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邮刊(ID:shidaiyoukan),作者:夏熊飞,编辑:王可欣,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喧嚣一时的“女德班”曾遭到舆论猛烈挞伐,因为其宣扬的“三从四德”实乃封建糟粕,是对女性解放所取得的宝贵成绩的否定。相较之下,舆论对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方刚开办的“男德班”未能达成较为一致的态度,讥讽者有之、赞成者有之、不屑者有之。不过“男德班”只是名称较雷人罢了,对照其全称和要旨——“好伴侣好父亲:全参与型男性工作坊”“推动男性承担家庭、职场等触及性别平等领域的责任”,我们会发现成为好伴侣、好父亲,真是一门需要努力钻研的学问。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已有松动,女性走向了社会,但很多男性并未“走入”家庭,不仅与家务劳动保持绝缘,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也处于缺位状态,如此种种造成了家庭失和。无论有无“男德班”,男性都应该不断了解、参与那些曾经被认为只属于女性的事情,这既是尊重伴侣的体现,也是在不断推进男性更好履行自身职责与实现个人完善发展。


“男性参与”在许多社会劳动中占强势地位,在家务劳动中却往往难见表现。家务劳动中重体力活不多,但事务繁琐且无休无止,这样的任务长期压在一方身上,日子长了谁都会产生怨气。如果夫妻双方能均衡分担家务,不仅能高效完成任务,男性也更能体会到另一半的不易,更有家庭参与感。国务院和一些地方政府都印发过“倡导男女平等分担家务”的文件,据媒体走访调查,参与家务的男性居民表示:“看似微小的家务分工变动,其实对促进家庭和谐功不可没。”


在育儿过程中,男性缺位的危害性更是不容小觑。一方面,“养儿方知父母恩”,养育孩子的确是体力加脑力活儿,如果让母亲“孤军奋战”,必然加重其焦虑和负担;另一方面,如果父亲缺位,对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和心智健全可能有着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电视剧《小欢喜》中,黄磊饰演的父亲,既是儿子信赖的人生之友,也是协调妻儿关系、维护家庭氛围的桥梁。可见,父亲的角色对家庭稳定而言至关重要。


社会有分工,每个家庭内部的职责分配也可能各有不同,倡导“男性参与”并非要求夫妻事事都绝对“平分秋色”,而是希望男性在参与那些曾经被认为是女性专属的工作时,能对女性有更多尊重与体谅,进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促进男女之间真正实现良性沟通、相互理解。


强调男性加强“自我修养”,也不是站在女性角度指摘男性,更非挑起性别之争,出发点不过是希望男女平等能得到更深刻全面的践行,让人们能拥有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不被世俗的性别观念限制,例如让“家庭煮夫”、男护士、男幼师等身份得到更广泛的认同,让男孩也可以大胆发展不那么“阳刚”的兴趣爱好。这对协调社会关系、促进下一代全面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如果想成为好伴侣、好父亲,对于很多男性而言还真需要一场不易的修行。可喜的是,不少男性已然“觉醒”,意识到自己在“参与”方面的缺位后,开始努力“补课”。上不上“男德班”并不重要,怀有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心、作为社会成员的同理心,并付出相应行动,便是在向更好的自我和更平等的社会环境迈出有力一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邮刊(ID:shidaiyoukan),作者:夏熊飞,编辑:王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