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港股一开盘,素有“王一博概念股”之称的乐华娱乐,便毫无征兆地直线跳水60%,盘中跌幅一度超80%,最终每股报收1.27港元,下跌了77.84%,市值仅余11.07亿港元。不少微博用户躁动起来:“是王一博暴雷了吗?”“王一博要跟乐华解约了?”
这些猜测有点捕风捉影,1月13日的“微博之夜”上,王一博其实出席了活动。两天前,洛阳文旅局也曾在线“摇人”,召唤王一博为家乡做了一波宣传。王一博的工作,看起来进展一切如常。
1月16日傍晚,乐华娱乐就股价波动发布公告称:公司经营正常,董事会对本集团未来发展前景抱有充分信心;持有股份的董事均未直接或间接、自愿或非自愿地出售或以其他方式处置各自持有的公司权益。1月17日,乐华娱乐开盘一度上涨了18%,很快又回落至3.94%,但总算止住了跌势。
但这并没有完全解答人们的疑问。短短一天之内,乐华娱乐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看谁跑得快?
从收盘数据来看,经历了如此的极端波动,乐华娱乐的资金进出量级并不算大:当日成交1.06亿股,成交额1.59亿港元,换手率为12.18%,放在A股大盘里,这个换手比率只能算是较为活跃。
在这宗暴跌“惨案”背后,市场普遍分析,主要是由基石投资者解禁将至,资金大量出逃所导致。据Wind数据显示,1月19日乐华娱乐将有34926.90万股解禁,占总股本40.06%。
招股书显示,乐华娱乐上市前的基石投资者,分别为儒意控股旗下的Sun Mass Energy公司、猫眼香港、丁世家(安踏体育执行董事兼副总裁)、好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四家,合计认购了1990万美元。
不过至少在上周以前,乐华娱乐的表现都一直较为平稳。1月3日,乐华娱乐曾在一日内上涨了32.17%,最终以7.93港元/股收盘。若按彼时的市值计算,基石投资可比对为数十亿港元的收益。
一位长期关注媒体板块的券商经纪人对“市界”表示,大股东一般都会附带减持合约,出于稳定考虑,也不会在解禁后就马上出货。这次“不计成本”地出逃,可能是游资听到了股东将抛售的风声。“加上最近港股市场流动性低迷,表现较差。一点资金的进出就会因买盘不足,引发巨量波动。”
事实上,最近港股市场上的许多股票都在小资金量级影响下,出现了暴涨暴跌。1月16日,百果园同样迎来上市一周年后的解禁日。当日1.08亿港元的成交额、2.11%的换手率,将股价直接带崩了30.33%。据“市界”观察,1月3日乐华娱乐超过30%的大幅上涨,换手率仅为0.71%,当日交易额也仅有4732万港元。
不过,该经纪人也表示,乐华娱乐暴跌的最根本原因,仍是市场对公司的长期发展缺少信心。“除王一博之外,乐华娱乐在市场上的资源集中在选秀,如今这个形式并不活跃,公司的声量也越来越弱。”
众所周知,上市之前,乐华娱乐的营收便与王一博高度绑定。据招股书显示,王一博所贡献的收入在2019年仅占16.8%。但进入到2022年前三季度,王一博贡献的收入已占同期总收入的59%。特别是从2020年开始,乐华娱乐营收增长的80%以上来自王一博。
收入过分倚重头部艺人,乐华娱乐自然难以让市场放心。据其披露的最近一份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3.65亿元,同比减少25.2%;期内亏损约1.76亿元,而2022年同期取得溢利9273.3万元。财报中,王一博的贡献收入比例没有再被单独列出。
更为不确定的是,据相关资料显示:乐华娱乐的旗下艺人王一博、韩庚、程潇、范丞丞、孟美岐、吴宣仪、李汶翰等关系年期,将于2023年、2024年到期。其中,王一博的合约将于2024年10月到期。虽然此前业界流传,乐华娱乐在上市后,王一博已与公司续约,但营收、股价都与王一博高度捆绑的乐华,也势必要分给他更大的收益比例。
二、娱乐教母幸运发家史
一年前,乐华娱乐于2023年1月19日在港交所上市。上市仪式上,创始人杜华,公司旗下艺人王一博、韩庚等人现场敲锣,王一博也首次被介绍为乐华娱乐的股东。当日,乐华娱乐涨幅达到47.79%,收于6.03港元。
但在这个看似顺利的开门红背后,围绕在乐华娱乐周围的质疑声从未散去。
乐华娱乐是顶着“艺人管理第一股”的名头走入港交所的。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2021年艺人管理收入计算,乐华娱乐在中国艺人管理公司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9%;收入主要由艺人管理、音乐IP制作及运营、泛娱乐三块业务组成。
而从杜华的发家史来看,她曾先后准确地踩中过韩流来袭、偶像选秀、爆剧造星三波风口,娱乐嗅觉十分犀利。
杜华第一次进入公众视线,便是作为一家寂寂无名的公司,能够与解约回国的韩庚签约。彼时,乐华为韩庚策划了三年的“庚心”系列演唱会,周笔畅、胡彦斌也曾将经纪合约签给乐华。不过,后来伴随着商演活动被遏制,韩流逐渐冷却,乐华也开始寻找新的赛道。
2018年,伴随着选秀“偶像元年”的到来,《偶像练习生》《创造101》成为当年最重要的娱乐现象。乐华娱乐也作为策划者、参与者获得了大量出道名额,并签约了不少练习生。不过,随着2021年前后,选秀相关政策落地,也断了乐华娱乐的致富门路。
不过幸运的是,2018年乐华还同时成功地抓住了爆剧的风口,签下了从《陈情令》中一夜爆火的王一博。随着王一博不断进入顶流,他也成为了乐华娱乐走入资本市场的最后一次机会。
从2015年开始,乐华娱乐在新三板挂牌;又于2018年3月,从新三板退市。退市后不久,乐华娱乐开始寻求A股上市,接受聆讯辅导。但这个过程持续了3年,最终未果。2021年5月,乐华娱乐发布公告,终止上市辅导,转战港股。
2022年3月,乐华娱乐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并于当年8月通过上市聆讯。不过半年后,乐华娱乐再度宣布暂缓IPO计划。而当时间来到2023年1月时,人们发现乐华娱乐的募资规模已修改为不足4亿港元,缩水一半。
在最终发布的、长达400多页的招股书中,王一博的名字被提到了18次。同时,乐华也用长达30页的篇幅列举了包括盈利增长、政策监管在内的公司风险因素。彼时据市场传言,资本对乐华过于倚重单一艺人的业务并不看好,也担忧监管预期带来的风险。
三、戒不掉的王一博
“乐华娱乐讲再多故事,旗下还是只有王一博一位顶流明星。本质上仍是一家高度倚重头部艺人的MCN公司,缺少实体支撑和可复制的竞争力。能顺利上市,已经是最大胜利。”前述券商经纪人表示。
前段时间,东方甄选与董宇辉的龃龉事件也给了市场警示——将公司命运锁定在一个员工身上,存在重大风险。况且,比起董宇辉等头部主播,娱乐艺人的工作量以及声誉,还存在更多的不可预见性。“如果王一博发生了重大负面舆情,甚至导致被封杀,乐华的股票马上也会变得一文不值。”
此外,受限于年龄和娱乐行业整体竞争态势的加剧,今年王一博的工作量虽然在粉丝眼中马不停蹄,但收到的效果越来越不及预期。
2023年,从春节档开始,王一博先后有三部电影接踵上映。其中,《无名》票房为9.31亿元;《长空之王》票房8.5亿元;《热烈》票房9.13亿元。从市场看来,虽然票房整体表现尚可,但王一博的加入本就会大幅拉高制作成本,而三部电影没有一部票房超过10亿元,也可证明流量明星的号召力已越来越有限。
据“市界”了解,《无名》此前业界传闻制作成本高达5亿元,加上宣发费用,需要至少15亿元才能回本。而王一博并未给予制片方这种“扛起票房”的信心。
今年1月,王一博又发布了新专辑《旁观者》。据媒体统计,该专辑在QQ音乐售出128万余张,收入累计可超过千万元。不过王一博在2019年发布的《无感》和2020年发布的《我的世界守则》曾分别卖出1700万张和1500万张,两首歌曲的收入贡献便接近亿元。这也可以侧面看出,粉丝对于王一博的非理性热情已开始降温。
虽然王一博依旧是商业价值最高的艺人之一,据媒体统计,他持有数十个包括汽车、服饰、美妆在内的商务;接下来,还将有《维和防暴队》《长风破浪》《人鱼》等作品待播待映。但对于乐华娱乐来说,想再次将股价冲高,王一博的资本价值已被过度消耗。
不过,与艺人高度绑定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从来都是如履薄冰。此前,与鹿晗绑定的风华秋实曾5次冲击IPO未果。该公司曾于2021年1月、2021年9月、2021年11月、2022年4月、2022年10月,先后5次坚持不懈地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招股书里,鹿晗的名字曾最高出现了超过200次。
最终,风华秋实的努力都悉数折戟。而顺利登上港股舞台的乐华娱乐,曾比“鹿晗概念股”的运气更好一些。如今,在港股流动性缺席的情况下,又无奈地回到了原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市界 (ID:ishijie2018),作者:李原,编辑:董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