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跑去京都采访,做成专辑:直击外国人在京都祇园的“迷惑行为”,跟拍舞妓,还侵入厕所
祇园一大特色,能见到在街上走过的舞妓。外国游客见了,像狗仔队一样,不经舞妓允许,就拍人家。
当地人:外国游客进到店里就上厕所。他们见什么都要摸,还拿“暖帘”来擦手。
说暖帘,不知道是啥。就日剧里经常见到的这种布帘子。
祇园这条街的房子古色古香,但有些小路属于“私道”。私道,指它虽然是一条路,但属私人所有。如果主人不同意,外人不可使用。
按日本法律,私道若是必经之路,或明显便利安全更多的通道,主人不可禁止外人使用。所以,关于私道的规定,别说外国人,很多日本人也稀里糊涂。
本地人表示,出于好意,同意让外国游客从私道穿过。不过要求禁止拍照,禁止长时间逗留。
这天的采访,主要盯准辜负当地人好意的外国游客“迷惑行为”。
老外们笑嘻嘻地从“私道”穿过。看表情,估计没料到人家是来拍你们恶行的,还傻乐呢。
印尼游客满心欢喜地接受采访:这儿非常漂亮,在其它地方看不到。
在“私道”违背禁止拍照的规定,拍照留念。
从私道走的外国游客多,拍照什么的耽搁时间,本地人不乐意了。这样会妨碍他们自己用。
这里的“他们自己”包括当地居民、舞妓、餐饮店的人等等。
委屈极了的大爷大妈互相慰藉彼此的心灵创伤:已经说了,要立看板,禁止入内。
大爷大妈没胡说,从4月开始,祇园的部分私道将设置看板:禁止游客进入。
违反规定,罚款1万日元。
妨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的确不对。但当地的规定,对外国人来说,太绕弯子了。
说外人不可以走吧,看上去又人来人往;说出于好意,同意游客走吧,转身又一大堆意见。把个规定弄得含糊不清,造成不满与矛盾的原因,明明有相当部分是当地居民的“既要又要”心态导致的。怎么全都推到外国游客头上?
没疫情时,海外游客到了日本多会去京都。生意火,京都又素来眼睛长在额头上,“游客多”成了它抱怨矫情的本钱。人来得多,影响当地人的日常生活,称作“观光公害”。
你听听,观光公害,心态拽上天了吧。
连带某些大媒体也跟着反思:京都那样的旅游大市,为什么日本人去得少了?外国游客太多,使得京都不像京都。
那意思,劣币驱逐良币呗。
而且,矛头多指向“中国游客”。几乎到了凡是与“海外游客”负面话题有关的,若无特别说明,泛指中国游客。
京都一些政客甚至拿这个当作竞选噱头。选我!我来解决“观光公害”问题!
京都是一个濒临财政破产的城市呀!
寺庙神社多,但它们不用缴税。
人口老龄化严重,一成人口是学生,都是缴税少,享受福利多的人群。
为了维持景观统一性,京都的高楼大厦极少。征税源又少了很多。
京都市欠着8400亿日元的债,却花300多亿建造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市政大楼。若不搞好对策,数年后将迎来财政破产。
为了多赚钱,京都拼了命的接收游客,旅游收入是它的命根子。
京都人呢,他们嫌人多,对外国游客各种嫌弃。
嫌地铁大巴上全是游客,却不想想,要没旅游创收,有些公交线路恐怕都养不起了。嫌外国游客多到日本游客不敢过来玩,却不想想一个外国游客的消费金额是一个日本游客的几倍。从公共设施到社会福利,哪一项是没钱也能办成的。
老太太嫌游客多,妨碍她走道了。
嫌一个垃圾桶,2小时就装满了。
这点也是服了,蹲守2小时,外国游客把垃圾都扔进垃圾桶,结果被抱怨造垃圾的速度过快,“2小时就装满”。并且把这点也归入“观光公害”的罪状里。
自家财政都快破产了,还搁那儿没完没了的矫情。
后来,新冠疫情来了。依仗旅游赚钱的京都一下被打回原形,开始嗷嗷哭穷卖惨。
祇园没了人迹,冷冷清清。
商家们撑不住了,一家接一家的关门。
外国游客不来了,期待已久的日本游客们到底撑不起京都想要的大手笔消费。他们甚至在社会公德上的表现,与日本人自以为的“日本人公德心世界第一”相差甚远。
《现在,外国游客没法背锅,日本人自己露馅儿了》
外国游客爆满时,京都隔壁的奈良小鹿们吃鹿饼干吃到撑。
外国游客可没少被怼,嫌他们不懂爱惜动物,一个劲儿要小鹿吃,那叫虐待。
疫情期间,游客少了,没有外国冤大头们买鹿饼干喂食,小鹿们饿到皮包骨,你敢信?
不给足够的饲料,涉嫌虐待动物的正主儿是日本人自己啊。
没有外国游客时的窘迫与丑态,这才过去多久呀。旅游刚有了起色,京都的矫情病又犯了,挑三拣四,嫌弃外国游客这个那个的。
你以为这是京都独有?日本人的优越感通病,京都人病得尤其重罢了。
大概因为众所周知眼下中国游客去得少。终于破天荒地,在挑剔外国游客的新闻,以及网民评论里,日本人不再像以往那样,提到外国游客怎么不好就认定是中国游客。然后,一个个摆出高高在上的死样,怪中国游客的到来,虽然让日本赚了大钱,但日本也失去了宁静。
总算消停了,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