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有着500万粉丝的知名警界大V、南京江宁区警察@江宁婆婆发布微博长文称,有网友让他看了在某平台上一名叫“芥末洋仔”网红的视频。

网友提到的视频,是一个题为“出门在外别太好心”的46秒视频,网红“芥末洋仔”在视频中一人扮演多个角色,讲述了一个陌生小女孩给女主传递纸条,女主看不清纸条上的文字,凑近看后,突然闻到了纸条上的“迷魂药”,导致手机被骗走的情景。

看完相关视频后,@江宁婆婆点名批评了这条视频:“用几十秒时间几乎把我念叨了这么多年的迷魂药谣言来了一锅大杂烩。”。

@江宁婆婆还表示,尽管这条视频在极不显眼的位置标注了:“剧情演绎仅供娱乐”“无不良引导”“请勿模仿”,但标注了“演绎”就可以胡编乱造了?



“以我专业和职业的判断,我认为这条视频内容毫无疑问构成了‘可能对正常社会秩序和安全造成紧迫伤害或威胁的不实信息或传言’,而且可以直接划掉‘可能’。毕竟有这么多听信且传播这条视频内容的受众摆在这里。”



在长文中,@江宁婆婆喊话“芥末洋仔”:“我也提醒“芥末洋仔”同学,如果你能看到这条内容,不要一删了之,再录一个,诚恳道歉并澄清说明。不知道该怎么澄清这种迷魂药的话,可以来请教我,这方面,我,确实是身经百战的专家。”

文章的最后,@江宁婆婆也提醒大家,“我可以不厌其烦再说一万遍:视频里说的这种东西不存在。” 



3月30日中午,“芥末洋仔”在个人账号上发布道歉声明,表示自己“由于受到网络上不实信息的影响,我没有进行求证就将其发布出来。经求证并没有视频中那种东西。”

“芥末洋仔”称本意是想通过拍摄相关视频提醒出门在外的朋友们提高警惕,但也不能未经求证就发布不实信息,对此深感抱歉,“这是我的疏忽,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给大家带来了困扰和误解,我深感自责。”



对此,部分网友表示:提高警惕意识也要建立在科学和事实的基础上。



对此,“江宁婆婆”回复表示,女性出门在外的警惕意识也要建立在科学和事实的基础上。我都说了一万遍了,不存在这种东西。那你想想,建立在这种不存在的东西上的警惕性,到底有什么意义?相比之下被陨石击中带走的概率还要高得多,那么显然研究怎么躲避陨石更能提高警惕意识。



网友热评:

@南望风遥:哪怕虚构演绎,你打开评论一看,还是有不少人信以为真,这是我对短视频平台用户的刻板印象。

@回不去的曾经c:平台为了流量,最喜欢推这种演的

@金陵黑骑士玫瑰:视频平台治理刻不容缓,很多的内容诱导性,欺骗性,造谣性极其严重,还不算很多内容极其低俗不堪的。我每次见到我的老娘,我都要给她辟谣半天,她所有不正确的知识都来自某音

@长街夜市:不玩梗,这种人就该封,跟父母朋友圈那些瞎搞乱说的有什么差别

@默默大夜猫:关键这种视频平台根本不管,到处传播,哪怕这个没了,下个也继续……

新闻多看点——

传说中的一口闷麻药,学名又叫吸入麻醉药,常用的有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等,可使身体暂时可逆性失去知觉和痛觉。

人要被它们“放倒”,要有2个条件——足够高的药物浓度;足够长的麻药吸入时间。

而电视剧里的一般设定,使用的应该是乙醚。用手帕捂住口鼻,几秒钟肯定放不倒,至少也要四五十秒以上,而且捂少了不晕,捂久了可能致人死亡。

但不管是七氟烷还是乙醚,体内代谢速度都非常快,如果没有持续给药,人很快就会醒。所以,使用麻药让人一闻就昏、昏倒很久,生活中的可操作性很小。

虽说传说中“一捂就晕”的“秘技”不存在,但大家还是要保持警惕。

不法分子把“迷药”(一般为镇静类药物)添加在酒水、香烟、食物中,使对方暂时昏迷,实施不法侵害,有些口服迷药可达到在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内迷晕受害人的效果。

目前犯罪案件中比较常见的“迷药”,成分有氯硝西泮、γ-羟基丁酸和三唑仑等,这些药品属于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会对人体造成巨大危害。

大家出门在外要提高安全意识,不要轻易接受来源不明的食品饮料。即使是朋友、熟人,也不要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