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场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人社厅召开的会议上,一则数据引发关注:2024年,广东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84万人,比2023年少13万人。
从过往数据来看,这是多年来广东高校毕业生数量首次出现明显减少。而与全国相比,202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将增加21万至1179万人,广东逆势下降,更显“反常”。
广东怎么了?根据此前官方解读,这与上一年“迎来首批大规模高职扩招毕业生”不无关系。2023年,广东高校毕业生达97万人,比2022年增加25.5万人,增幅35.6%。
招生数据揭开了一个更完整的广东高校生变化趋势。与毕业生人数类似的下滑,出现在2021年,广东高校招生数从2019年61.63万暴增至2020年86.61万之后,再次回落至2021年的69.43万,三年数据形成“倒U型”曲线。而从细分数据来看,专科招生数是2020年的峰值主要来源——三年数据分别为32.81万、56.91万和39.73万。
换句话说,广东2024年毕业生人数下降,实则源自2023年专科毕业生人数暴增。大起大伏背后,潜藏着广东提振产业技能人才的努力。
扩招
2019年,随着“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全国高职扩招拉开序幕。当年,教育部发布《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对扩招重点领域、生源组织、经费保障等作出部署,并将全年高职招生计划增量具体到114万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将高职扩招的时间进一步延长两年,并再扩招200万人。
业内认为,3年高职扩招意在通过扩大招录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社会生源,弥补高中毕业生人数下降、职业院校招生不足,进而缓解总体就业压力和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
面对职校发展的政策利好,广东动作尤显急迫。
早在2019年2月,广东就先一步印发《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将“扩容”摆在职教发展的关键位置。根据计划,广东到2021年将新增12万个以上高职学位,并整合中职学校,首先通过打通中职升学渠道来扩大生源。
起调不低的广东,第一年就超额完成扩招任务。数据显示,当年广东完成高职扩招12.5万人,而国家给广东下达的扩招任务为每年8.12万人。相比之下,同样作为制造大省的江苏,此次高职扩招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为种种原因,“绝大多数院校都没完成招生计划”。而到第二年,广东扩招数量进一步增长至18万,也造就了去年高校毕业生的“暴增”。
为何广东在高职扩招上如此努力?一个原因在于,广东技能人才的缺口急需补足。
广东省人社厅数据显示,与广东每年培养大约80万名技能人才相比,每年全省技能人才需求量约达120万人,技能人才缺口将近40万人。特别是伴随当地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不断加速,用工和就业之间的结构性错配愈加明显,“技术性用工荒”几乎成为广东“老大难”的问题。
教育问题又是广东技术用工不足的重要成因。
广东并不缺人力资源。从2022年数据来看,广东仍然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人口出生率也居于首位。然而,总体来看,广东人口受教育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匹配。根据“七人普”统计,广东受高等教育人口占3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仅16.3%,在全国各省份当中仅排在第13位,江苏、浙江两省则分别居于第5位和第10位。
据广东省教育厅报告,三年高职扩招共计42万人,是扩招任务的1.7倍,“为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8年42.4%提高到2021年53.4%作出了突出贡献”。
缺口
此后,广东专科招生数量并没能维持在高位。到2022年,这一数字为39.94万人,虽然比三年高职扩招前2018年的29.05万人增长10万余人,但与2020年高峰时的56.91万人相比,仍相去较远。
一个原因如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所示,三年扩招的42万人中,有26万人为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根据2019年教育部联合多部委印发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扩招对象特别包含这些群体。但也有报道提到,此类群体“回炉重造”并不容易,在政策期内能够推动至此已属难得。
而尽管广东在扩招上不遗余力,三年之期也尚不能完全解其“用人之渴”。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广东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93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57万人,占比34%,已提前完成此前定下的2025年580万目标;但相比广东超7000万的就业人口,技能人才结构与产业升级需求之间的缺口仍然存在。而且,随着广东多领域进一步加速催生新质生产力,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还将更为迫切。
广东也并不愿让职校发展仅仅停留在三年的短暂上升中。
2020年,广东将“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培训工程纳入十件民生实事清单,提出到2022年,技能劳动者占就业总量比例达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35%以上,而后一个指标到2025年的目标还被进一步定在40%,眼下的34%显然还不及目标。
三年扩招,已然进一步充实广东职教学位。数据显示,2019~2022年间,广东财政计划安排省属高职院校新增学位综合奖补资金33.69亿元,支持省属高职院校建设3.6万个学位;截至2022年5月已投入94亿元建设的省职教城,在校生达到约11万人;安排10亿元支持汕头、潮州、梅州、云浮4市新建高职院校,2021年年底建成新增学位3.2万个。
更关键的问题是,如何鼓励更多人走上技能成才之路?
三年期届满的2022年,广东旋即提出实施产业“新工匠”培养计划,以支持行业企业通过企业新型学徒制、学生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训、自主评价等方式遴选“新工匠”。这就是借力“产教结合”,以产业机遇倒逼技能人才的选择和成长。
以产促教正是广东的优势和根基所在。作为全国制造第一大省,广东不缺产教对接的经验。2021年就有数据显示,广东85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700多家大型企业与技工院校深入对接,全省技工院校73%专业与企业或者行业有合作关系,平均每个专业与7个企业(行业)合作。
今年开年,广东又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广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挖掘产业与职教的深层次互动关系,“发挥行业企业主体作用”。比如,对于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来说,就是做好高技能人才供需预测和培养规划;而对于企业来说,在参与各类评选时,校企合作情况也将被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破题
当然,提升职教水平,不仅仅是增加学校和学位、提高学生数量就能实现。要发挥三年高职扩招的长尾效应,一些长期存在于职教内部的深层次问题还亟待解决。
比如,职校生源问题的一大症结在于其在高校结构中的定位。有分析指出,此前高职被定为专科,是高考录取最后阶段的“接底”,进一步恶化高职院校招生情况。高职学生也无不执着于“专升本”,“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难以落地。
打通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还职业教育以平等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才可能让人才留在产业当中,为城市打造技能人才蓄水池储备资源。
去年5月,教育部拟同意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整合资源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此前,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和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等2所高职院校已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职业本科意在让职业教育摆脱“低层次教育”的误解。天津职业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邹吉权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申办职业本科的要求非常严格,在占地面积、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数量、博士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数量等“硬指标”中,有些比普通本科要求更高。
从专业设置上看,职业本科也更着眼于培养适应产业转型、攻克技术难关的“灰领”工人。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获批首批设置的6个本科专业来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现代通信工程、人工智能工程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数字动画,无一不与深圳新一轮产业发展挂钩。
但对于广东而言,现有职业本科数量明显还不够。除此前被写进深圳规划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升格”外,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也提出打造职业本科的计划,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更瞄准“广州职业技术大学”的设立。
更多资金也要投入职业教育领域。如教育专家熊丙奇所说,要办好职业教育,投入经费需要普通教育的三倍,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地区职业教育的投入甚至不及普通教育,如何办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又如何培养出高质量职业技能人才?
眼下,就业市场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仍然存在。根据58同城发布的《2023年三季度人才流动报告》,制造大市的招聘活跃度持续提升,背后是持续的“用工缺口”,其中,广东城市表现格外突出:佛山招聘活跃度跃居统计城市第二名,深圳、广州、东莞亦居于前列。
图片来源:58同城
从用工层面来看,一些变化正在发生。同样上述报告显示,2023年三季度,普工的平均招聘薪资为11038元,环比增加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杨弃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