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某高校最近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网的投毒致死案,正发生在室友之间。
更让浪妈不解的是,相较于真相,
网上最热的说法竟是男生因为偷外卖被毒?
今天早晨热搜上出现了一则某市公安局发布的通告:
某大学在读研究生张某某疑似被人投毒。
而同寝室的周某某,一个看似普通的室友,却成为了这起投毒案的重大嫌疑人,目前已被刑事拘留。
生活在同宿舍,为何对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痛下杀手?

他的行为令人费解,也让人痛心。
毕竟,同寝室的情谊实在不该演变成如此惨烈的悲剧。
随着案件的进一步侦办,更多的细节逐渐浮出水面。
通告里说4月7日那天张某某就已经因身体不适到医院就医。
4月13日多器官衰竭,多方抢救无效死亡。
今天通告发出,这其中可是发生了不少事。
首先浪妈想说的是,某些信息反转太快。

该校昨天晚上言之凿凿回应,确有一名学生死亡,但不存在投毒。
结果今天警方就说疑似投毒,连确定的嫌疑人都有了!
另外一件事浪妈实在觉得气愤:
在网传的消息中,张同学是经常偷别的同学的外卖,才遭遇了投毒。

谣言制造者还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说一名学生外卖经常被偷,便在外卖中投放偷取的“秋水仙碱”。
准备“钓鱼”,结果张某某中了招。
事实上医院在张某某体内并没有检测出“秋水仙碱”。
但这个说法最近传得沸沸扬扬,网上还有不少人相信。

浪妈在网上搜关键词发现:“偷外卖被毒死”词条热度远远超过“中毒身亡”。
甚至警方通告也远不及此。
外卖被偷后杀人,是个吸睛的极端行为,听着就是爽文。
但对受害者家属而言就是钻心刺骨的痛。

对此,疑似张某某的姐姐在微信辟谣。
随后不少同学也站出来为张某某正名。
同学们对他的评价大多是:
“人很好、很温和,从不和别人起矛盾,大家都很喜欢他”。

浪妈实在不懂造谣者出于什么目的?
一个研究生突遭毒手,被害身亡,还要被背上“偷外卖”的黑锅。
键盘伤人照样刀光剑影,让人体无完肤。
官方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基本已排除外卖投毒,从同学口中也能大概得知他是个正直善良的人。

所以某些键盘侠,赶紧收手吧。
真相未明之前,这样一种猜测容易对死者形成二次伤害,从人格上将其“杀死”。
造谣就是网暴,不负责的言语有时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除了传播“偷外卖”谣言,还有人编段子。

马院的投毒者、化院的提供者、法学院的被害人,构成非常戏剧性的组合。
各有其身份标签和联想延展的可能。
这么精细的工作,绝非无意误传,而是蓄意为之。
难道是抹黑不成,意图转移视线影响调查?

实在想不通周某某为何要投毒,这么好的同学,怎就下得去手?
这让浪妈想起了朱令,她已经离开了我们,投毒者还在逍遥法外。
当初影响如此恶劣,时隔多年却又出这类事件。
甚至,不排除正是朱令案中的真凶长期逃脱给了他某种“鼓励”。

但是,希望大家不要忘了,朱令案发生在遥远的30年前。
彼时的侦破、取证等技术手段并没有如今这么成熟。
2013年的林某浩给室友投毒后就很快伏了法。
都说读书明理,难不成这书读得是越来越糊涂,越来越野蛮?

“感谢室友不杀之恩”这句话之前很是流行,现在依然存在。
某些人的冷血、残忍,包括伪装能力可能超乎想象。
案情很快会大白,除了杀人者,浪妈还想看看编段子的人是谁。
造谣者不能就此隐身。
凶手终面临审判,愿尽早查明原因,给家属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