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娃哈哈集团发布讣告称,宗庆后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对于娃哈哈,大众都无比熟悉,AD钙奶、营养快线是不少人童年的回忆。而那句广告语“爱的就是你,娃哈哈纯净水”更是家喻户晓。
在这背后,创始人宗庆后功不可没,他更是被当作娃哈哈的“灵魂人物”。
鲜为人知的是,宗庆后42岁时才开始创业,却曾3次问鼎《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首富,算是真正的大器晚成。
回顾宗庆后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在中国民族消费品牌发展前进道路上也占据重要位置,而他的突然离去也令无数人扼腕。
低起点也敢为人先
1945年,宗庆后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一共有兄妹五人。
初中毕业,宗庆后被安排在舟山的马目农场做修坝、拉土堆石的工作。一年后,他又去了绍兴茶场,做种茶、养猪等活计。
在那段时间里,虽然生活条件艰苦,却让宗庆后锻炼出一副好身体,也培养了他克服困难的意志,为他后来创业奠定了基础。
● 年轻时的宗庆后
1978年,宗庆后回到杭州,并接替母亲进入上城区校办工厂,成了一名工人。
1987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全中国,杭州市文教局也有意将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承包出去。
42岁的宗庆后在得知后跃跃欲试,虽然人到中年,他却还是想要有所作为,也希望能借此改变自己的命运。当时,经销部除了宗庆后外,还有两名退休女教师。日常业务主要是向上城区的小学批发文具、纸张、笤帚等用品。
但由于经营不善,常年处于亏损状态。虽然账面上有4万元存款,但外部贷款却高达14万元。
这也意味着,假如承包下来,还没能挣到钱,那就要背负上巨额债务。
同时,文教局要求承包人当年上缴4万元利润,同时每年还需要返回1万元的“政府投资”,共计分4年还清。
面对如此苛刻的要求,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没想到宗庆后却主动请缨,还豪迈表示:“当年创利4万元似乎少了些,我可以保证能上缴10万元。”
● 娃哈哈集团的前身是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
其实,宗庆后并不是在夸海口。工作这些年,宗庆后干过操作工,当过经销员,还曾经开过“厂中厂”,到外地签单、讨债都是他来操办,也因此培养出非常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正是因为宗庆后有这份比别人更敢冲的劲头,才有了娃哈哈后来的成功。
宗庆后的大胆承诺,令他无意外地成功承包经销,并顺利从文教局手里拿到位于上城区清泰街160号一个50平米的旧房子作为办公地点。
这里既是娃哈哈的起点,也见证了娃哈哈的腾飞过程。
兢兢业业的老黄牛
在承包后,宗庆后干劲十足,四处向各个小学推销铅笔、橡皮等文具。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他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随传随到,几乎走遍了杭州学校的每条街道。
然而,尽管需求量非常庞大,但由于利润太低,迫使宗庆后不得不寻求其他新项目挣钱。
● 创业初期,宗庆后蹬着三轮车去学校送校簿
有一次,宗庆后意外听说湖州有家卖冷饮的百年老店想要进入杭州市场,却迟迟未能如愿。于是他主动联系对方,“吹牛”自己可以一手包办。
赶在夏季来临前,宗庆后启动了冰棒项目,主要售卖湖州震远同食品厂生产的冰棒。
虽然冰棒的利润也很微薄,但宗庆后干得非常卖力。每天六点多他就前往公司,往往深夜才会回家。每次冰棒到货后,他都会以最快速度卸货,接着迅速放进冰库。
只要客户有需求,他便会踩着三轮车快马加鞭给对方送到指定地点。由于经常身处冷热交替的环境内,宗庆后时常感冒,吃了不少苦,但他从没抱怨过。
● 宗庆后发冰棍给员工解暑
厂里的员工都感慨说:“看看宗老板,就觉得自己其实并不算辛苦。”
可以说,为了厂子,宗庆后完全把自己当作老黄牛来用。
在冷饮行业小有名气后,一家名叫“中国保灵”的保健品公司找上门来,希望宗庆后可以帮忙向学校销售“中国花粉口服液”。
宗庆后考察一番后,认为该成品对增强学生体质确有帮助,于是便答应合作,成为其在杭州的代理商。不过,宗庆后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希望能把产品价格降下来。为此,中国保灵专门向他供应简装产品。
事实证明,这又是一次成功的合作。在那个保健品被奉为神明的时代,口服液非常风靡,一度卖到脱销。
为了解决产能问题,宗庆后便向中国保灵提议自建生产线,成为其代加工厂商。这一提议得到允诺后,宗庆后便拥有了自己首家生产企业——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
由于肯吃苦,脑子活,在创业第一年,宗庆后便挣得盆满钵满,全年销售总额436万元,上缴利润高达22.2万元。
不过,宗庆后并不满足,并将目光瞄向了儿童口服液。
在做产品前,为了精准了解市场,搞清楚谁是目标消费者,宗庆后特意委托专业的机构进行市场调查。最终发现市面上销售的营业液全部针对成年人,却没有一款产品专门为儿童研发的。
而当时不少小学生都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就连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也存在轻度厌食的情况。
宗庆后觉得市场前景大有可为,便开始研发儿童营养口服液。
为了让产品效果好,宗庆后三顾茅庐邀请了浙江医科大学的朱寿民教授进行研发,并请多名全国知名营养专家帮助调整配方,最终才将产品投放市场售卖。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产品上市后,迅速引起了强烈反响,收到了不错的评价,宗庆后也将公司更名为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并在食品界开始站稳脚跟。
● 娃哈哈儿童营养液
1991年,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在宗庆后的带领下,以8000万元收购了杭州罐头食品厂,并正式成立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当年,企业产值就突破了亿元大关,达到2.17亿元。
在之后几年时间里,娃哈哈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饮料生产企业,牢牢占据中国饮料十强的半壁江山。
● 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成立
更让宗庆后骄傲的是,娃哈哈不但没有贷款,相反还有几十亿元存款。他表示:银行是用来存钱的地方,而不是借钱的地方。
不肯停歇的企业家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外企入驻,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出现。
最初,为了企业利益,宗庆后默认这种行为,但没想到达能却不断得寸进尺,直接要求娃哈哈集团将“娃哈哈”商标彻底转让给合资公司,并要求清理那些非合作的代加工厂。
这一要求直接激怒了宗庆后,他选择与达能撕破了脸,拒绝无理要求。
为了逼迫宗庆后屈服,达能将他告上法庭,理由是宗庆后曾在一份有关非合资公司的意向书上签字,但事后却又反悔了。更无耻的是,还一并状告了宗庆后的妻子和女儿。
但事实上,这份意向书并没有法律效力。对于已经61岁的宗庆后而言,无疑是奇耻大辱。为了保住娃哈哈的商标,也为了自己的声誉,宗庆后决定和“达能”拼了,即便是打到破产,也要坚持下去。
随后,宗庆后开始自学法律,并组建了一个强大的应诉团,在世界各地的仲裁庭和各大媒体上与达能斡旋。
在宗庆后看来,只要自己是正义的一方,走到哪里都不怕。
2008年7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庭上,宗庆后取得了一次重要的胜利,在仲裁庭的裁决下,成功驳回了达能想要清理非合资企业的无理要求。
在约两年半的时间里,宗庆后在世界各地参与了七八十场的诉讼,而最终都取得了胜利。
在这份较量下,宗庆后光诉讼费就花了超过1亿元人民币,但也让达能疲惫不堪,最终选择与娃哈哈握手言和,主动将合资公司所持的全部股份出售给娃哈哈集团。
赢了达能后,已经70岁的宗庆后并没有停下来,而是依旧一手包办娃哈哈的一切事务,既担任董事长,也兼任总经理,拍板娃哈哈全部大事。
相关报道称,在娃哈哈,只要是和钱有关的事情都需要由宗庆后签字确认。
对此,宗庆后并没有否认。在宗庆后看来,公司可以如此壮大,就是因为历次重大正确决策都是由他独裁决定的。他说:“中国好的企业都是一把手独裁,不过也要非常开明。”
直到2021年,在女儿宗馥莉能独当一面后,宗庆后才逐渐退居二线。
但宗庆后并没有完全退休,依旧在为娃哈哈后续发展而操心。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已经76岁的宗庆后获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一度在市场上引发热议。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7月,浙江娃哈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公司共有7人具备基金从业资格,其中便有宗庆后。而宗庆后获得的基金从业资格的方式并非考试取得,而是靠着其多年积攒的投资经验。
巨人倒下,精神永存
王阳明曾在《传习录》中写道:“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虽然宗庆后曾经3次登上《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首富交椅,但他始终认为,“所谓首富不过是一个虚名,什么都带不来,什么也带不走。”
他更是笃定,娃哈哈“不上市圈钱、不欠银行一分钱”。
熟悉宗庆后的人都知道,他并不是一个注重物质的人。他身上并没有什么名牌,经常穿一双布鞋,全身上下最贵的东西就是已经戴了几十年的国产手表。
和其他首富相比,宗庆后既不打高尔夫球,也不热衷赛马,业余娱乐就是看看电视。
有人曾统计过,宗庆后每年个人开销大约为5万元。
● 坐高铁二等座的宗庆后
宗庆后公开表示,1000万元以外的财富都是社会的。而2022年时,娃哈哈的业绩再创新高,营收高达512亿元。
在宗庆后看来,真正的财富并不是物质上的富裕,而是精神的富足。比起享受,他更希望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
因此,多年来,他除了带领娃哈哈走得更远外,也积极解决就业问题,希望让更多的人致富。
现如今,劳累了一辈子的宗庆后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他用一生诠释了何为不愿意屈服于命运,何为不甘于平庸,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兼济天下”。
这位清白一世的老人,给世人留下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带走的是人们深深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