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地区,谁是第一城毫无争议,但谁是第二城说法不一。


目前来说,有实力争选西北第二城的城市包括甘肃省会兰州、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宁夏首府银川、陕西经济第二大城市榆林等。


这当中,最憋屈的当属兰州,2000年兰州与西安的GDP仅相差300多亿元,时至今日差值已是8500多亿元。


不久前,兰州市召开强省会大会。按照兰州的时间表,到2027年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达到35%以上、常住人口超过500万人。


省会强,则全省强。去年甘肃也曾推出强省会行动,彼时坊间称,颇受争议的“西北第二城”终于要醒了。


但2023年度经济数据显示,强省会战略力挺的兰州增速却只有4.4%,不仅低于甘肃全省平均水平,也低于全国大部分省会城市,经济体量被老对手呼和浩特再度反超。


此时再提强省会,甘肃和兰州的急切之情不言自明。深挖兰州失速的原因,核心是受低位运行的工业经济拖累。此次兰州强省会大会强调,要“让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强省会的最大增量”。


面对稳增长的压力,产业偏重、偏传统的老牌工业城市兰州,能否如愿度过转型之痛?


一、易位


横向对比全国27个省会城市,除开暂未公布数据的南昌、乌鲁木齐,兰州2023年经济增速处于后半段,仅高于南宁、太原、昆明和哈尔滨,这也导致兰州经济体量被紧随其后的呼和浩特反超。



作为公认的“弱省会”之一,呼和浩特经济增速从2013年跌破两位数后震荡下行,曾连续多年跑输全国大盘。


2023年初,内蒙古发布关于支持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喊话“强首府”,最终呼和浩特以10%的经济增速在省会城市中一马当先,时隔五年GDP总量再度反超兰州。



实际上,“十四五”期间,“强省会”一词频频现身中西部省会城市的发展战略中,长沙、郑州等城市也由此迎来风口。


有专家学者认为,对于资源和政策相比东部天然处于劣势的中西部省份,借强省会战略用有限资源打造一个“最能打”的城市避免被虹吸,是无奈之举也是不多的出路。


同样提出强省会战略,对于2023年兰州经济失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宝通认为,甘肃实施强省会战略的思路是正确的,问题出在兰州自身。


“西部城市的比较优势是资源,哪里有资源哪里就发展快。”张宝通提到,占据了能源资源的西北城市榆林、鄂尔多斯、包头,近年来经济增速都比各自省份的省会城市快。


兰州则相反,其工业结构一直是以资源依托为主的国有重化工产业结构,随着我国石化产业向沿海转移,兰州聚集了兰炼、兰化等石化企业的资源优势化为乌有。


作为西部很多城市的典型代表,兰州的失意并不是个例,只是它下滑速度令人扼腕。对比同处西北区域的西安,“十三五”期间GDP增幅达到3762.82亿元,而兰州仅增长622.77亿元,西安的增量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兰州”。


改革开放之初,兰州经济总量列全国第18位,到2022年掉落至第97位,已处于全国百强城市末位行列。


甘肃要强,兰州作为省会则必须强。此次兰州市强省会大会指出,当前兰州必须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推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老工业基地勃发新发展动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按照甘肃和兰州划定的时间表,到2027年兰州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35%以上、常住人口超500万人。



二、补强


一般来说,30%是经济首位度的基准线,超过30%被认为是强省会的标志。


2018年,兰州经济首位度曾达33.14%,为近15年最高,较35%的强省会目标仍有差距。更严峻的是,兰州目前还没能止住首位度的下滑,在2022年跌破30%临界线后,2023年再度下行,由29.85%进一步跌至29.39%。



从人口上看,甘肃省统计局此前通报的2023年全省主要人口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2465.48万人。其中,省会兰州市常住人口为442.51万人。考虑到兰州人口增速放缓和全国人口负增长的态势,要增至500万人难度不小。


经济和人口增长,归根结底要靠产业。此前甘肃曾自我剖析,全省都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挑战”,“我省作为资源型省份和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调整的形势十分紧迫”。省会兰州的压力,更为明显。


2022年兰州第二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均出现负增长。到2023年,上述前两项数据堪堪止跌,增速分别为0.4%、0.2%,远低于甘肃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则呈现加剧负增长的态势(-7.4%)


对比其他西北省份省会,兰州1120.6亿元的二产增加值,落后银川逾180亿元、呼和浩特近220亿元。


兰州当地专家指出,同全国相比较,兰州综合科技实力提升渐行渐缓、工业所占份额渐行渐小,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相对滞后,目前“兰州不缺商业、贸易、文旅,真正缺的是工业和实体经济。”


在张宝通看来,“带头大哥”兰州失意的同时,庆阳等甘肃其他资源型城市发展势头很好,整体来看,2023年甘肃6.4%的经济增速在全国各省中排名靠前。


张宝通认为,兰州仍是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分配中心,而非要素聚集和创新中心,是兰州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他建议,兰州转变思路,发挥省会科技、教育、金融、贸易物流中心的优势,为省内其他城市做好支撑,从而带动全省更好地发展。


三、变量


今年是兰州推进强省会行动的全面发力之年,“不进则退、慢也是退。”此次兰州强省会大会强调,要“让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强省会的最大增量”。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交汇点。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少地方都在谋划建设新大学,而常住人口400多万人的兰州,坐拥以中国科学院“一院三所”为代表的1200多家科研院所、以兰州大学为代表的34所高等院校,资源非常可观。


不过资源优势与创新优势并不能完全划等号。以人才培养为例,2020年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曾坦言:受经济和地域等因素影响,上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之初这些年,人才流失成为兰大的突出问题……


几乎同一时间,兰州理工大学有关负责人也向媒体提到了兰州本地大学人才流失的现象,并表示,“大部分流向北上广深以及东部省区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且大多是在西部地区培养成长起来的高层次人才。”


对此,《光明日报》曾评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来都是推动人才普遍流动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人才的缺少导致一地的发展落后,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一地经济社会发展落后,遏制了对人才的需求。”


换句话说,要改变引人难、留人难的局面,除了高校自身的努力,关键还在于城市的发展。


眼下,兰州已出台《兰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兰州市贯彻落实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7年)》等政策举措,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同时,持续迭代升级人才政策,实施大学生留兰倍增计划,设立“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专项”,引才住房补贴覆盖支持全市111家重点企业,提出加强引进人才持续培养9条措施,吸引青年人才在兰州就业创业。


“就创新能力而言,我国东部强于西部、南方胜过北方,西北地区则是最弱的。”张宝通坦言,西北城市单靠创新很难追赶其他地区,还要因地制宜,发挥自己区位上的优势,在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建设中吸引投资和人才。


就在此次兰州市强省会大会上,投资额为659.78亿元的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涵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为兰州市培育新的增长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刘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