介绍,欧洲自然科学院总部位于德国汉诺威。院长为弗拉基米尔·蒂明斯基(Vladimir Tyminskiy)。
科学院采用严格的院士递补制度,当选院士需经院士推荐、形式审查、答辩审核、投票选举、主席团审议、公证员公证、勋章授予、外交部发函等严格的学术评审和法律流程,主要考察候选人的学术成就、创造性贡献和影响力,多位中国两院院士也任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该科学院目前在德国、俄罗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匈牙利等世界33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和办事处。欧洲自然科学院现有1700名院士,设有路德维希·诺贝尔奖获奖者通道,多名院士获得诺贝尔奖,另有30多名院士是欧洲知名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但是,橙柿互动记者发现,介绍中的这个“路德维希·诺贝尔奖”并不是大家所熟知的“诺贝尔奖”。
真正的诺贝尔奖创始人叫: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矽藻土炸药的发明者。
真正的诺贝尔奖英语全称为:Nobel Prize in Chemistry,遴选流程有严格规定。
据真正的诺贝尔奖官方介绍,以诺贝尔化学奖为例,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给有能力和资格提名的人发送机密文件,由他们推荐诺贝尔化学奖获奖人选,合格的提名人(Qualified nominators)要求如下:1、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瑞典或外籍院士;2、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的委员;3、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4、瑞典、丹麦、芬兰、冰岛和挪威的大学和理工学院,以及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终身科学教授;5、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至少六所大学或具有同等水平的学院(通常为数百所大学)选出担任同类职务的人员,以确保在不同国家及其学习所在地能够分配到适当的名额;6、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可能合适的其他科学家。
据此分析认为,欧洲自然科学院所谓的“路德维希·诺贝尔奖”通道只是一个噱头,和真正的诺贝尔奖提名根本不是一回事。
这个学院的地址是真的吗?
据资料显示,欧洲自然科学院总部在德国汉诺威市。这个学院长什么样子?
汉诺威是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州首府,在莱纳河畔,面积200多平方公里,人口规模50多万。

记者在卫星地图上搜索“Hannover Kaplan Straße ”(即汉诺威卡普兰街),查无此地。有网友在谷歌地图搜索发现,该地址显示为“永久停业”,且外观照片显示为处在街上的不起眼的一个楼房,外墙上也没有挂单位牌子。

为什么没有学院照片?
梳理关于获得该院院士称号的公开报道,不乏“80后”“90后”在职教授及成功企业家。




但记者发现,目前关于国内获得该院院士的公开新闻或个人介绍里,只有关于该院的“院士证书”,没有公开发布过该院士在学校学术交流、或获得该证书现场等照片。


院士通过率这么高,合理吗?
事实上,真正的含金量高的是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总部在伦敦,代表欧洲最高学术水平的科学院,外籍院士通过率不超5%。
而欧洲自然科学院官方资料称有1700多名院士,且院士很大部分由欧洲各个国家的科学院遴选或院士推荐,代表欧洲自然科学界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
欧洲自然科学院2003年成立,到今年是21年,也就是说每年这个学院要评出80多名院士。从前述网上流传的名单看,2024年还没过完,已经有42名中国人获得院士,占了往年平均人数的50%。且按此比例算,2024年还没过完,目前,该院的“中国籍院士”通过比率已超50%。
此外,记者还发现,公开报道的获得该院院士的新闻或个人介绍,关于这个学院目前院士数量也有前后不一的表述。在获得该院院士称号的海南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张爱华研究员、青岛企业家陈昌金、福泉企业家周春松等人的介绍中,则称该学院目前院士400多个。



培训广告称包过院士,不过能退费
网上一则某培训机构广告侧面印证了传言,该广告显示:包括欧洲自然科学院、欧洲工程院、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多个外籍院士评选招募,广告称流程是“我们这边先把老师资料先发给国外,国外初步评选,觉得符合条件会通知我们,初步评选之后符合提交,是包过的,如果初步评选不通过是不收费的……”


记者联系该培训机构留下的客服电话了解,客服表示,只要发送资料,经过“初步评选”,通过了,再交一笔费用,用于认证用。
中国科协之声:清理各类“山寨头衔”

5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协之声”发布署名为“钟科平”的评论文章《井喷式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折射出什么?》指出,各部门机构不应为“投机者”捧场站台。有关部门和机构要注重激浊扬清,着力为科技工作者营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公平的创新环境。一方面,着力清理各类“山寨头衔”“违规评比”“收费表彰”,避免给任何取巧、钻营的投机者站台,更不可向其倾斜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并合理评价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成果,确保其能够获得稳定支持,开展良性竞争。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