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被推上热搜了。

很多人恶意批评钟睒睒“忘恩负义”,农夫山泉旗舰店5天销售额也暴跌90%。这一下,就把钟睒睒和农夫山泉推上了风口浪尖。为什么会这样呢?

事情的起因是,网上突传谣言,说钟睒睒的第一桶金是来自于娃哈哈。可是呢,钟睒睒却忘恩负义,在娃哈哈赚到了第一桶金,就背刺娃哈哈,自己单飞,去搞了个农夫山泉,还超越了娃哈哈。更离谱的是,有些人造谣说,农夫山泉是一家外资企业。



一夜之间,打倒资本家的那一套又铺天盖地瞄准了钟睒睒。队长不想去为钟睒睒洗白什么,但队长不认可这种煽动民粹情绪的舆论环境。首先,可以确定的是,钟睒睒本人是农夫山泉的最大持股人,持股比例高达84%。其次,钟睒睒是中国国籍。一个中国人创办并绝对控股的中国公司,如果都算是外资的话,这个标准就太严苛了。



比亚迪的第一大股东是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也就是外资通过港股通,买入比亚迪股份,比例高达37.7%,第二大股东才是王传福,持股18.8%,难道比亚迪是外资集团吗?

马化腾在腾讯集团持股约8%,第一大股东是南非报业集团,刘强东在京东持股12.88%,沃尔玛持有约9%,还有阿里、美团、拼多多等一大批中概股公司,股权结构中都有大量的外资。难道它们都算不上中国公司吗?



现在国内舆论存在一小撮疯魔的人。外资来了,他们要赶走,外资走了,他们又说找不到工作。那外资究竟是来,还是不来?从改革开放的经验来说,我们曾经连续数十年,都是外资涌入第一大国。外资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刻意放大中外对立,或者利用中外对立,去打击一些民营企业,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公正的。

钟睒睒是怎么致富的?很多人并不清楚,只是随波逐流。从职业路径来看,钟睒睒最早是《浙江日报》的记者。在那个年代,能当上记者的人,都是社会精英了,绝大部分中国人还停留在扫盲的阶段,也就念了个小学、中学,上了大学的人,是极为稀缺的,而钟睒睒毕业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



做记者有一个好处,就是很容易接触到风口性的行业,也比较容易结识到勇立潮头的企业家。在那个以下海经商为潮流的时代,钟睒睒就辞掉了记者的工作,去创业了。钟睒睒选择的第一条赛道是自己的老本行,干报纸。可报纸没做起来,第一次创业就失败了。紧接着,钟睒睒就去种蘑菇了,又失败了。

不管任何时代,创业都不是一件一帆风顺的事。只是那个年代,创业的成本比较低,机会比较多,失败了,可以立马卷土重来,租金、人工都很低,试错成本就很低。连续两次创业失败后,钟睒睒就去了海南。海南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第一阵地,也是中国房地产泡沫最先被刺破的地方。



上世纪90年代,因为海南是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步子迈得特别大,房地产率先一飞冲天。像SOHO中国的潘石屹、吉利汽车的李书福、还有万通的冯仑、海航的陈峰,全都去南海投资过房地产。区别在于,李书福亏了好几千万,就去专心搞汽车制造了,其他都人赚麻了。钟睒睒呢?他没那么多钱,搞不了房地产。但是,别人盖房子,他去那边卖窗帘。因为浙江纺织工业非常发达,钟睒睒就从浙江购入窗帘,卖到海南去,这才赚了第一桶金。

可很快,海南房地产泡沫就破裂了,窗帘生意也没得做了。这时,钟睒睒才去做娃哈哈的代理商,专门负责在海南、广西两个省卖娃哈哈营养口服液,属于是保健类儿童饮料。可是当时,南海、广西都不太发达,经济不算特别好,这玩意儿根本卖不动。那时候,做代理商是要压货的,怎么办呢?货卖不出去,就得全砸在自己手里了。为了回笼现金流,钟睒睒就打破区域限制,把娃哈哈口服液卖到了广东。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显然是不合规的。区域代理商是什么意思?就是你只能在你自己的区域内销货,不能跨区域销货,不能破坏品牌方的经销体系。这件事过后,钟睒睒就与娃哈哈分道扬镳了。很多人拿这个事来说钟睒睒忘恩负义,这是不对的。

从商业上来讲,一个是经销商,一个是品牌方,是合作关系,不是谁恩赐于谁。就像今天,格力代理商集体跳船,转而去自营飞利浦空调,也算不上对格力的背叛,更谈不上忘恩负义。商业合作,有钱就一起赚,没钱就散伙,再正常不过了。钟睒睒代理娃哈哈,没赚到多少钱。

真正让钟睒睒赚到大钱的是一款保健品,它叫“龟鳖丸”。这时候,中国人慢慢赚到一些钱了,但对保健品的认知还处于空白状态。而且,这个市场缺乏监管,“龟鳖丸”让钟睒睒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0万。后来,史玉柱也是靠卖“脑白金”,不仅还清了2.5亿的债,还倒赚7个亿。当时的保健品,是真正的超级暴利品。



有了这笔钱,钟睒睒算是真正的富起来了。1996年,钟睒睒创办农夫山泉。为什么会卖水呢?在队长看来,这太正常了。

首先,他做过娃哈哈的经销商,卖过保健品,对线下零售体系很熟悉了。这跟格力空调的代理商,转身自营飞利浦空调是一样的,干自己最熟悉的事。

二是,饮用水太暴利了,毛利率在60%以上,比网络游戏还赚钱。谁不想干一桩暴利的生意呢?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娃哈哈可以做的,农夫山泉都可以做,路线不同,却也只是相互竞争。



很多人只知道农夫山泉,但钟睒睒赚到第一个1000亿,不是靠农夫山泉,而是靠“疫苗”。钟睒睒不仅是中国饮料之王,才是中国“疫苗之王”。钟睒睒联合厦门大学,一手打造了万泰生物,先后研发出了“戊肝疫苗”、“宫颈癌疫苗”、“20价肺炎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等。

就算没有农夫山泉,钟睒睒的疫苗事业也是位居中国第一。是万泰生物,首次打破海外垄断,研发了第一款国产“宫颈癌疫苗”,价格为海外版的1/3。



原本,宗庆后的去世,是一个很正常的事件。每个人都有终点,宗庆后也有终点。一位老企业家去世了,该凭吊就凭吊,该悼念就悼念。

可是,借着这个事,去造谣攻击另一个企业,除了制造流量的狂欢以外,于国于民,又有何种贡献?



民粹围剿农夫山泉,实质是在唱空民营经济


舆论操盘手们的炒作屡屡得手,从流量生意已经升级为资本游戏。这种升级版的民粹生意实现了唱空到做空的无缝衔接,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唱空民营经济”。



中国民营企业先驱者、“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老先生去世后,社会各界以不同的形式纪念和哀悼。

可是,有一些人的“纪念方式”别具一格——狙击农夫山泉。一时之间,农夫山泉和农夫山泉的掌门人钟睒睒遭到网络舆论的围攻。港股上市的农夫山泉,两天之内市值暴跌225亿元。

3月3日,中国首富钟睒睒以千字长文《我与宗老二三事》回应近期网络上大量对其个人及农夫山泉公司的“传闻”。3月4日,农夫山泉的跌幅缩小,收盘时跌幅-1.17%,事态能否就此归于平静,有待观察。



图/网络

宗老逝世,农夫山泉躺枪,何其荒诞。

01

从任何角度看,宗老逝世和农夫山泉之间都没有任何逻辑关系。只是我们的舆论场从来都是不要逻辑,只要情绪。炒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以行云流水的手法炒作。整个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经不起推敲,但是都准确地动员了舆论情绪,实现了无事生非的“完美效果”。

最初放出来的消息是“钟睒睒没有给宗老送花圈”,其实稍有常识的人都不难看出破绽。

以宗老的资历和地位、这次治丧的规格,花圈数量是非常多的。即便是出席了葬礼,在现场也不可能看得全,连宗家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就统计清楚送花圈的完整名单。

言之凿凿的“钟睒睒没有给宗老送花圈”,显然是故意挑事的情绪预热。

有了“不送花圈”的铺垫后,各种“传闻”越传越邪乎。诸如“钟睒睒靠娃哈哈赚第一桶金”“钟睒睒忘恩负义被娃哈哈开除”等等。这些谣言并不高明,钟睒睒曾是娃哈哈的代理经销商,不是娃哈哈员工,也不存在开除的事儿,这些都不是秘密。

娃哈哈率先使用代理经销模式铺设营销模式,是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正因为代理商不是公司员工,而是合作商家,主动营销的积极性高。这种代理经销模式在当时是一种成功的创新,降低了营销成本,提高了营销效率。

这样的代理营销模式中,上下游合作的分分合合很正常。出于理念分歧也好,因为利益分配矛盾也罢,钟睒睒离开娃哈哈营销体系自立门户是正常的商业选择,在商言商无可厚非,谈不上“背叛”“忘恩负义”。宗老这样的商业元老,见过多少大风大浪,不可能对这种事耿耿于怀几十年。

至于20多年前那场著名的“矿泉水VS纯净水”之争,的确是一场精彩的商战。

娃哈哈和农夫山泉之间连番鏖战、几度攻防易手,即使有些个人化的恩恩怨怨,也和想象中的“正邪大战”毫不沾边。而且,这场大战最后基本上是双方打个平手的结局。

图/CFP

时至今日,矿泉水和纯净水作为瓶装饮用水的两大分支,各有拥趸。两家企业也都在正常经营。当事双方何至于20多年后还耿耿于怀?

炒作者重提这段20多年前的江湖旧事,无非是借题发挥,强化公众对农夫山泉和钟睒睒的负面情绪,真正的目标是把火引到他们熟悉的民粹议题。那才是真正的“主菜”。

于是乎,“钟睒睒把农夫山泉卖给外国人了”“钟睒睒的儿子是X国籍”的老牌谣言再次上架,“真糊涂”的和“装糊涂”的齐上阵,水就这么被搅浑了。

这场人为制造的“负面舆情”从头到尾和农夫山泉的经营状况、财务情况没有一点关系。但是,农夫山泉的225亿市值,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人间蒸发了。

舆论场的流量闹剧,终于成了资本市场的悲剧。这已经成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常驻演出”,堪称“中国特色做空”。

02

上一个被“中国特色做空”害惨的企业是中国著名运动服品牌李宁。

2022年10月,李宁推出的新款冬装系列的帽垂设计被“网友”指出与侵华日军的军帽相似。由此引发了轰动全网的“大佐帽事件”。其实,帽垂是古今中外很常见的服饰配件,甚至侵华日军的帽垂也是抄欧洲军服的作业。

而且,李宁运动服饰是知名的国货品牌,李宁本人更是国民英雄级的体坛明星,有理由刻意模仿侵华日军的服饰吗?刻意模仿日军服饰,仅仅为了极端小众的“精日”,哪有这样做生意的?

“大佐帽事件”于情于理都是荒谬异常的无厘头,却在大规模炒作中成了负面舆情的腥风血雨,进而重创了李宁运动品牌。半年间销量大减、门店大量关闭,市值缩水1500亿元,元气大伤。

几乎与李宁深陷“大佐帽事件”同时,“调味料一哥”海天酱油也遭遇了类似的舆情炒作事件,那就是“海天双标事件”。

这一事件不是单纯的碰瓷找茬,可谓精心布局,一路挖坑。

最初是2022年9月末,网红博主用食用盐、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钠、高浓酸酱油香精、焦糖色素等原料调制出了“丝毫没有豆子和黄豆的酱油”。将国人的“添加剂恐慌”向酱油引流。

随即,社交媒体平台上有短视频博主称,海天在国内售卖的海天酱油和国外售卖的海天酱油成分表不一样,前者含有添加剂而后者不含,存在双标行为,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短视频以此为“流量密码”,炮制“酱油致癌”等谣言,并直指海天酱油。

这场舆论风波在当年正值十一长假,给了负面舆情充分发酵的时间。10月10日,长假后A股开盘,海天味业大幅低开7.99%,最大跌幅接近10%,市值损失300多亿元。

图/图虫创意

复盘这一事件,堪称“化腐朽为神奇”的负面舆情狙击企业经典案例。

这套“组合拳”的每一个环节都经不起推敲。“没有黄豆的酱油”其实是酱油风味调味汁,上世纪80年代的常见商品,后被主流市场淘汰。“酱油致癌”“添加剂有毒有害”则是反复辟谣的千年老梗。

至于所谓“双标”,只要点开电商平台查一查很容易发现真相。海天旗舰店有多款纯酿产品,日本原装进口酱油也有含添加剂的品种。真相很简单,海天有纯酿酱油产品出口日本,而日本也并没有禁止酱油含添加剂。

“海天双标事件”巧妙拼凑翻新老梗和粗糙谣诼,制造了一场资本市场的做空盛宴。舆论操盘手环环相扣地把社会舆论导向情绪陷阱,与这次“农夫山泉躺枪事件”的操作手法如出一辙。

03

李宁的“大佐帽事件”“海天双标事件”和这次“农夫山泉躺枪事件”有着明显的共性。爆点都是经不起理性推敲、反常识、反逻辑的“舆论热点”,这些“热点”都和正常的企业经营状况、财务健康水平无关,强行设置议题、操纵大众情绪的人为痕迹非常明显。

这样的事件一次两次或许是偶然,每年来几回的高频发生,应该予以高度警惕。企业经营的舆论风险失控,导致资本市场风险失控的连锁反应,已经造成了投资信心下降、资本市场健康度恶化的宏观风险。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仇外、仇富的民粹舆论风气大行其道,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成为社会情绪宣泄的靶子。虽然从高层到各界有识之士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抵消了民粹风气的部分影响,但是,那些舆论操盘手们并没有偃旗息鼓的打算,他们的民粹生意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不会轻易退场。

而是改变了操作手法,从攻击民营经济整体的高调出击,转为化整为零的定点狙击。在具体操作中,有意识地采用拉踩战术,狙击李宁时捧鸿星尔克、狙击农夫山泉时捧宗老和娃哈哈。这种操作手法更具欺骗性,但是深文周纳、歪曲造谣的基本手法还是一样。

图/图虫创意

很多人面对那些低劣的谣诼,并不是真的缺乏分辨能力,而是主动降智“宁信其有”,只为了满足仇外、仇富的情绪需求。因此,舆论操盘手们的炒作屡屡得手,从流量生意已经升级为资本游戏。这种升级版的民粹生意实现了唱空到做空的无缝衔接,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唱空民营经济”。

那些主动降智“宁信其有”的网友,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付出怎样高昂的代价,无意中成了资本玩家的帮凶。

目前舆论风气民粹化已然成势。任何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都要做好准备。中国民营企业应对舆论风险的能力存在明显的短板。当初李宁应对“大佐帽事件”行动迟缓,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动。海天虽然积极正面澄清,但是公告内容缺乏针对性,乏善可陈。

这一次农夫山泉的应对较为出色,千字回应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复杂环境下,民营企业面对舆论风险,躲避不是办法,花钱消灾也不是长久之计,唯有积极应对。

言及于此,不得不佩服宗老始终不上市的先见之明。中国民营企业有承受市场风险的韧性,却很难抵御舆论操盘手们的摧残。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过不了这一关,营商环境的改善、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都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