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最让曾经的代购爱好者们感到后背发凉的新闻——
日本知名药企小林制药旗下的三款保健品被召回,理由是多名消费者在服用后出现肾脏问题,目前已经有5人死亡,还有100多人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根据小林制药的回应,这次出问题的主要是几款产品中的红曲成分。
里面检测出了“非预期成分”,具体原因和后果到现在尚不清晰。
昨天小林制药的中国公司声明,本次自主召回涉及的三款产品均未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市销售。
对于通过海外跨境平台、境外实体店铺等渠道购买的,将提供产品回收。
但因为这牌子在日本网红药界实在名声太响,导致很多没吃过它红曲产品的国内消费者也慌了。
“家里屯了一大堆小林制药的止痛剂退烧贴鼻喷,现在还能用吗?”
01
曾被买爆的“日本网红神药”,
怎么突然不香了
小林制药在如今的很多年轻人心中,可能已经变成了一个卖除臭剂、洗涤剂、退烧贴的日用品牌子。
但17、18年左右热衷于在朋友圈代购的人,更熟悉的一定是它家的各种药品和保健品。
不只是小林制药,还有参天、皇汉堂、龙角散等一系列日本牌子。
虽然名字风格各异,但它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日本网红神药”。
跟后来流行的叶黄素、葡萄籽、胶原蛋白这些保健品不同,初代“日本网红神药”通常不会强调具体的成分,以及这些成分起作用的原理和功效。
反而会构造出相当具体而实用的场景,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每个产品是干什么用的。
比如龙角散是治咳嗽的、参天眼药水是缓解视疲劳的、白兔EVE是用来经期止痛的……
小林制药这次出问题的一款产品,包装上直接写了降低内脏脂肪。
它家还出过一个用来舒缓肌肉酸痛的搽剂,名叫安美露。
至今仍是很多在电脑前一坐一整天的打工人的“救命神药”。
这些产品微妙地处于“药”和“保健品”之间的模糊地带。
似乎比保健品见效更快更直接,但针对的又不是什么必须去医院报道的大毛病。
现代人总有一些称不上“病”,但偶尔会感觉不适的亚健康症状——这些日本网红药就顺理成章填补了需求。
当年那股风里最火的品类,要数眼药水。
在国内很多眼药水还在谈明目、舒缓疲劳这些基础功效时,日本网红眼药水们直接打出了“减少红血丝”的口号。
“功效”具体,再加上包装漂亮的像香水一样,一度火成了精致年轻人的时尚单品。
那段时间去日本旅游的人,经常会收到一大堆来自亲戚、同事的代购请求,自己也会买来做伴手礼。
当时这些眼药水还没有国内渠道,基本都要海淘或者代购。
电视广告、灯箱广告等传统的宣传手段,自然也用不到中国消费者的头上。
在国内火到妇孺皆知,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明星效应——比如娜扎曾经在花少里用过参天的FX银盒眼药水;
《欢乐颂》里的小包总,也曾拿着一瓶参天眼药水咣咣往眼睛里滴。
这些产品在明星的包里、时髦的都市剧里出现,或许是无意的巧合。
但很快就成为了朋友圈代购们最好用的广告,比如上面小包总的那张照片,几乎会在每个参天眼药水的带货帖子里出现。
而除了宣传“明星同款”之外,代购常用的噱头还有“留学生自用”“本地人疯抢”等等。
如今看来不过是最最初级的营销方式,但对于当时很少接触软广、带货的国内消费者来说,已经足够可信了。
对“日本网红神药”狠狠动心的,在当时是两类人。
一种是喜欢追流行,同时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
一个合格的一线城市白领,包中必须常备网红眼药水和液体创可贴,头痛经痛用白兔EVE止痛药,减肥通便用小粉丸。
另一种就是上有老下有小,需要为全家人的健康操心的年轻爸妈。
这些网红药价格大多在几十到一百出头不等,功效又大多集中在镇痛、治感冒、止咳、治疗蚊虫叮咬等常见领域。
孩子和老人有个头疼脑热,又不想总吃药,看起来更“日常”的日本网红药似乎就成了更理想的选择,似乎怎么吃也没坏处。
很多年轻爸妈甚至把这些药搞成了“居家必备”,一大批一大批的采购,过期了就再采购一批。
直到后来发现,它们也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可以“随便用”。
02
平时轻易不敢吃药,
“日本神药”却猛猛炫
其实小林制药这次的风波,并不是“日本网红神药”第一次滤镜破碎。
早在2019年,参天的眼药水就因为被加拿大禁售的新闻,就在国内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虽说后面证实,禁售只是因为眼药水里含有在加拿大被认定为处方药的成分,而非真的引发了什么副作用。
但也第一次让国内消费者头一次脱离了“日用品”的范畴,用“药”的眼光来审视这些产品。
日本网红眼药水的功能一度被网上吹的神乎其神,其实主要靠的是两个主要成分,甲基硫酸新斯的明和四氢唑啉。
前者一般用于改善睫状肌的肌肉松驰,后者则有收缩血管的功效。
换句话说,滴完后红血丝消失,并不能说明眼睛“不疲劳了”,只不过是血管收缩了。
而根据眼科医生的说法,甲基硫酸新斯的明因为本身的药理作用就很强,一般只用于治疗睫状肌重症肌无力,长期使用反而对眼睛不好。
就好像你手上只是被割了个1厘米长的小口子,却被大张旗鼓地缝了十几针——可以但没必要。
事实上,很多让年轻人大赞好用的“日本网红神药”,原理远比想象中更简单粗暴。
比如白兔EVE止痛药的主要成分其实就是布洛芬,还有另一种国内很少见的成分丙戊酰脲。
丙戊酰脲同样属于镇定药物,但在很多国家已经被淘汰,因为有一定概率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而小林制药“一喷就通”的鼻炎神器,包括另一个日本公司佐藤的网红鼻喷,有效成分都是萘甲唑啉。
原理同样是收缩鼻粘膜血管、缓解肿胀,鼻甲不肿了,鼻子自然也就通了。
这成分国内其实也有类似的药,我前阵子重感冒鼻塞用过,确实一滴就通,长这样——
是不是一看就药效很厉害,让人不敢多用的样子?
之前就有网友曾经调侃,很多人平时生病吃药十分谨慎,却对日本网红药“毫无戒心”。
造成心态区别的很大原因,来源于国内消费者的“信息差”。
日本的药物体系跟国内不同,国内只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而日本除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指导医药品”外,还分了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医药品。
国内流行的“网红神药”们一般属于第二、三类医药品。属于可以在一般药店销售,但服用时要注意是否对症,小孩、孕妇或已服用其他药品的人群需要确认剂量。
本质上跟我们平时在药店买的消炎药、感冒药一样。
但在实际的购买场景中,这些日本网红药却往往在药妆店里售卖。
跟青汁、酵素、保健品们摆在一起,旁边的架子上就是面膜和面霜。
尤其是很多网红药的包装鲜艳又可爱,再加上日文自带陌生感。
让人仿佛真的就是买了一包面膜、一瓶乳液,甚至很少会想到去看成分表。
比如曾经在家长圈爆火的一款止咳药,因为包装上有面包超人,还有草莓等各种口味,被很多国内家长代购回来给孩子止咳。
但这个止咳药里含有的中枢镇咳药成分可待因,在中国是不能用于12岁以下儿童的。
还有一款别名“小粉丸”的便秘药,因为颜色好看+立竿见影,曾被很多减肥女孩视作“刮油神器”。
最火的时候甚至有人会“拼单代购”,买回来之后拆盒每人分一板。
但里面的有效成分不过就是比沙可啶,也就是一款泻药。
严格来说,这些网红药本身其实并不会造成太大问题。
但当它们以“日用好物”“居家必备”的样貌出现在大众的眼中,就很容易出现过量或者错误使用的情况。
“小粉丸”最火的时候,就有不少人把它当维生素那样每天都吃。
后来效果越来越不明显,甚至有人一次吃上四五颗。
还有上面的“鼻喷”,有效成分萘甲唑啉的确能够快速通气,但本身的刺激性又会导致鼻黏膜受损。
国产版的盐酸萘甲唑啉滴剂,很多医生都建议最多一天滴两次,不要连续使用超过七天。
但很多人的使用方法是“有鼻涕就喷喷”,很容易过敏性鼻炎还没好,就又变成了药物性鼻炎。
03“网红神药”,光环不再
随着电商等渠道的拓宽,日本网红药如今越来越好买。但在国内的光环,却也已经消失的差不多了。
就像开头所说,如今很多人提起小林制药只能想起它的洗衣液、去臭剂,不再痴迷于鼻喷、止痛剂、通便药。
对日本网红药的迷恋,跟日本马桶盖、日本药妆的流行在时间上有很大重合。
大家赞扬日本产品在细节上的巧思,也惊叹于这些产品体现出来的一种处处精致、绝不委屈自己的生活方式。
当时引起疯狂代购的不只有药,还有很多能“增加生活幸福感”的养生小物件。
比如像胶水一样涂一下液体创可贴、可以缓解疲劳的蒸汽眼罩……
很多闻所未闻的设计都让国内消费者感慨:“原来这么小众的需求,也有产品可以满足。”
但当最初的新鲜劲儿过了,大家才渐渐发现,很多需求其实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甚至连需求都是被人为“创造”出来的。
比如小林制药曾经出过一款“止鼾神器”,我还记得当初差点给呼噜震天响的我爸代购几盒。
结果现在发现它只是简单粗暴地把嘴巴粘起来,最大的卖点是胶很温和,撕下来的时候不至于把胡茬一起带下来。
多少家长曾经细致地给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红点、蚊子包细心涂上止痒消炎的日本药水?
其实只要不是严重叮咬没必要管,实在太痒涂点炉甘石也管用。
更重要的是,这些网红药曾经凭借一个笼统的功效、一个新奇的概念,就能引领抢购潮流。
如今大家反而冷静下来,重新回去研读成分,真正把它们作为“药”来看待。
比如治疗蚊虫叮咬的“无比滴”,以前很多商家和代购将其宣传为“驱蚊液”,很多人甚至会当花露水一样全身涂抹。
但它主要是用抗组胺和激素来止痒消肿,没被叮就到处抹不仅没用,长期还有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之前也有国内药剂师指出过,日本的网红药往往成分更加复杂。
比如,眼药水里会同时加肌肉调节成分、血管收缩成分和抗过敏成分,也不管你眼睛不舒服是因为疲劳还是过敏。
缓解关节疼痛的药,里面的有效成分会带来皮肤刺激,那就再加一味抗炎症的药。
而如今很多消费者即使还在买这些药,也已经学会了仔细研读成分,以防对其中的某种成分过敏或不适应。
在日本网红药最火的时候,国内消费者就像刚刚走进百货市场的孩子,看着琳琅满目的新奇玩意觉得什么都好。
如今也终于被一个个噱头、一股股网红风潮练出了就了火眼金睛。
或许之后还会有更多花哨的话术、新奇的设计出现。
但现在的国内消费者,可是越来越不好“糊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