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心怡,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
原标题:《“无标签”参与总统选举:对美国政治极化的反抗》
(正文约3000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随着拜登和特朗普分别在其党内锁定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候选人提名,外界普遍认为今年11月的大选将再次迎来二人的“终极对决”。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政治团体“无标签”(No Labels)作为第三方力量,于近期表示将要推举出一名总统候选人,为这场看似已“板上钉钉”的二人对决增添了一种新可能。那么,这一异军突起的 “无标签” 组织来自何处,在本场大选中将表现如何?它又是否真的有能力打破两党竞争的局面?
“无标签” 的诞生:寻求 “中间道路”
“无标签” 组织诞生于2009年以来茶党(注:主要由不满现状的中产阶级白人掀起的美国政治运动,主张减少政府开支、反对增税和民主党政府的经济政策。)在美国政体掀起狂潮、政治极化现象凸显的背景之下,自称是对抗美国政治极化、推行温和的“中间道路”的政治团体,试图在医保、移民、控枪、堕胎等引发美国社会广泛争议的议题上找出中间道路并提供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公共政策改革并应对美国目前面临的危机,其成员多为美国两党中持温和立场的前州长或两院议员等政要。
▲ 2010年,“无标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南希·雅各布森(Nancy Jacobson)(左三)在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出席该组织的成立仪式。
“无标签”不仅定期发布改革建议与文件以扩大舆论影响力,还积极在国会推动建立两党执政联盟的议程,包括在众议院创建“问题解决者”党团会议、发起“两院制”会议以架起两院沟通的桥梁,曾在推动通过基础设施法案、枪支安全法案等过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
面对着不断极化的美国政治现状,“无标签”计划,如果两大党派在2024年选出了绝大多数美国人不想投票的候选人,就要提出“团结候选人名单”(Unity ticket),并将自己提名的总统候选人列入全美50个州的选票中,以吸引对特朗普和拜登不满的选民,为它们提供两党之外的第三种选择。
而值得注意的是,“无标签”始终自称是“社会福利”组织,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政党,依赖资金捐赠维持运营,但其至今仍不愿意公布捐赠者的名单,因为它只为独立的候选人获得提名创造更多空间,而不支持任何候选人。缺乏透明度的资金来源引起了争议——尽管“无标签”声称“不接受来自特殊利益集团的资金”,但一些新闻报道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猜测,比如大量的捐款可能来源于拜登的反对者。
▲ 2011年,“无标签”团体的支持者在美国国会山集会。
“无标签” 是如何生存的?
“无标签”事实上早已开始备战2024年美国大选。为了将其候选人列入全美的选票,“无标签”自2021年底便开始筹集资金,并为获取选票资格展开了大量的工作。它还计划投资建立一个庞大的“选民档案”,以将支持“有勇气对党派之争说真话的领导人”的公民纳入其中。截至2023年5月,“无标签”已经筹集了约3000万美元,并在16个州完成了将候选人姓名列入选票所需的签名征集程序,其中包括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等选情激烈的摇摆州。
在今年3月8日的线上会议中,来自全美50个州的800余名“无标签”代表展开了讨论,发出了 “我们需要勇敢起来,做点什么来改变我们目前的路线”、“像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怎么会给我们同样的两种选择”的呼声,并一致同意在2024年的大选中“继续前进”;3月14日,“无标签”宣布成立“国家高于党派”委员会(Country Over Party Committee),负责确定团结候选人名单。
然而,与其轰轰烈烈的筹备工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无标签”目前面临着推选不出总统候选人的困境。作为持温和中立立场、在关键议题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西弗吉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乔·曼钦(Joe Manchin)曾一度被认为最有可能通过“无标签”参与大选,但是他最终于今年2月宣布不再参与总统选举,理由是他不想成为一个“搅局者”;前马里兰州共和党州长拉里·霍根(Larry Hogan)在去年12月辞去了“无标签”组织的领导职务,并表示将在总统选举的同一天竞选美国参议院席位;刚刚退出共和党候选人竞争的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尼基·黑莉(Nikki Haley)则表示对成为“无标签”的候选人没有兴趣。
▲ 西弗吉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乔·曼钦(Joe Manchin)。
目前看来,如果“无标签”最终成功推选出其总统候选人,就很有可能充当大选的“搅局者”。根据RealClearPolitics的最新民调显示,假设拜登与特朗普再次对决,两人的支持率分别为45.1%和47.2%。在独立派选民中,拜登的支持率则高于特朗普。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拜登获得了35%独立选民的支持,而特朗普仅获得26%。这得益于拜登竭力吸引温和派选民、独立派选民和反对特朗普的共和党人;而如果“无标签”候选人参选并宣扬温和的“中间立场”,则部分选票将面临着被分走的风险。
另外,随着黑莉退出选举,黑莉的支持者面临“需要找个别的地方去”的境况,而其中一部分支持者,包括反对特朗普的共和党人和独立派人士,是有可能转向“无标签”候选人的。尤其是在近几次大选中,关键摇摆州对两党候选人的竞争结果甚至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在诸多因素的叠加下,“无标签”候选人的参选将对拜登连任造成较大的威胁,这也是为什么民主党试图采取各种手段,例如警告“无标签”对民主的危害、在亚利桑那州对“无标签”发起诉讼,以阻止“无标签”推选出候选人正式参与到总统选举中。
▲ 2024年1月18日,“无标签”领导人和嘉宾们在华盛顿国家新闻俱乐部。
“无标签” 参选,是否是以卵击石?
“无标签”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美国政治制度下的产物,亦即由来已久的“第三党”问题,包括自由党、绿党、独立党等。虽然美国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第三党超越民主与共和两党在总统竞选中获胜的情况,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民众对两大党的候选人都不满意时,第三党也能通过分散选票等方式发挥“搅局”的作用,从而影响选举的结果。
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在1992年的美国大选中,持保守右翼立场的佩罗在那次选举中获得近19%的选票,刷新了二战后第三党的选举战绩。更重要的是,他分走了中间偏右的共和党的选票,导致老布什连任失败,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林顿以仅43%的选民票获胜。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当前“无标签”运动仍然无法改变两党对决的最终局面。从制度上来说,美国两党为了维护其在国家权力机构的垄断地位和轮流执政的政治传统,在选举中设置了诸多障碍以阻碍第三党获胜,第三党和独立候选人需要提出申请并征集大量符合条件的签名才能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选票上,而“赢者通吃”(注:在大选中,把本州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该州获得相对多数普选票的总统候选人的制度)则进一步降低了第三党获胜的可能性。
从社会心理上来说,在长期实行两党制的美国,人们往往会在估计自己所偏好的候选人获胜可能性太小时,选择“退而求其次”把票投给两大党的候选人,从而避免自己的选票成为废票。因此,在2024年大选中,即便“无标签”宣称其民意调查显示,“如果在特朗普和拜登之外存在第三个选项,有63%的美国人会愿意支持相对温和的独立总统候选人”,在最终选举中,独立候选人的得票也并不见得如此乐观。
况且,“无标签”本身也存在着不足。除了上文提到的资金不透明的问题以及面临推选不出选举人的困境,“无标签”在筹集选举资金方面也比两党面临更大的挑战。而在代表性上,即便是在政治极化的背景下,两党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主张,并且可能会为了吸引中间选民而将一些中间立场吸纳至自己的主张中,使两党的代表性更为广泛,从而挤压了“无标签”的生存空间。其领导人还表示,“无标签”在没有“明确的胜利之路”的情况下可能退出选举,可见“无标签”的未来存在着过多的不确定性。
事实上,比起计算其在大选中获胜的可能性,思考“无标签”运动的出现以及其能得到部分选民的拥护的原因似乎显得更有意义。政治极化固然能够为选民提供更加清晰的政策选项,但却使美国在面临各种危机的时候显得无力。或许“无标签”及历史上的所有第三方力量对两大党派的挑战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有些“以卵击石”,但正如“无标签”组织人士所呼吁的那样,美国需要走向团结。
参考资料
[2] Associated Press. Arizona Democrats lose lawsuit looking to block No Labels Party. https://apnews.com/article/no-labels-arizona-democrats-lawsuit-ecd7ff6b12bde7a3bb3a7c6fad95ac12
[5] 张业亮:《美国2024年大选:第三党参选加重民主党忧虑》,《世界知识》,2023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