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将在今年再次扩张。

1月23日,土耳其议会批准瑞典加入北约,放弃阻止。

2月25日,匈牙利议会也批准了瑞典加入北约议案。

2月26日,瑞典首相乌尔夫·克里斯特松宣布,“今天是历史性的一天。所有北约成员国议会都已投票支持瑞典加入北约。瑞典随时准备承担其对欧洲-大西洋安全的责任。”



瑞典加入北约的最后程序还没有完成,但立陶宛却比瑞典还激动。

2月27日,立陶宛驻瑞典大使利纳斯·林克维丘斯声称波罗的海将“成为北约内海”。

他还威胁道:“如果俄罗斯敢挑战北约,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将被压制(毁灭)”。



林克维丘斯(Linas Linkevičius)是立陶宛前外长(2012-2020年),从他的这番话也可以看出,立陶宛政客们已经将这个小屁国押在战争的赌桌上。

保持了200多年中立的瑞典加入北约,俄罗斯立刻宣布在波罗的海进行军演,气氛变得非常紧张。

但立陶宛一进来,嘴里说着什么“国际秩序”,什么“印太战略”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立陶宛还宣布,从3月1日起关闭与白俄罗斯边界上的“拉沃里什克斯”和“赖格尔达斯”过境点,并禁止乘客在火车站上下车。



立陶宛这是要给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制造客运和和货运的麻烦,用行动向俄罗斯发起挑衅。

但这样做,违背了欧盟、俄罗斯、立陶宛三方的契约。

2022年6月,瑙塞达就干过这事,立陶宛关闭边境通道,不让俄罗斯、白俄罗斯的水泥、金属以及一些生活用品进入加里宁格勒。理由是这些物资受到了欧盟制裁。

俄罗斯警告称:欧盟必须纠正立陶宛的封锁行为,否则,俄罗斯将以任何手段解决过境问题。

欧盟就向立陶宛施压,称该运输通道与欧盟对俄制裁无关。



立陶宛又看向美国,见美国毫无反应,立陶宛只好取消了封锁政策。

这次北约扩军,它又来劲了。

加里宁格勒就像一把尖刀插在波兰和立陶宛之间,但军事战略意义根本不是针对立陶宛。

说白了,这里也根本轮不到立陶宛说话。

加里宁格勒不仅是俄罗斯飞地,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二战后的欧洲秩序和战略格局。

东普鲁士问题

这片地区以前叫东普鲁士,加里宁格勒就是柯尼斯堡,是德意志“龙兴之地”,像德国哲学家康德等人就生活于此。



一战之后,在巴黎和会上,波兰复国,美英法强行建立了“波兰走廊”,将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隔开,德国由于是战败国,只能忍气吞声。

在1921年3月《里加条约》中,波兰又得到了但泽港和但泽地区,在东边得到了西乌克兰等地。

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恢复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的联系就成了他的小目标。

波兰从地图上再度消失后,德国恢复了与东普鲁士的联系,苏联则获得了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西部。

1945年,德国战败,波兰再度复国,根据《波茨坦公告》,东普鲁士一部分(约三分之一)划给苏联,其余部分划给波兰。

1945年10月17日,柯尼斯堡主权正式归属苏联,苏联用最高苏维埃主席加里宁之名将这部分命名为加里宁格勒,并作为该州的首府。

苏联不仅在波罗的海拥有了一个不冻港,并将这里要塞化,封闭化管理,驻军十万以上,加上军属将近30万人。

这与立陶宛有任何关系吗,它连自己都成了苏联一部分。

也正是因为苏联,德国的梅梅尔地区被划给了立陶宛,也就是今天立陶宛最重要的港口-克莱佩达。

如果立陶宛要推翻战后秩序,摧毁加里宁格勒。那么,它的克莱佩达港要不要还给德国人?

但凡有点脑子的立陶宛政客都知道此事的危险性,所以,闭嘴是立陶宛最好的选择,因为它是战后秩序的受益者。

1990年,德国通过《统一条约》再次确认德国永久放弃东部领土主权,俄德之间关于加里宁格勒的主权不存在争议。

接下来,俄罗斯被“休克疗法”折腾得奄奄一息,美国看到了机会。

1997年北约马德里峰会后(宣布东扩),德国、波兰在美国指使下,声称要购买加里宁格勒,呼吁俄罗斯进行谈判。

立陶宛也跳出来说要购买加里宁格勒,并愿意共同建立一个波罗的海“经济特区”。

俄罗斯一些亲西方政客就真的打算将加里宁格勒卖掉。俄罗斯《新时代》还发文称,要将加里宁格勒变成香港,将不冻港去军事化,交给西方管理。

中国在1997年收回了香港,而俄罗斯的“精英”却要将加里宁格勒割掉。

这些卖国“精英”的理由:

一、加里宁格勒给莫斯科带来了非常沉重的军费负担(兵力曾一度降到8千多人)

二、这里的军事意义已经不存在,因为西方与俄罗斯是“朋友”;

三、俄罗斯经济复苏计划高于一切,加里宁格勒却是向西方借款的障碍之一。

俄罗斯政治和媒体“精英”最理想的结果是:

将加里宁格勒卖给德国,因为德国愿意付出最高的价钱;其次是将其“自治化”与立陶宛共同成立“经济特区”。

俄罗斯唯一不想接受的就是波兰的收购。

俄罗斯当时经济已经崩溃,要养活加里宁格勒十几万人并保持军备谈何容易?因此,亲西方俄媒的卖地言论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但俄罗斯“民粹派”坚决反对卖掉这块飞地,否则,它将是第二个“阿拉斯加之痛”。

叶利钦在矛盾和纠结中离任,2000年普京上台,寡头控制的卖国媒体被收拾,售地音量大减。

2004年,北约东扩到了波罗的海三国,在家门口威胁着俄罗斯。

普京以牙还牙,正式放弃建立自治的“经济特区”计划,重新武装加里宁格勒。

俄方认为,让一块飞地脱离莫斯科单纯地去搞经济,“丢失”的可能性非常高,西方可以利用手中的“管理权”以任何理由改变主权归属。

当美国的如意算盘落空后,它又策划了另一个阴谋,要从加里宁格勒州内部培养亲美势力,然后里应外合,宣布“独立”。

在90年代中期,亲西方的加里宁格勒州州长托马奇金就曾主张将该州地位升格为与车臣一样的“共和国”,目的是为了脱离俄罗斯。

托马奇金这帮人后来都被普京清除出了州政府。

美国就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立陶宛和波兰。

加里宁格勒州的社会上至今仍存在着“分裂势力”,虽然他们都是俄罗斯人,但想“独立建国”。

波兰和立陶宛加入欧盟后,该州居民边境出入变成了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问题。

加里宁格勒亲西方势力勾结欧盟,要求得到“特殊护照”。

因为事关主权,“特殊护照”被莫斯科否决,俄欧通谈判达成协议,采取了“特别通行证”方式。

俄、欧、立三方再签定一份协议,以确保俄白两国经过立陶宛的客货运输畅通无阻,这就是上面提到的立陶宛封锁客货运输引发欧盟干预的原因。

立陶宛对加里宁格勒并不死心,美国很可能允诺了它什么好处。

立陶宛一直在暗中支持加里宁格勒的分裂势力,煽动这里居民搞“全民独立公投”。

美国和英国也支持这种“独立”方式,但又全力反对克里米亚与顿巴斯的“全民公投”。

美国的阴谋难就难在:加里宁格勒不是科索沃,它的武装力量完全由莫斯科控制。

在内外威胁之下,从2008年开始,普京重新武装加里宁格勒,在这里部署了重型武器和战略武器。

2009年,俄军向加里宁格勒运入了“伊尔坎德尔导弹”(可配核弹头)和S-400防空导弹系统。

2010年,普京重新划分军区,将莫斯科、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加里宁格勒合并为西部军区。

2014年之后,俄军在加里宁格勒海域军演不断,这里变成了一座武装到牙齿的军事要塞,目标就是北约海军。

今年初,俄军重新设立列宁格勒军区。

从3月1日起,俄北方舰队联合司令部也划入了列宁格勒军区,加强波罗的海的海军力量,用意非常明显。

而离火药桶最近的立陶宛,此时想的却不是缓和局势,反而加大了对俄罗斯的挑衅力度。

立陶宛政客认为,当局势到了爆炸边缘,北约就会派重兵进驻波罗的海国家,攻下加里宁格勒指日可待。

去年12月17日,德国宣布,德国国防军战斗旅5000人将进驻立陶宛,并且是永久性驻扎。

立陶宛很兴奋,一个小目标似乎达到了,北约战斗部队要进来了,但别忘了,这可是德军!

且不说德国会不会在暗中打克莱佩达的主意,波兰难道会闲着?

历史仿佛又回到了一战、二战之时的东普鲁士。

如今在中东欧,大波波军力是强的,领土野心也是最大的。

但德军潜力压过大波波并不是什么问题,鬼知道德国会不会再出一个失意的画家?

所以,立陶宛这个小屁国蹦跶什么呢?它就算借北约之力在加里宁格勒挑起战争。

唯一收获也就是替美国进一步耗损俄罗斯国力,同时干扰“中欧班列”的正常运行(目前的路线:途经中国、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立陶宛铁路抵达加里宁格勒,货物进入波罗的海到欧洲)

美国想一箭双雕,但对立陶宛来说,战争结果无非是两种:

一、打输了,立陶宛直接消失;

二、打赢了,立陶宛跟加里宁格勒一起消失。



一个县城级国家,非要跳进大国博弈的绞盘之中,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立陶宛以为自己有资格上桌吃席?

其实它连上菜单都不配,最多就是葱姜蒜,还真把自己当根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