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法新社表示肯辛顿宫从此不再是“受信来源”——说直白些,就是觉得皇室的照片不再靠谱了。
(肯辛顿宫不再是“受信来源”)
接着在19号,Getty图片社发现皇室在去年4月所发的一张照片也经过了大量PS,于是迅速开始审查,现在原图已不能在Getty下载。
无独有偶,路透社也对该照片做了独立分析,发现了8处PS痕迹。
(路透社的分析)
有趣的是这张照片最初是威廉夫妇的IG官号发的,在配文末尾注明了摄影师是“The Princess”,也就是凯特。
(原IG贴)
一时间舆论哗然,不仅外媒大肆报道,国内也曾冲上微博热搜:
(国内热搜)
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不仅是凯特,以后全皇室的照片是不是都不再可信了?
怎么说呢,其实英王室P图这事,早在19世纪就已经开始了.....
摄影技术公认是由法国人达盖尔于19世纪初期发明,而英王室在19世纪中期就接纳了新技术。
当时的掌权者是维多利亚女王和丈夫阿尔伯特亲王。
他们在1840年结婚,婚后甚至在宫里建立了自己的暗室,俩人一起学着洗银版照片,可谓是时代弄潮儿了。
可惜阿尔伯特亲王英年早逝,42岁就与世长辞,那年是1861年。
从那之后维多利亚女王悲痛欲绝,从此只穿黑袍,避免与公众见面,隐居直至逝世。
正因此,民众见到女王的唯一方式就只剩下了照片。
比如1863年女王长子爱德华七世结婚,全家人就围着已逝阿尔伯特亲王的半身像,拍了张全家福。注意女王手里还捧着张照片,那是阿尔伯特亲王。
(强行带上阿尔伯特亲王的全家福)
然而王室“P图”的历史,比这张照片还更早一点。
只不过当年没有PS,都是直接修改底片。
作家John Plunkett就曾经在《维多利亚女王:第一位媒体君王》一书中描述过:
“女王的腰围被改小了几英寸,人们为她创造出本不存在的曲线...”
“她的额头和一块脸颊被彻底抹平(最早的磨皮),底片上的一系列线条让她的头发显得又黑又厚实......”
“偶尔,有人会抱怨女王太喜欢修照片,但这些抱怨也反映出,人们已经对她修图习以为常了。”
(《维多利亚女王:第一位媒体君王》)
有时女王甚至会亲手“PS”,比如在1852年1月,摄影师为她和五个孩子拍摄了一张家庭照,可惜曝光时女王闭着眼,效果不好,于是她亲手划掉了自己的脸。
女王在日记中写道:“不幸的是,我的照片很可怕,但孩子们的很漂亮。”
后来女王又请人做了第二版合照,后来又手工上色,结果这新版的却佚失了,留下来的反而是女王亲手划掉的这版......
(女王抠掉自己的脸)
到女王的下一辈,也就是爱德华七世这里,爱P图的习惯又继承了下来。
1902年爱德华七世正式即位,和妻子亚历山德拉办了加冕典礼,留下这张照片:
(爱德华七世和亚历山德拉)
图中亚历山德拉仪态万方,脸上不见丝毫皱纹,好像刚刚20岁出头。
但其实,这时候亚历山德拉都已经58岁了.....
到1923年,亚历山德拉已经79岁,拍出来的照片仍不见丝毫皱纹,皇室的磨皮技术真是炉火纯青......
(1923年,亚历山德拉)
在20世纪,皇家很依赖的一位“P图大师”名叫塞西尔·比顿 (Cecil Beaton) ,他本职摄影,但也很热爱P图...
后世对比顿的作品进行过不少研究,历史学家Alexis Schwarzenbach曾经发现过比顿在1941年的一份笔记,其中写道:
“请对所有这些(照片)做巨量的修改。殿下只习惯见到修过的纯粹线条。”
“殿下”,指的是当时的肯特公爵乔治王子,1941年时他39岁。
比顿的意思其实就是:“给他狠狠的磨皮,不要见一点皱纹!”
乔治王子一生拍了不少照片,1941年这张具体是哪张不容易找。
不过回看他在1934年的肖像照,确实是狠狠磨皮过的......
(1934年,乔治王子)
同年他还和夫人拍过一张合照,这张应该就没怎么P,可以看到他脸上还是有些坑洼的。
(1934年,乔治王子和夫人)
没想到,王子1941年拍完照,第二年就意外过世了,对此Schwarzenbach总结道:
“那张照片帮助了这位王子永葆青春。”
说回“P图大师”比顿,近些年有人办过他的作品展,策展人苏珊娜·布朗对他的研究同样十分深入:
“大家在展览中看到的最终图片,其实都经过了大量修饰。”
“比顿经常会建议他的修图师给模特瘦腰,或者去除双下巴。这些细节对构建一个理想化的形象非常重要。”
“它们并非纪录片一般的照片,而是更为浪漫化,有点像肖像画,每个细节都是完美的,没有一个头发呆在它不该在的位置。”
(展览网站,《塞西尔·比顿:皇室摄影师》)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比顿的磨皮,比如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伊丽莎白太后(母女同名)。
“太后觉得,岁月并不是完全没有在她身上留下痕迹,她问过比顿先生‘能否去掉一些修饰’。”比顿的传记作家回忆道。
比顿当然听了太后的话,最后P得就没那么狠了。下图中间就是原图,左边是比顿大修过的,右边是太后喜欢的。
可以看到比顿给太后的脖子修细了,还顺便修出了下颌线......
(对比图)
太后几乎一生都是“原图直出派”,1937年太后加冕,比顿给拍了加冕照,后来太后直言,她觉得加冕照修完“极其丑陋(so very ugly)”....
所以到1939年,比顿再给太后拍照时,他就改用了更柔和的灯光,修得也没那么狠了。
(1939年的太后)
然而到1950年,比顿的老毛病又犯了,当时太后50岁生日,比顿为她拍了照,又修了她的下巴,太后很不客气地打了回来,表示:
“照片过于完美,你可以把多余的下巴放回去。”
直到上世纪60年代后,人们的审美开始转变,摄影师才开始不再追求完美的脸,转而开始拍摄更为真实的影像。但即便是现在,皇室摄影师仍然会利用妆容、灯光等工具让人显得更好看一点。
所以凯特P图,某种程度上算是皇室的老传统了.....
以上还只是摄影方面,在摄像机之前的画像时代,皇室对自己的美化更是无所顾忌,伊丽莎白一世那一辈子的画像都主打一个白幼瘦。
皱纹?不存在的。
(伊丽莎白一世)
先前我们提到了伊丽莎白太后加冕的事,其实当时也发生过一件和“P图”相关的趣事。
熟悉英国历史的都知道,太后的丈夫是乔治六世,但原定的储君并不是他,而是爱德华八世。
为啥突然换人了呢?因为爱德华八世即位当年就爱上了美国名流华莉丝·辛普森,但华莉丝离过婚,英国人就觉得国王娶她“不体面”,坚决反对。
没想到,爱德华八世真就爱美人不爱江山,毅然决定为爱退位,他1936年1月即位,12月就退位了,统治时间一共326天......
就这样,乔治六世捡了个史无前例的大漏,接着才有他和太后生下伊丽莎白二世,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英女王。
换言之,要没有爱德华八世这一出,今天坐在英国王位上的多半不是查尔斯。
当年英国有一个出版物叫《伦敦新闻画报》,提前几个月就准备好了内容和插图,就等着爱德华八世加冕印刷了。
(出版社准备的爱德华八世)
没想到还没加冕,人就退位了......
问题是什么都准备好了,这时候重新做也来不及了,最后出版商被逼的实在没办法,想出个绝招:换头。
把乔治六世的头盖在爱德华八世的脸上......
(换头后的乔治六世)
天衣无缝,简直天才。
这样看来,其实皇室“P图”的历史几乎和摄影本身一样长——甚至跟肖像画一样长。
只不过如今生产力下放,皇室和普通人用上了同样的修图工具,让普通人也能轻易地分辨PS痕迹,说不定技术比皇室人还好。
怎么说呢,其实想让自己好看一点是很正常的诉求,皇室作为一国的面子,更无法免俗。
所以皇室的P图史,远比我们想象得,要长得多......
ref:
https://www.vogue.co.uk/article/kate-photoshop-royal-tradition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history/2024/03/20/kate-middleton-photos-royal-history-retou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