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很难

在澳洲,自己做小生意当老板,赚钱吗?

大家都知道,自从疫情之后,时不时就有餐馆、咖啡馆之类的商家倒闭的新闻。

每一次老板们都是倒苦水:成本飙升、营业额下降,入不敷出,实在是撑不下去了。

最近就有一位华裔咖啡馆老板发视频详细分析了每卖出一杯咖啡她能挣多少钱。

网友们惊呼:居然只挣40澳分,也太少了。

其他华人老板表示:就是这么少,自己开店就是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



一杯咖啡只挣4毛钱

Yasmin Chung在霍巴特经营着一家名为“Sisterhood”的咖啡馆。



前不久,有一位网友向她求助,说自己也很想开一家咖啡馆,但最担心的就是不赚钱,想听听她的建议。



Chung给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经营咖啡馆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卖出很多很多咖啡才能赚钱。

她算了一笔账,直观地解释了经营咖啡馆的成本和利润。

Chung说:“每卖出一杯4.8澳元的外带咖啡,首先有45澳分要交给政府,这是必须向政府缴纳的GST(消费税)。”



“其次,有1.30澳元是制作咖啡的成本,包括咖啡杯、咖啡和牛奶。”

“另外,大约40%(1.92澳元)要用于支付员工的工资和养老金。”

“这还是保守的数字。如果这周生意不好,营业额比较少,那工资所占的比例更高。”



“接下来,还有10% (45澳分)要用来交房租,另外有10%用于电费、保险、维修和保养。”

这一通操作下来,最后就只剩40澳分了。



也就是说,卖一杯4.8刀的咖啡,利润只有0.4刀。

这还是比较乐观的情况。

所以Chung在视频的最后说:“如果你打算开咖啡馆,我只能说,祝你好运吧。”

网友:怪不得三明治那么贵

这段视频获得了将近30万的观看量。

很多网友看完之后表示震惊,自己做生意居然才挣这么点,终于知道现在的物价为啥这么贵了。

“我以为一杯咖啡怎么也能赚1刀,40分也太少了。”



“大家会以为你在撒谎,但其实,能赚40分都算幸运的。”



“别忘了,这40澳分的利润还得交个人收入税呢。”



“有时候真的需要这样的细分才能让大家知道,小生意赚得没那么多。”



可不嘛。

“一天要卖700杯咖啡才能挣到澳洲的平均工资。”



“怪不得三明治都卖到23刀了。”



还有网友感同身受:

“几年前买了自己的咖啡馆,再也不会这么做了,又累,挣得又少。”



自己做小生意,又累又不挣钱

其实,不单是开咖啡馆很难,其他的小生意一样很惨。

最近有多位澳洲的华人博主在小红书上倒苦水:自己创业做小生意太累了,操着卖白粉的心挣着卖白菜的钱!

其中一位博主心力交瘁地表示:在澳洲做小生意太累了,自己一个女孩,每天要盯生产进度、盯船期、打快递单子打包送货卸货、宣传推广、接待客人等等,啥都要亲力亲为,还要搬几十斤的东西、开叉车卸货,又忙又累。



(来自小红书博主@Jenny有只小Eddie~)

还有一位墨尔本的华人博主干了两个多月的冰淇淋推车生意,亏了两个多月,痛下决心把生意关了,也解脱了——终于不用再每天担心天气怎么样、雪糕够不够、推车有没有出问题这些事了。

她还总结说,在墨尔本不适合搞冰淇淋推车,天气不好,租金太贵,员工工资成本又高,经济不景气也导致甜品类销量不好。



(来自小红书博主@约翰)

还有一位博主吐槽:在澳洲最奇葩的就是做小生意还不如打工,开烤鸡店的时候每天忙到飞起累到吐血,还不挣钱,现在一家四口加公公经营一家小餐馆,生意不是特别好,一年到头扣除日常开支只剩三四万刀,在纠结要不要把店关了出去打工。



(来自小红书博主@智者不移民)


在评论区,很多自己当老板的人都深有同感:







自己做生意不单是累,还得把员工当大爷,还不如人家挣得多:









老板们也没办法,只能自己默默地调整心态:





有些老板累的都想自己出去打工了:







不过也有很多人觉得,他们这就是在制造焦虑,一年除去开支能剩下三四万刀已经很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









出去打工不一定能挣这么多:







而且出去打工压力一样大,还要担心失业:







怎么说呢,其实就像大家说的,打工和自己做生意各有利弊。

自己当老板是累,但时间灵活,自由,不用担心被炒,挣的也不算少。

出去打工心理上可能轻松一些,但时间不自由,挣的也没那么多。

看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