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院的“三号人物”纽兰辞职一事引起了外界的广泛热议,在拜登政府中,纽兰的地位可不低,而且国务院内部也很少传出内斗的新闻报道,纽兰辞职一事更是毫无征兆,所以当纽兰辞职消息传出后,外界普遍都感到一种惊讶。



美国国务院“三号人物”纽兰突然离职,这很令人惊讶,事前完全没有任何征兆

纽兰是拜登政府中的“俄国通”,她被认为是拜登政府的“反俄外交设计师”,是对俄外交路线的主要设计者。而且纽兰与乌克兰的渊源也很深,2021年拜登入主白宫后,纽兰极力主张遏制俄罗斯,主张对俄强硬;俄乌冲突爆发后,纽兰极力支持乌克兰。所以这次纽兰离职后,俄罗斯官方说了一段风凉话,并直言这是美国“乌克兰项目”失败的结果。

不过纽兰离职更凸显出了一个更重要的信号:日前有“印太沙皇”之称的坎贝尔成功荣任美国国务院“二号人物”,而现在负责欧洲事务,对俄很强硬、敌视的“三号人物”又离职,这是否发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尽管当前俄乌冲突打得不亦乐乎,但拜登政府对印太事务的兴趣依旧远大于欧洲事务,更准确地说,与遏制俄罗斯相比,他们更关心如何遏制中国。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反俄设计师”纽兰的离职。

(一)“反俄外交路线设计者”纽兰突然毫无征兆地离职,这很令人惊讶

据环球网报道称,日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公布了一则声明,内容是自己的副手纽兰即将要离职。刚开始这一消息时,这很令人意外。这里面主要有两点原因,很令人想不通为何纽兰会突然提出离职。

其一,纽兰在拜登政府中干得很顺利,而拜登和国务卿布林肯对纽兰也非常满意和重视。谈到这里,就有必要介绍一下纽兰本人的个人履历。

纽兰是一名“俄国通”,纵观她的个人政治履历会发现她与俄罗斯真是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纽兰会说俄语,在布朗大学学习期间,俄罗斯文学是她的一个必学科目。1982年,纽兰第一次前往苏联,当时曾在敖德萨附近的一个营地做了两周的少先队员。



纽兰是一名“俄国通”,过去数十年,她一直在与俄罗斯打交道,对后者非常熟悉

1985年纽兰曾在中国美国驻中国广州领事馆工作,时隔1年,这份工作结束后,纽兰接下来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与俄国人打交道。1991年,纽兰前往美国在莫斯科的大使馆工作,当时其主要负责分析刚刚成立不久的俄罗斯国内政治进程。1993年,纽兰担任美国时任常务副国务卿的塔尔博特的办公室主任,随后她参与处理裁撤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前苏联国家所遗留的核武问题。1996年,纽兰在美国的一家私人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在随后的1年中,她曾领导了一个研究当代俄罗斯对邻国外交政策和北约向东欧扩张问题的政治项目。而差不多也正是这个时间点,美国推动“北约东扩”的议程已经开始上路。

1997年,纽兰担任国务院前苏联事务副主任,负责美国对俄罗斯和高加索国家的政策。2000年,她担任美国常驻北约副代表,然后参与推动“北约东扩”。2003年,纽兰担任时任美国副总统切尼的首席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其实就是切尼的外交政策核心幕僚。

说是副总统的幕僚,但可不要小看切尼这位副总统,小布什对他非常信任,切尼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力的副总统,担任切尼的外交政策核心幕僚,纽兰在华盛顿政治圈中身份、地位无形当中拔高很多。2005年,纽兰转正,担任美国常驻北约代表,考虑到美国在北约中的龙头地位,毫无疑问,这一职位的分量也很重。在任职期间,纽兰主要有这三项工作:关注北约在阿富汗的作战行动,关注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扩大北约联盟。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纽兰继续留任,2011年担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

不得不说,那时候的美国政治远没有今日这样如此两极分化,即使白宫会有跨党派的易主,但一些有能力的阁员留任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纽兰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不过特朗普上台后情况出现了变化,奥巴马政府的主要人员几乎全换;拜登上台后也搞这一套,特朗普前任的政府官员同样也是全换。

2013年,纽兰升职,担任美国国务院负责欧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虽然被冠以“欧亚”的称号,实际上这一职务主要负责的还是欧洲事务。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纽兰离职。一般而言,美国政客离职、退休后,通常都会选择军工企业或智库机构任职。纽兰在离职后,就直接去了一些智库机构,例如她在耶鲁大学和多家咨询公司担任顾问和研究员。



2014年,作为奥巴马政府官员的纽兰竟然向乌克兰抗议民众发饼干

纽兰与俄罗斯、乌克兰的渊源很深,2014年,作为奥巴马政府官员的纽兰竟然向乌克兰抗议民众发饼干,这让外界普遍认为,乌克兰抗议亚努科维奇示威活动的背后有美国的影子

纵观纽兰过去数十年的任职经历,她基本上都是在同俄国人打交道,她绝对称得上是一位“俄国通”,对俄罗斯以及欧洲事务非常熟悉。值得注意的是,纽兰可是力主“北约东扩”到乌克兰。在2008年北约峰会上,作为美国驻北约代表的她曾敦促盟国向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提供“成员资格行动计划”。在奥巴马政府担任助理国务卿时,基辅正闹大型游行示威活动,当时纽兰曾跑到基辅独立广场向示威者分发饼干和三明治,这一幕给外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换句话讲,外界看到,这场旨在推翻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的抗议活动的背后有美国人的影子。随后的事情就是“克里米亚公投”、顿巴斯危机以及直到今天的俄乌冲突。

2021年,拜登上台后,纽兰的机会又来了。拜登是奥巴马时期的副总统,所以他在任职选拔阁员时基本上都从当奥巴马时代的官员寻找,毕竟这些人的能力和特长,拜登还是很了解的,像克里、布林肯、沙利文、耶伦、柯比都是奥巴马时期的官员。纽兰作为奥巴马时期的官员自然也水涨船高,最终她重新回归国务院,担任布林肯的副手,即美国副国务卿。当然,这一职务也可以说是布林肯的左右手。

拜登和布林肯之所以会看重纽兰,恐怕还是因为她长期的对俄工作经历。俄罗斯虽然说已经衰落,而且他的国家实力根本无法与前苏联相提并论,但他到底还是大国,历任美国总统都很难忽视美俄关系。况且拜登上台时,美国已经进入到“大国竞争”阶段,与俄罗斯打交道更是一件难以避免的事。在此背景下,“俄国通”纽兰就成了负责对俄事务的最佳人选。

与特朗普不同的是,拜登对俄态度很强硬,也很敌视。而纽兰“俄国通”的称号更是一个贬义词,她可是对俄强硬派,甚至可以说是对俄鹰派,这与拜登的对俄态度倒是不谋而合。

而俄乌冲突冲突爆发后,纽兰极力主张援助乌克兰、削弱俄罗斯,这倒是又符合拜登的主张。所以从纽兰的政治经历和其对俄强硬的态度看,很难想象,如此配合拜登的阁僚竟然会突然离职。

其二,一般而言,美国的一些重要官员在离职时都会有相应的消息提前释放出来。而纽兰的离职很令人意外,事前完全没有任何征兆。如果说是美国国务院内斗的话,这就更令人疑惑了:与特朗普时期相比,拜登政府非常稳定,特朗普时期的国务院、五角大楼和国安委,人是换了一波又一波。而反观拜登政府过去的表现,行政团队非常稳定,也很少传出政治内斗的情形,美国国务院的内斗的报道更是少之又少。



总体来讲,与特朗普政府相比,拜登政府可要稳定太多,有关内斗的声音很少,人员流动率小

总体来讲,与特朗普政府相比,拜登政府可要稳定太多,有关内斗的声音很少,人员流动率小

总之纽兰的工作看起来很顺利,拜登和布林肯对她也很重视,而且美国外交团队内部也鲜有内斗的传闻出现,所以当纽兰提出辞职的消息传出后,这很令人意外。

(二)纽兰的离职据称是因为她与拜登、布林肯等人的政策路线发生了分歧

那么“俄国通”纽兰为何会离职呢?布林肯在谈到纽兰一职时只是对纽兰来了一波盛赞,提到了她在俄乌冲突所发挥的作用,不过对于纽兰离职一事,他是只字未提,外界对此事的报道也很少。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纽兰极为强硬的“反俄”色彩,俄罗斯对她很反感。1月末纽兰曾到访乌克兰,佩斯科夫曾针对纽兰访问基辅一事做了这两个回应:其一,“我不喜欢评论纽兰女士”;其二,纽兰访问乌克兰不会有好事,俄罗斯至今还记得2014年她在基辅分发饼干一事。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看来俄罗斯对纽兰是真的很反感。

按照一般逻辑分析,当纽兰离职时,作为老对手的俄罗斯应该会做一个大力的宣传,至少会深扒一些有关纽兰离职的内幕消息。那么俄罗斯方面对纽兰离职一事是如何看的呢?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做了这么一个披露:美军退役情报官里特透露:纽兰离职的原因是她的观点与白宫政策存在分歧。里特认为:纽兰绝不是自愿离职的,毕竟在政府中干得好好的,谁愿意走人呢?之所以决定走人是因为她的政策主张与拜登、布林肯等人出现了分歧,最终不得不走人。至于说是什么分歧,里特倒是没有披露太多。



据称纽兰的离职是因为她和布林肯、拜登等人出现了意见分歧

这就很奇怪了,纽兰是负责俄罗斯和乌克兰事务的,她的主张和观点与拜登、布林肯是一样的,即主张“反俄”、援助乌克兰。既然总目标是一致的,那么纽兰又会与拜登、布林肯等人产生什么政策分歧呢?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在谈及此事时倒是提到了一个很敏感而又值得警惕的信息。扎哈罗娃首先表示:纽兰的离职是美国“反俄路线”和“乌克兰项目”失败的结果。从当前局势看的话,扎哈罗娃的话显然有些夸大其词,或许是想达到一种宣传的效果。美国的“反俄项目”和“乌克兰路线”依旧在进行中,因为俄乌冲突依旧在持续,乌克兰在战场上的作战依旧在持续,凭借西方给予乌克兰的援助,后者足足坚持了两年多,与俄罗斯在战场上打得你来我往。

在这场冲突中,美国的战略收获很多,例如成功借乌克兰削弱了俄罗斯,成功把欧洲拉到了自己的战车上等。所以现在谈美国的“乌克兰项目”失败恐怕还为时尚早。

不过扎哈罗娃接下来的话可就有点重要了。她称:在华盛顿,人们注意到此前拜登政府任命有“印太沙皇”之称的坎贝尔为美国国务院的“二号人物”,而纽兰则被降到了“三号人物”,这表明白宫的首要任务方向是在亚太,相反,他对纽兰所负责的欧洲方向的兴趣度正在下降。

不得不说,这倒是一个分析点。之前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离职退休后,纽兰随后代理常务副国务卿一职,随后纽兰一度代理这一职位长达7个月。在这一段时间中,外界普遍认为,纽兰最终很有可能会由代理转正,最后成为美国正式的“二号人物”。但随后的情况出乎外界的预料,拜登提名了前白宫首席亚洲战略家坎贝尔担任国务院的“二号人物”,并最终获得了参议院的确认,拜登的这一任命把纽兰打回了原形,她又从国务院的“代理二号人物”降回到了“三号人物”。



舍曼走后,拜登最终决定提名有“印太沙皇”之称的坎贝尔担任美国国务院的“二号人物”

难道是拜登的这一任命加速了纽兰的离职?纽兰熟悉欧洲事务,属于俄罗斯和乌克兰事务,但她并不熟悉印太事务,而拜登任命坎贝尔一事说明了华盛顿对印太事务的关注远大于对欧洲事务的关注。如果说二者产生政策分歧的话,难道是纽兰希望拜登、布林肯能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欧洲?

美国《华盛顿邮报》在报道此事时表示:拜登最终选择坎贝尔作为美国国务院的“二号人物”是纽兰最终选择离职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纽兰离职,坎贝尔成为国务院“二号人物”,这是一个很值得警惕的事件

不过如果从这一角度分析的话,那纽兰离职一事可就太值得警惕了。纽兰代理舍曼的职务长达7个月,最终拜登和布林肯选择了坎贝尔,而后者的主要负责领域是在印太方向。坎贝尔也是从奥巴马政府出来的,过去他曾是奥巴马政府亚太事务的核心幕僚,曾参与奥巴马时期所制定的“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战略等。2021年拜登上台后,坎贝尔重返白宫,担任拜登印太事务的核心幕僚,他在拜登的“印太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例如他参与创建了所谓的美英澳“奥库斯”集团,旨在通过让美英向澳大利亚提供核潜艇以达到增强美国阵营在印太地区实力从而遏制中国的作用。



纽兰走了,坎贝尔来了,这可是一个大信号,它意味着美国的注意力正集中在印太地区

这次“仇俄”、“反俄”的纽兰离职走人,而有“印太沙皇”之称的坎贝尔则升任美国国务院“二号人物”,这再次凸显出了一个主要风向标:当下的美国正把更多的目光和精力瞄向中国,未来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动作只怕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