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官员表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成员一直活跃在俄罗斯,美国于3月早些时候收集到情报称,“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ISIS-K)一直在计划对莫斯科发动袭击。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因此于3月7日曾向在俄美国人发布过一则关于“极端分子将袭击莫斯科”的安全警告。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在恐袭发生后表示,“没有预先掌握有关此音乐厅遭袭击”的信息。
按消息人士的话说,美使馆的警告与此次袭击有关。美官员还表示,除了公开警告,美方还曾在私下场合向俄罗斯官员透露了显示即将发生袭击的情报。目前尚不清楚美国具体向俄方提供了多少信息。但俄方本周曾斥责美国使馆的安全声明是“讹诈”,意在“破坏俄罗斯社会稳定”。
美媒还提到,今年1月,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前高级将领苏莱曼尼遭美军袭击身亡四周年的纪念活动上,伊朗克尔曼城发生相隔时间不到10分钟的两起连环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03人死亡,211人受伤。报道称,和俄罗斯此次遇袭一样,“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事后宣称对袭击负责,美方也称在事发前曾向伊朗发出过警告。
枪击事件过后,“克罗库斯城”音乐厅发生火灾 图自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3月7日,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曾在其官网发布了一则安全警告,建议在俄美国公民在未来48小时内避免参加大型集会,并特别提到了“音乐会”。
当时这份声明中写道:“有报道称,极端分子即将对莫斯科大型集会(包括音乐会)发动袭击。大使馆正对此密切关注。”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大使馆和国务院此后并未就此提供更多信息。美方此举还引发诸多北约国家驻俄大使馆的效仿,接连向本国公民发出类似的警告。
俄罗斯当局一直到本周二才对此做出回应。综合塔斯社等俄媒报道,当地时间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将美大使馆的声明斥为“有明显讹诈意味的挑衅言论”,指责其意在“恐吓和破坏俄罗斯社会的稳定”。他敦促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和其他执法机构加大力度防止恐怖袭击。
《纽约时报》援引一名美国反恐官员的话报告称,美方发出的警告是通过近几个月来一系列具有可信度的情报得出的。这名官员说:“我们基本上可以追溯到11月,有源源不断的情报显示‘伊斯兰国’想在俄罗斯境内发动袭击。”
袭击事件发生后,“伊斯兰国”在社交平台Telegram上发表声明称对此负责。但该组织并没有提供证据支持这一说法。一名美国政府官员告诉美国广播公司(ABC),美国政府认为没有理由怀疑“伊斯兰国”对袭击负责的说法。
《华尔街日报》声称,向莫斯科发出预警符合美国政府长期实施的“警告义务”政策,即警告外国政府防范潜在的致命威胁。美国官员们说,这些情报被认为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可能为俄当局提供足够的时间来减轻所受袭击。
《纽约时报》特别提到,另有美国官员补充称,美国大使馆当时发布的这份警告声明与乌克兰方面没有关系,强调美国务院不会使用“极端分子”一词来描述基辅下令采取的行动。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在周五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强调,白宫“目前没有发现有迹象表明乌克兰或乌克兰人参与其中”。他说:“我们正在调查此事。但在这么早的时候,我不希望你们认为这与乌克兰有任何联系。”
报道称,柯比还表示,白宫已获悉发生在莫斯科的事件,但其目前获得的信息有限,“现场画面太可怕了,令人目不忍睹。显然,我们的心将与这次可怕枪击袭击事件的受害者同在。”
据塔斯社报道,他还重申了美国务院曾发布声明警告在莫斯科的所有美国人都应避免大型集会,但声称美国政府“没有预先掌握有关此音乐厅遭袭击”的信息。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则指责称,如果华盛顿掌握了某些信息,应该与外界分享。她进而质疑柯比关于“乌克兰与袭击无关”的言论:“在一场悲剧中,华盛顿官员得出‘某些人是无辜的’这一结论是基于什么依据?”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也在袭击发生后对媒体表示,美国使馆在3月7日就呼吁本国公民远离商业中心,不要去音乐厅,就意味着其情报部门已经拦截到了一些通话信息,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了。
综合《基辅独立报》报道,就在袭击开始几小时后,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Telegram上发文威胁称,如果查明“基辅政权的恐怖分子”是这起袭击的幕后黑手,俄罗斯将对乌克兰进行报复。“如果确定这些人是基辅政权的恐怖分子,就不可能以其他方式对待他们和他们的意识形态鼓舞者。”他写道,“必须找到他们所有人,并将其作为恐怖分子无情地消灭。包括犯下这种暴行的国家官员。(要他们)血债血偿!”
乌方方面则迅速否认与此事有任何牵连。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波多利亚克(Mykhaylo Podolyak)在一份视频声明中说,“乌克兰与此次袭击完全无关。”他还声称,莫斯科可能会以此次袭击为借口调集更多军队,扩大在乌克兰的战争规模。
根据俄联邦安全局报告的最新数据,截至发稿前,枪击袭击时间已造成60人死亡,至少145人受伤。《华尔街日报》指出,这与2011年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自杀式爆炸事件(37人死亡)和2010年莫斯科地铁站两起协同自杀式爆炸事件(38人死亡)的伤亡严重程度相当。
路透社称,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委内瑞拉、古巴等多国均对袭击事件表示谴责。联合国安理会也发表声明,对这起“令人发指的恐怖袭击”表示最强烈的谴责。安理会强调,必须追究恐怖袭击行为的实施者、组织者、资助者和支持者的责任,并将其绳之以法。
俄媒怀疑恐袭枪手来自“俄罗斯志愿军团”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3月22日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目前已有上百人死伤。虽然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布对袭击事件负责,但是有俄媒怀疑凶手来自受乌克兰支持的“俄罗斯志愿军团”(Russian Volunteer Corps,简称RVC)。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这些袭击者是斯拉夫人,身高高于平均水平,可能戴着假胡子。他们可能是乌克兰支持的“俄罗斯志愿军团”的成员。
“俄罗斯志愿军团”是由俄罗斯极右翼民族主义者丹尼斯·尼基丁领导,成员包括反对俄政权的俄罗斯极右翼和新纳粹分子。该组织现已加入乌克兰,负责在俄罗斯境内进行“敌后作战”。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市一音乐厅22日发生枪击事件,袭击造成上百人死伤。
俄联邦安全局22日晚发布消息称,枪击事件发生在莫斯科西北“克罗库斯城”音乐厅,当时一个乐队正在举行音乐会。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枪手为3名身着迷彩服的不明身份人员,他们还投掷了手榴弹或燃烧弹,引发火灾。
莫斯科恐袭幸存女孩:我倒在地上装死
俄罗斯莫斯科近郊一音乐厅22日发生恐袭事件,已致62死,上百人受伤。
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一名幸存女孩说:“我倒在地上装死。我旁边的女孩被杀了。”
据她介绍,恐怖分子放火焚烧了音乐厅,并想将音乐厅锁上,但他们无法关上门。女孩等罪犯离开后,才爬出了大厅。
“伊斯兰国”为什么袭击俄罗斯?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市一音乐厅3月22日发生枪击事件,袭击事件已经造成上百人死伤。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的分支“伊斯兰国-呼罗珊”(ISIS-K)很快就宣布负责。“伊斯兰国”为什么要袭击俄罗斯呢?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伊斯兰国”的一个分支机构声称是莫斯科袭击的幕后主使,如果这被证明属实,那么这将是近年来在俄罗斯境内发生的或针对俄罗斯的一系列与该组织有关的袭击中的最新一起。
2015年,一架俄罗斯飞机在埃及西奈沙漠上空被炸毁,机上224人,其中大多数是俄罗斯公民。“伊斯兰国”宣称对这次袭击负责,该组织随后公布了爆炸装置的照片。
2017年,造成15人死亡的圣彼得堡地铁炸弹袭击也与该组织有关。
数十年来,许多武装分子一直在俄罗斯的北高加索地区与俄罗斯军队作战。
10年前,“伊斯兰国”成立时,这些武装分子涌入叙利亚加入该组织。专家表示,在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活动的一些武装分子已经宣布效忠“伊斯兰国”。
但是声称对今天的袭击负责的具体组织ISIS-K是“伊斯兰国”在呼罗珊的分支机构。呼罗珊是一个古老的术语,指的是包括伊朗、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部分地区在内的一个地区。
反恐专家表示,俄罗斯已经发现自己成为ISIS-K的“瞄准目标”,该组织经常在宣传中批评俄罗斯总统普京。
它指责克里姆林宫在车臣和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中,以及在苏联时代入侵阿富汗时,对穆斯林人民实施了暴行。
莫斯科恐袭分子为何能逃离?美方提前预警有何用意?专家解析
编者按
3月22日晚,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市一音乐厅发生枪击事件,最新消息称,恐怖袭击造成重大伤亡。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目前宣称对此事件负责。
此次袭击,为何恐怖分子能全身而退?美国在三月初已发出恐袭警告,俄方是如何处理这一提醒的?背后是什么原因?为何“伊斯兰国”此时袭击莫斯科?《凤凰大参考》对话反恐问题专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李伟进行解读。
核心提要
1. 这一次恐怖分子之所以能在恐袭结束后全身而退,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准备充分,其次是袭击地点选择在郊区,以及俄方应急部门反应较慢。
2. 美方虽然早在三月初就对此恐袭提出了警告,但是李伟认为,警告信息过于模糊,对具体的预防恐袭作用不大。且恐怖分子也可以根据公开警告的内容做调整。
3. “伊斯兰国”之所以会在现在袭击莫斯科,一方面其本身处在回潮期,另一方面“伊斯兰国”也习惯于对真真假假的恐袭“负责”,来扩大影响力。
4. 这次恐袭后,美方立刻宣称乌克兰与此事无关,并引发俄方指责。李伟认为,目前全球反恐合作名存实亡,各方都在利用一些涉恐情报和事件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中方在这种合作形势下,更应该努力推动国际反恐合作,营造安全有利的自身环境。
对话丨凤凰大参考国际主笔 屈功泽
凤凰大参考:我们注意到这次恐袭有一个细节,就是这几名恐怖分子在袭击结束之后,是全身而退的。这种情况在这样规模的恐袭中比较少见,您对这个细节怎么解读?
▎电子频道SHOT获取莫斯科袭击案恐怖分子在车内的照片。
李伟:我们知道俄罗斯长期以来面临着严峻的恐怖主义威胁,在此状态下应该说俄罗斯这些年在应对恐袭方面,包括安保措施方面,尤其是在交通环节的安保措施方面的应对,应该说还是比较严密的。
但这一次的袭击事件,正如你提到的,三名恐怖分子在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以后还能全身自退,我个人认为有这三点值得关注。
第一点是,根据现有的信息来判断,这些恐怖分子在进行袭击前,应该说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因为今年3月初已经有一些情报信息出来,说“伊斯兰国”恐怖分子准备针对俄罗斯,特别是莫斯科发动恐怖袭击,也就是说这次恐袭应该是经过了长期的准备,最终造成了自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以来,在俄罗斯最大规模伤亡人数的恐怖袭击案件。
所以说这一次我们从一些现场的画面,也可以看到他们所携带的武器装备以及着装都是准备充分的。
▎2024 年 3 月 22 日,俄罗斯莫斯科郊外,据报道发生枪击事件后,燃烧的音乐厅场地上空升起浓烟。
第二个方面,他们选择的是莫斯科郊区的一个音乐厅,我们也从现场看到这一次音乐厅的安保措施,应该说是一种普通的安保措施,也就是说在入场的时候要经过保安、安检门,但是这种安检措施只能说应对一般性的恐怖袭击还可以,但是应对有一定烈度的恐怖袭击时就显得不足。恐怖分子面对安检门拿出枪来,打死安保人员就可以直接进入音乐厅,如进无人之地一样。所以说这一次的伤亡也比较大。
我们为什么强调他选择郊区?因为郊区相应比起莫斯科市内的一些人员聚集的场所,它的安保措施应该说要低了一个等级,所以这是另外一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我们看到俄罗斯应急部门的反应,应该说是相应的比恐怖分子的撤退迟了一步。 恐怖分子撤退以后,他们才赶到现场。
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在郊区的这种反恐的交通和应急方面的反应不如莫斯科市内的情况下,就给予了这些恐怖分子一个脱身的时间。
▎3月23日凌晨,莫斯科近郊音乐厅遭遇袭击后,当局动员专家和调查员到现场搜寻遇难者,采集证据。
凤凰大参考:您刚才提到俄罗斯的应急部门可能在应对这次恐袭时慢了一步。但您也说了3月初就已经有恐袭预警。我们也注意到3月7号的时候,其实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就发布了相关警告。那么您如何分析美方的这一警告?俄罗斯是怎么处理这一提醒的?
李伟:我也关注了美国3月7号的预警信息,当时它指的是48小时内,“伊斯兰国”恐怖分子,特别是它的南亚分支,“伊斯兰国呼罗珊省”正策划有可能针对莫斯科的袭击。当时它也提出来,袭击的范围可能包括一些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包括音乐厅类似的场所。
但我们也知道莫斯科的音乐厅,包括郊区在内,是比较多的,预警信息没有那么具体。而且美国当时发出预警的周期是48小时,等于说48小时过后,预警就自动解除了。
从反恐的角度来看,美国在全球发出涉恐的预警应该说是非常多,那么有些情况下,比如说恐怖分子可能看到你的预警了,那么他可能会延后,或者说在进行恐袭前进行了更加周密的一些策划,会选择薄弱的环节来进行恐袭,这也可能让美国的预警最终的效果显得真真假假。
从我个人来看,这种预警它背后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 有可能是美国获取了一些相应的信息,但这种信息它的可靠性并不是非常的高。而这种信息发布出去,既是预警,客观上也可以导致一个国家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
而在恐袭之后,美国快速地回应,说某些方面跟这一次的袭击没有关联,这显然不符合我们对恐袭的调查程序,在没有完全调查清楚的时候,不能够明确知道谁是幕后的袭击者、策划者。所以我认为美国在运用这种涉恐的情报方面,有它的政治考虑,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里面,我觉得这件事情背后还是非常复杂的。
凤凰大参考:我们注意到,这次袭击是由“伊斯兰国”宣称负责的,而“伊斯兰国”在今年1月的时候在伊朗,包括土耳其都进行过恐袭,非常活跃。您能否解读一下为什么“伊斯兰国”会选择在此时,对俄罗斯发动这么一次袭击?
▎1月4日, 恐怖 组织“伊斯兰国”在其下属的电报频道上发表声明称,该组织的两名成员在伊朗南部城市克尔曼的苏莱曼尼墓地附近的集会上“启动了爆炸腰带”。伊朗官员称,84人在爆炸中丧生,284人受伤。
李伟:“伊斯兰国”是2014年在伊拉克开始兴起的,在15年、16年,它主要的活动区域是在伊拉克和叙利亚,17年以后,它在伊拉克叙利亚的势力受到了极大的重创。但与此同时,有一些其他国家的恐怖组织纷纷向“伊斯兰国”宣布效忠,并且有一些还已经成为了“伊斯兰国”的分支。
所以我们看到“伊斯兰国”除了在中东地区的残余势力以外,实际上在世界其他的地区,只要有本地恐怖组织存在,特别是与“伊斯兰国”打着相同旗号的组织存在,那么都有可能是“伊斯兰国”。前面我们提到的“伊斯兰国呼罗珊省”,实际上就是现在活跃在中亚、南亚地区,特别是在阿富汗的一个分支组织。
那么“伊斯兰国”的分支也存在在非洲、东南亚,包括俄罗斯。在俄罗斯,它本土的恐怖组织主要活跃在北高加索地区,包括车臣一带的所谓高加索酋长国。那么在2015年俄罗斯军事介入中东之后,“伊斯兰国”也把俄罗斯作为它的主要打击目标。在2015年的时候,曾经就有一一个同情和支持“伊斯兰国”的恐怖分子在圣彼得堡地铁发动过恐袭。所以我们看到“伊斯兰国”与分支机构既有联系,又是分工合作这样一个状态。
这次“伊斯兰国”立刻宣称对事件负责,加上前面的一些信息,这一恐袭应该与“伊斯兰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实际上,我们也跟踪观察了“伊斯兰国”,有些时候它也是在宣称负责的问题上虚虚实实,有时候是为了扩大自身的影响,吸引更多恐怖分子、极端分子加入到“伊斯兰国”或其分支当中来。所以综合来看,“伊斯兰国”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恐怖组织,应该说现在处于一个回潮期的状态。
凤凰大参考:在刚才的问题中我们也提到,美国对于恐袭情报的发布,可能有很复杂的考虑。而俄罗斯也在恐袭事件后,对美国声称乌克兰没有参与这一事件,进行了一些指责。那么对于目前的国际反恐合作,尤其是在俄乌局势这种复杂背景之下的合作,您有什么样的解读和看法?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美国当局对莫斯科恐怖袭击事件的反应引发了巨大的疑问。
李伟:我认为当前的国际反恐合作很大程度上已经处于一个名存实亡的状态。
为什么呢?第一个因素是美西方国家逐渐地从全球反恐战线的一线退了下来,针对全球反恐形势的一个领导,出现了真空状态。而此前没有彻底平息的诸多恐怖组织,像此次的“伊斯兰国”恐袭,它的反弹就无人处理。
第二个方面,在反恐问题上,国际上的很多政治势力,包括美西方在内,在对待恐怖主义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双标”这样一个问题存在。也就是说只是打击对自己构成恐怖威胁的一些组织,对自己认为已经不对自身构成威胁的恐怖组织,就并不进行进行打击。
第三个方面,在国际社会之间存在多种矛盾和冲突的背景下,特别是像俄乌冲突这样的背景下。各方政治势力存在着利用恐袭相关的各种情报,来实现自己政治军事目的的一种可能。
像这一次美国第一时间澄清乌克兰与此次袭击并无关联,其背后的原因就有些耐人寻味。
凤凰大参考:那么中国面对目前这样的国际反恐合作局势,应该如何参与其中,维护国际反恐形势,和保障自身安全呢?
李伟:刚才说的国际反恐合作名存实亡,主要指的是全球和东西方之间的这种合作,在这些方面还存在着非常明显的问题。但我们看到众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还是十分严峻的,所以说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还是愿意合作的。有很多的国家在一些地区的国际组织推动和促进下,包括上合组织、金砖国家,都进行着反恐合作,区域性的、双边的反恐合作,现在还是在不断的推进和深化当中。
我们也知道当前共建“一带一路”,也面临着在一些地区和国家的恐怖威胁。那么在这方面,中国也在努力地促进和推动和一些国家的反恐合作,营造更好的安全、稳定的环境,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