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埃塞克斯郡的海滨度假胜地克莱克顿(Clacton),镇子的主广场上总是从中午开始就聚集着五名男子。他们都没有工作。
38岁的詹姆斯(James)坐在长椅上,手里拿着一罐啤酒,他说自己已经八年没有工作了,只能靠救济金生活。
他说:“说到底,工作的性价比太低了。我的房租也付清了,每月还能领到1300英镑。老实说,我还是不工作的好。我不想在早上的某个时间起床,然后耗费精力。”他的同伴们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詹姆斯也不是从一开始便这样生活的。他曾有过一份工作,但他受伤后出现耳鸣和心理健康问题,于是才过上了依靠救济金生活的日子。
不过他的其他四位同伴嘛,他们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过工作,也丝毫没有从事任何职业或开启一份事业的想法。他们都靠救济金生活,与父母同住。
另一位则说:“我没办法承受职场的压力。我觉得压力太大了。”
他们申请的救济金都是残疾补助金,理由是存在抑郁和焦虑等精神健康问题。
像他们这样的居民并不在少数,甚至成了席卷英国的一种“失业流行病”。对福利的依赖加速,越来越多的公民放弃了工作,其中许多人认为他们需要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目前英国共有940万劳动适龄人口处于非经济活动状态,这意味着他们既没有工作也没有找工作。
在这其中,约有550万人在申领救济金。还有280多万人正在休长期病假,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数字。
据估计,去年年底,每天都有4000人申请病假补助。
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社会保障的成本飙升。
目前,英国的福利开支为 2970 亿英镑,这个数字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将攀升至 3600 亿,相当于英国全部经济产出的 11%。
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失业。
每日邮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6岁到24岁的年轻人当中,有28万人靠领取失业救济金生活。这一数字是十年前的两倍。
而且年轻一代似乎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决议基金会(Resolution Foundation)的研究显示,在过去十年中,18岁到24岁的年轻人因心理健康问题而不工作的人数增加了一倍多,从9.3万人增加到了19万人。
令人震惊的是,在20多岁和30岁出头的人中,约有12%的人表示自己因精神健康而“残疾”,这一比例高于其他任何年龄段的人群。
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最近针对包括法国、瑞典、美国、尼日利亚、日本和中国等24个国家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在所有国家中,认为工作对生活并不重要的英国人占比最多,有五分之一的英国人都这么想。
企业家与政客将现状看在眼里,纷纷指责在国家中蔓延的“懒惰”与“无所事事”:
“英国工人几乎不工作,他们只去酒吧。”
英国皇家精神病学院的莱德·史密斯博士(Dr Lade Smith)则站在了失业金申请者一边:“人们 不是装病,而是真的生病了。”
这或许是事实,但英国的经济受到了影响也是事实。
即使在本应繁荣昌盛的曼彻斯特,也有18%的成年人领取失业救济金。伯明翰和利物浦的比例上升到了20%,在米德尔斯堡上升到了23%,而曾是英国度假胜地明珠的布莱克浦,这一数字也上升到了25%。
故事最开始提到的克拉克顿正是英国最贫困的地方之一,这里47%的人口都没工作,而全国的平均水平仅为 21.7%。
为什么失业问题会变得如此严重呢?
一说是疫情的长期影响,它让人们有机会重新评估生活的优先事项,让人们更加重视工作以外的生活。
此外,疫情也将房地产价格推高了 20%。这让年轻人觉得要眼看着自己微薄的收入被高昂的房租吞噬,未来毫无希望。
与此同时,英国对于失业福利申请的标准也非常宽容。在2019年4月以后进行的240万次工作能力评估中,不少于65%的评估都得出了申请人永远不必再工作的结论。
这从一方面体现出人们对于心理和精神健康越发地重视,社会也给予了更多认可。
但这种认可于此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予帮助的同时,也夺走了太多年轻人的抗压能力。甚至夺走了通过工作找到目标的机会。
这还真是难解的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