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4年,新能源新车、改款车密集发布;降价潮此起彼伏,一天一个价;车企老板走向前台,在视频前卖力吆喝。
“卷”声一片的环境下,新能源车企的打工人被夹在买卖市场中间。
2024年刚过去三分之一,邱杰就在上海某新能源汽车4S店,经历了人生第一份正式工作的开始和结束。
“现在新能源车企这一领域压力真的特别大,每天上班会非常压抑。”邱杰感慨道。4S店的经理和店长会给销售制定一些KPI,例如,每天必须约到2位以上试驾客户,或者联系几位意向客户。为了达成KPI,小邱一天要打几十个电话,但绝大部分都是“无用功”。
做销售一个多月后,邱杰就毅然决定离职,并且彻底跟新能源汽车行业说再见。与他同期的好几位销售,只待了半个月左右就陆续辞职。包括一位公关部同事,也在2024年初选择离职,不久前还发了条发朋友圈表示,“躺平三个月,睡得贼开心。又想继续躺,又想支棱起来……”
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从车企到供应商的不同职位,无数不堪重负的打工人,在忙碌紧绷的高压工作状态下选择离开,但总有更多人带着向往与野心勇闯“红海”——纵然市场卷出天际,新能源仍是目前发展前景最好的行业之一。
一、一线之困
北京国际车展在4月25日~5月4日举办,各车企的销售们迎来最忙的10天。
事实上,在2023年11月的广州国际车展上,小洋就发现,几乎每位销售人员的状态都跟自己一样,“肉眼可见的劳累和疲惫”。
在做4S店销售前,小洋对岗位的期待是每周双休,以及不错的工资待遇。但真正入行后,他发现坐班时间虽是朝九晚六,但经常到晚上八九点的时候,同事们都还没有离开。
另一位新能源汽车商超店销售彭宇安,也对行业之卷深有体会。
彭宇安工作在北京,此前一直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事售后。他觉得做售后完全没有工作压力,“其实说白了就是背会基本的产品知识,然后每天就是接待客户,很枯燥无味。”
2023年底,为了寻求更高的收入,彭宇安从传统车企跳槽到新势力品牌,转做一线销售。
汽车销售的收入上限很高,同时也是一个压力很大、很卷的岗位。彭宇安的日常接待和客联任务没有定量,但绩效以结果导向,要求必须有试驾和订单等实际产出。
一些传统车企的经销商,其销售面对客户有较大的议价空间,更容易拿下订单。而彭宇安所在的车企是全国统一零售价,因此更考验销售方面的技巧,比如洞察到客户在乎哪些点,去详细沟通对应方面的优势。
此外,如今的新能源车更偏向商超模式,虽然能吸引更大客流量,但不像4S店定位的客户人群更精准,因此对销售个人来说,成交率会更低一点。
2023年,国内一众新能源车企中,理想汽车以累计37.6万辆的销量脱颖而出,同比增长近两倍。与销量成绩对应的,是最高20薪的年终奖机制,或许正因如此,与合生汇其他汽车门店销售对比起来,理想销售的精神面貌也尤为突出。
“很多人觉得汽车卷,新能源卷,我并不这么认为。”一位理想销售直言。以商超店的工作模式,她平均一天要接待三四十组进店客户,但她表示自己完全不累,“这是做销售的基础,就跟上学一样,要想学习好,就要有一个好习惯。”
在转行前,彭宇安就很清楚销售的工作性质,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但扑面而来的销售压力依然令他无比焦虑。为了薪资收入达到预期水平,彭宇安自我安慰,“目前也还可以接受,只能努力多卖车呗。”
二、自我救赎
和一线销售一样卷的自然还有供应链的打工人。
2022年,栗子机缘巧合下入职了现在的车载冰箱头部企业。跟进项目是她最重要的日常工作,与主机厂客户沟通每一阶段、每一节点的需求,手中多个项目同时滚动,每日工作内容琐碎而繁杂。
栗子刚进公司时,团队气氛是轻松愉悦的,大家都以为自己抓到了行业风口。自2024年以来,车载冰箱市场规模扩增。项目爆发式涌入,栗子的工作量突然间增多,明显感受到整个行业的内卷变化。
最早关注车载冰箱赛道的,是对新鲜事物接受度较高的新势力车企,带着项目主动联系合作,“公司都不想做,觉得他们事多”。从2023年中开始,栗子与客户谈项目,会听说有两三家公司也在参与竞争。到后面,竞争对手越来越强劲,3个月内,冒出一批车载冰箱势力加入战局。
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内卷,栗子的观点是不进则退,“要想保留行业头部的地位,就要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产品,能力提升了那自然有其他的客户来找我。”
栗子公司是国内最早一批做车载冰箱的企业之一,由于之前一直在“啃技术老本”,销售面对客户宣讲的时候根本没有竞争力,也讲不出任何创新点,于是公司开始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真正行动起来是在2024年春节之后。公司在上海和广东中山设立了两个分部,专门负责车载冰箱的技术迭新。
栗子告诉作者,目前公司最大的压力便落在研发部门。主机厂的客户会经常要求技术创新,给一些很难达到的技术目标,例如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缩短冰箱降温速度。但研发部伙伴们有着很强的自驱力,大家一致同意,公司要想健康发展,必须去研究新能源行业前沿的科技。
今年栗子还发现,本属行业内部的产品竞争,一下子进入了大众视野,车载冰箱快要变成新能源车标配了。目前,栗子也在谈与小米汽车下一款车型的车载冰箱合作。
另一位在新能源关键零部件制造商就职的魏昕,也感受到身为供应商的生存压力。目前,公司在重庆建厂,布局了近20条产线,因为这里的电费和人工成本低。
“我们是用电大户,一个月在江浙那边用电就得几十万,而工业用电在重庆只要七毛钱左右一度,相当于一度电就打了小七折。”魏昕透露,对于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来说,细微的电耗节省都能产生巨大效益。
能成为知名新能源厂商的供应商,均是通过了优中选优的筛选评估的,作为采购商同类别产品的唯一一家供应商,公司要面临严苛的成本控制要求。目前,魏昕认为降本压力“还是可以接受的,至少公司还存在嘛,我们也有能力继续缩减成本”。
三、不得不卷
显然,车圈里威马和高合等的前员工,“已无企可卷”。
近期,合创汽车频频爆出不好消息。有员工在社交平台上称,公司因为财务紧张,3月只发了基本工资。甚至也有人表示,合创汽车要求全体员工协助经销商卖车,卖不出去就会扣发工资。
作者联系了合创汽车的在职员工,截至发稿,并未获得回复。
事实上,即便是在特斯拉这样的电动汽车大厂的销售人员,其销售压力也不小,从其不断发短信或者打电话给潜在客户就可见一斑。
小米SU7上市发布会那晚,北京某小米汽车商超店正同步转播直播。销售徐伟靠墙站在LED屏对面,满怀期待和激动。“这款车终于上市了。我们完成了前期的努力,给自己也交出一个阶段性的答卷。”
小米造车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强势入局的新血液,无论从订单量还是热度层面看,首战成绩确实不俗。发布会直播至一半时,微博热搜榜前12条中有8个小米相关词条。徐伟告诉作者,自己的客户里只有一位抢到了限量5000台的SU7创始人版。
而在北京另一家小米之家体验店,晚上10点钟,销售还在带客户试驾。由于开售第一天微信消息太多,销售加班加点地回复,直到次日凌晨4点才“下班”。
来源/新能源前瞻拍摄
在小米汽车开售期间,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销售们也都在密切关注、积极参与这场现象级营销,想要分到一口热乎蛋糕。有问界销售在朋友圈调侃,“你们都交小订不锁单,是不是准备戏弄雷军。”也有特斯拉销售贴上直播截图说,“大家知道该怎么选车了吗?选所有‘车企’都在对标的对象。”
不仅从业者,广大新能源车友都能明显察觉到,“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有点太激烈了,尤其是2024年。”
不断翻新的产品内卷及价格战,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消费者的购车冲动。彭宇安坦言,消费者等降价已经成了行业的一个常态,也是他目前开展销售工作最大的困境。
而汽车销量直接影响车企的营收状况。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加速淘汰,因销量低迷而难以为继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如高合、威马、广汽三菱、天际、爱驰等等,都是被踢下牌桌的前车之鉴。
栗子公司合作的最高端车型,便是售价最高80万元的高合HiPhi X,其全自动车载冰箱历时8个月造出,产品至今都是业界前沿。上市至今不到3年,全系车型销量仅1万多辆的高合,于2024年2月宣布停工停产,拖欠的车载冰箱项目尾款无力支付,提出以车抵债。而工厂剩下还未组装的零件,栗子的老板只好想办法再倒卖出去。
在此形势下,“裁员潮”也成为2024年的行业关键词,上汽飞凡、哪吒、长城等车企被爆裁员以及高层人事变动,也有媒体爆出车企员工以内部价“自愿购车”的相关新闻。
内卷反作用于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车企价格战恶性循环的同时,新能源行业下游供应商正随着行业发展而逐步扩大规模。对身处漩涡中的新能源打工人来说,2024真是一道难过的大坎。
*文中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新能源前瞻(ID:xinnengyuanqianzhan),作者:丛丛,编辑:和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