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最新官宣: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功!

两枚硬币大小的处理器植入患者颅骨中,成功采集感觉运动脑区神经信号。

并且经过三个月的康复训练,患者成功实现脑控喝水等操作!



至此,由清华医学院洪波教授团队领衔、在宣武医院进行的首例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功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介绍,目前第二例患者也已经完成临床试验,正在康复训练中。

首例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临床试验也就在前一天,马斯克刚宣布首个人体植入手术已成功完成,初步探测到神经脉冲信号。

不过,跟马斯克Neuralink脑机接口不同的是,这款脑机接口设备强调的是无线微创。

具体操作上是将体内机埋在颅骨内、电极覆盖在大脑硬膜外(硬膜位于颅骨和大脑皮层之间,起到保护神经组织作用),这项技术曾通过长期动物试验研制,不会破坏神经组织。



患者手术后10天就能出院回家。

居家使用时候,体外机隔着头皮给体内机供电,并接收脑内的神经信号,传送到电脑或者手机上,借助解码算法实现脑机接口通信。

此外,还采用的是近场无线供电和传输信号,体内无需电池,患者可以终生使用。

基于这样的技术,在去年10月24日宣武医院,成功完成首例临床植入试验。



最终经过三个月的居家脑机接口康复训练,患者通过脑电活动驱动气动手套,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抓握解码准确率超过90%。

此外,患者脊髓损伤的ASIA临床评分和感觉诱发电位响应均有显著改善。

1月29日,联合团队召开临床试验阶段总结会,宣布首例患者脑机接口康复取得突破性进展。

除此之外,第二例脊髓损伤患者也已经在去年12月天坛医院成功完成植入。目前信号接收正常,患者正居家康复训练中。

这项临床试验分别于去年4月、5月通过宣武医院、天坛医院的伦理审查,并完成了国际和国内植入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注册。

来自清华脑机接口研究团队本次突破进展是由清华医学院洪波教授团队领衔。



2021年,他曾带领团队在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临床前研究中,实现每个电极等效信息传输率达到20比特/分钟,均超过当时国际同类脑机接口最高水平。

目前他的科研重点是人脑网络组织和信息编码的核心规律,特别是语言等高级认知功能的网络动态机制,并基于这些发现开发直接解读和调控神经活动的脑机接口新技术。

一方面,为癫痫、渐冻症等疾病提供诊疗新方案,另一方面为语言人工智能提供新结构和新算法的启发。

目前他还兼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清华IDG麦戈文脑研究院研究员。

据介绍,此次临床应用NEO系统软硬件是同博睿康科技合作开发,临床合作单位包括宣武医院、天坛医院。

参考链接:

[1]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75/109595.htm

[2]https://mp.weixin.qq.com/s/_cmyQb9CgksbT1CLPyOx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