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弈2个月后,韩国医学界与政府因医学生扩招问题的对峙出现转机。

据央视新闻报道,韩国国务总理韩悳洙19日就医学院扩招问题表示,政府接受国立大学校长团给出的建议,允许32所扩招对象院校在原定新增名额的50%~100%范围内自主调整扩招规模。

同时,韩悳洙表示,各所大学将在4月底之前调整招生计划,在规定范围内自行确定扩招名额。同时须在4月底前按照扩招2000人的标准制定并公布2026学年招生计划。

这场韩国医学界与政府的博弈始于今年2月。当时,韩国政府正式公布了2025学年全国医学院扩招2000人名额分配结果,意味着韩国医学院的扩招计划历经27年后尘埃落定。但是,这项扩招计划公布后随即遭到医生团体和医学院学生强烈反对,称此举将引发过度医疗并使医保系统资金紧张。一些批评人士指出,医疗人员实际上是担忧扩招计划将导致他们的收入减少。2月20日,韩国五大医院的实习和住院医生开始全面停工。

不过,发起此次罢工行动的韩国大韩医师协会紧急对策委员会在20日最新回应称,对韩国政府最新提出的自主调整扩招方案“不能接受”。



已持续近两个月

对于之所以作出扩招规模调整的决定,韩悳洙解释称,为保护医学生,推动医学院教育恢复正常,以及缓解当前医疗一线矛盾而营造转机。他表示,韩国政府认为,在医疗界难以统一意见并提出解法的情况下,政府不能对医疗空白造成的影响置之不理,应切实照顾民众和病患解决问题的诉求,有必要果断决策。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告诉第一财经,尹锡悦政府力推医改的初衷是缓解韩国民众看病难的问题,但医疗界的抗议已持续近2个月,这不仅超出了政府的预期,同时也加重了现实中的看病难问题。“尹锡悦政府表现出毫不让步的强硬姿态,与医生团体一贯主张的对话,给了民众政府政策缺乏灵活性的直观感受。”而最新的民调结果也显示,由于医生大量辞职导致医疗空白长期化,韩国民众的焦虑感增加。

进入4月后,尤其在4月10日的国会改选前,随着医学院教授这一群体加入请辞的队伍,韩国政府对于医改强硬的表态已有所松动。比如,尹锡悦在此前主持国务会议时表示,希望“教授等医疗人员积极参与对话,同政府共商医改问题”。

此次,韩悳洙表示,韩国政府公布的大部分医疗改革方案是医界向往已久的改革课题。其中,医学院扩招方针遭到了医界格外强烈地反对。现政府只为了国民和患者而推进医学院扩招和医疗改革。他强调,虽然医界内部就扩招规模的意见分歧仍未缩小,但医界若拿出有科学依据的、合理的解法,政府将随时以开放的姿态与医界对话。

代表韩国更广泛医生群体的韩国健康和医疗工作者联盟(KHMU)也在密切关注此次医疗界与政府博弈的进展。KHMU负责人Kang YeonBae告诉第一财经,KHMU非常反对此次实习和住院医生的集体请辞行为,此前已发起了百万医生的签名活动反对集体请辞行径,同时KHMU认为政府至今采取的措施效果有限。他表示,KHMU担心这场医疗界的博弈可能还会持续更长时间,届时对韩国医疗领域将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韩国医改还有这些难点

在韩国,首都圈和非首都圈医疗资源不平衡现象存在已久。詹德斌告诉记者,在韩国,民众看病有个习惯,都想去最好的医院,比如首尔的几个大型综合性医院,这就容易导致医疗资源挤兑,“其实韩国一些地方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疗水平也很高,但鲜有患者。因此,对韩国政府而言,要推进医改,扭转民众就医的心态,也很关键”。

韩国政府近年来多次提及地方社区医疗体系崩盘的危机。就在去年10月,为解决地方儿科医疗挤兑、急诊无门等基层医疗困境,尹锡悦政府推出“就地就医型基本医疗服务创新战略”,放宽对地方国立大学医院的医生配额和人工成本限制,引导医疗人才流向基本医疗临床科室。但是,目前首尔医疗资源单极化的局面并未得到明显改变。

除了地区医疗资源的不均衡,詹德斌还认为,此次韩国政府与医疗界的博弈还暴露出韩国医疗界的结构性问题。在韩国,通常完成医学院6年学业后能得到医生的资格证,但此后只能在医院的普通门诊行医;要成为专科医生,就需要在有资格培训这些医生的医院再熬上几年,第一年被称为实习医生,以了解各个科室后进行下一步的选择;作出选择之后,还需要花上3~4年跟着具体科室培养,也就是所谓的住院医生。“但是当前韩国很多医院为了节省成本,大量雇佣实习、住院医生,其中首尔五大医院雇佣的实习和住院医生比例很高。”詹德斌表示。

韩国政府数据显示,目前在韩国共有大约14万名医生,其中1.3万名实习和住院医生主要在韩国全境约100家教学医院工作。实习和住院医生人数占这类医院医生总数的三到四成,在手术和护理住院病人过程中起到辅助资深医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