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南部的布莱斯韦克(Bleiswijk)小镇上一个工业园区的小小厂房里,有一家名为翅膀的出版社(Uitgeverij Vleugels)。11年来,从这里诞生了来自150位作者的250多本书,大都以外国文学为主,算不上多产。可是,如果我告诉你,出版社从头到尾就只有一名员工呢?




一个人就是一条流水线



创始人,也就是这唯一的员工名叫Marc Vleugels。一本书籍从密密麻麻的文稿到送入读者手中的全部流程,就是Marc的工作。


首先,他会亲自挑选文本,大都是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文学中仍未被翻译成荷兰语的作品。在与版权方订立了合同以后,他便会寻找合适的译者。Marc十分看重翻译的工作,他会选择已经成名的译者或是非常有天分的年轻人。这之后,便是Marc与译者之间像乒乓球一样来回的批注与修改,这个过程通常会持续至少三个回合!他还会用电脑对最终的文本进行排版,这些步骤都完成后,书就可以提交印厂下印了。



可是人们要如何知道新书呢?Marc会将新书信息上传到自家网站,同时发布给一家大型外部书商,印在他们的小册子上,通过邮件和社交媒体进行推广。现在,Marc收到了大约25000人的订阅,希望能够及时获得翅膀出版社的出版信息。就这样,每天都有订单来来往往。



Marc一个人,既是策划编辑,也是营销编辑,既是校对,也是设计。为此,他有一份紧张的“时间表”。不过,合同订立时的周旋、文字修订时的较真,甚至书的厚度,都让出版时间充满不确定性。也因此,Marc不会给自己制定“死线”,而是可以等书籍100%准备好了才出版。毕竟,一本好书值得等待。


字体是语言,文学是翅膀



17岁的时候,Marc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杂志,20多岁他就已经在做书了。不过在创办翅膀以前,Marc从事的是平面设计和字体设计,还获得过莱比锡最佳图书的金奖。他将自己出版社的所有设计都包揽下来,却不仅仅是因为擅长,也是小小的“叛逆”。他认为现在世面上的书籍大都有着花里胡哨的封面,或是与图书内容毫不相关的图案,于是他干脆只用利落的字体标识让人们一眼注意到书名和作者,不再添加任何装饰,这反而让翅膀的书凸显出来。“字体就是我的语言!”


在Marc15岁的时候,他读到了鲍里斯·维昂(Boris Vian)的小说《空心人》,书里会说话的动物、会飞的孩子,和会感觉到疼痛的植物向他展开了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的奇异世界。现在,他愿意用自己的力量把那些曾经带给他持久想象和感动的文学作品带给更多人,也让那些因为印刷量下降而被大型出版社放弃的书籍带到人们面前。这之中,有人们耳熟能详的诸如杜拉斯、纪德,也有当代作者如Julia Deck和Caroline Lamarche。



工作室中一些老工具


闲暇的时候,Marc 喜爱收集老物件,这其中就包括几台1900年代的机械印刷机。老古董们一年只干一次活儿,由Marc收藏的铅木字模做版,他自己充当蒸汽机,印刷一本不超过20页的小诗集。或许哪一天,你就能在书店里看到这样一本书呢。


工作室里来自中国的铅字


以下是一善书店与Marc的对话:


Q=一善书店,A=Marc 



Q:我对“一个人”出版社的理念感到印象深刻。你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从计划一本书的最初阶段到销售的整个出版过程吗?


A:首先,当然要有文本,我自己选择的文本约占70%,其余的来自翻译家和作者的提案。我选择的文本主要是从尚未翻译的现有书籍中挑选出来的,这些书籍通常是我在工作中发现的,也包括新书,通常是法国、德国或西班牙的书籍。我还会从提交的原始荷兰手稿中选择一定数量的书籍。


当一本书要被翻译时,我会为这本书选择合适的译者。我只和有名的译者或非常有才华的年轻译者合作。对于大多数语言,他们可以用一只或两只手数过来。如果书不太厚,翻译通常会在六个月内完成。在我收到翻译后,我会阅读翻译并评论。这些评论可能是拼写更正或编辑评论。译者会处理这些评论并给我发送翻译的新版本。我会用反复编辑和校对过的版本来完成书籍设计的工作。在所有这些都处理完之后,书就可以送到印刷厂了。在确认印刷厂的彩样之后,再次进行仔细审查,书籍印刷就交付完成了。这通常需要三个星期的时间。之后,我会将书放在出版社的网站上和一个主要的外部图书供应商网站上,通过邮件和社交媒体,我能够联系大约25,000个希望了解出版社动态的人。从那时起,订单开始进来,并开始每天发货。


Q: 你对于选择出版的书有偏好吗?我看到你网站上的大多数书籍都是法国小说。每年你是否有具体或更长远的出版计划?


A: 我每年出版超过20本书。其中一半是从法语翻译过来的,其中一半是旧作品,另一半是当前的作品。我追踪一些当代作家,例如法国的Julia Deck、Olivier Rolin和Caroline Lamarche。来自阿根廷、定居在法国的Ariana Harwicz;以及来自荷兰的Chrétien Breukers。25%的出版物是诗歌。此外,还有一些已故作家的作品,如Thomas Bernhard(12本)、Marguerite Duras(5本)、Christine Lavant(3本)、Paul Valérie(4本)、Guillaume Apollinaire(6本)和André Gide(4本)


这形成了一个高质量的组合,目前已经出版的有250多本,许多读者完全信任我们的书。Vleugels的书都是完全相同的尺寸,这就是为什么书店和读者经常把它们一起放在书架上的原因。


Q: 由于你的工作非常依赖于自己,包括与作者互动、设计工作、印刷和销售等多种工作,你是如何管理这么多琐碎的任务的?你每天的日程是否很紧张?


A:是的,我的工作涉及到很多不同的职业。这通常会导致一份庞大的“待办事项”清单,但由于我不设定截止日期(因此可以延迟书籍的发布,直到一切都达到100%满意),这是我可以接受的。我甚至设法始终在一周内回复作者的提案。荷兰每年出版约20本书的出版商通常有3~4名员工,并且还外包更多的工作。然而,通过将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也能够出版其他出版商无法盈利的书籍(和诗歌)


Q: 我注意到大多数封面都是字体设计,很少有插图或照片。这是故意为之,还是由于预算、时间等限制的替代选择?


A: 这是有意为之的,如今带插图或照片的封面在业界是默认的。当你在书店看新书时,你会看到五花八门的图片封面,不幸的是,这些封面通常带有不相关的图像,标题或作者通常只能在仔细看第二眼时才能读清。我的书在其中脱颖而出。排版是我的语言!图像应该是一种补充,而不是壁纸一样的装饰。



Q: 谈谈那台老的印刷机。这台机器是机械的还是电子的?你通常在这台机器上印刷多少书?你还在使用这台老印刷机吗?


A: 我有几台大约1900年左右的机械印刷机。最大的一台是来自1910年左右的布鲁塞尔的朱利安(Jullien),重约两吨。它曾间接由蒸汽发动机驱动,现在我是这台机器的引擎......平均每年,我会在这些印刷机中的一台上使用我收藏的铅字和木字体印刷一本小版本的书(最多20页)



Q: 你在进入出版业之前从事过什么职业?


A: 在进入出版业之前,我在印刷业、平面设计(在莱比锡荣获世界最佳图书金奖以及其他一些奖项)和字体设计(例如为荷兰教育、文化和科学部门设计字体)方面有过工作经验。



我在20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制作书籍,事实上,我在17岁时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杂志。即使现在,我仍然作为一名平面设计师工作,主要为我自己的出版社工作,同时也为商业客户提供服务。但重点越来越多地放在出版上,因为我越来越倾向于内容而不是设计。内容是永恒的!我11年前开始Uitgeverij Vleugels(我的出版社)是因为我看到现有的出版商正在放弃一些我想要引入荷兰市场的待翻译书籍,更大的出版商没有出这些书,因为由于印刷量下降,他们认为这没有意义。然而,由于我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我可以制作它们。


Q: 与我分享一些你在工作中曾经遇到的有趣故事?


A: 几年前,我想要出版莫里斯·庞斯(Maurice Pons)的《夜之乘客》(1960)的荷兰翻译,这是该书首次被翻译成荷兰语。管理庞斯版权的法国出版商不知道这本书,最初否认拥有该书的版权。在荷兰出版后,我发现它在法国再次上市。不幸的是,封面上的图片与内容根本不符。在书中,有两个人驾驶一辆特定的汽车。在新的法国版封面上,有一张三个人坐在另一辆车里的照片......


Q: 除了工作,你生活中有哪些爱好?你最喜欢的书是什么?


A: 除了工作,我还有家庭生活,喜欢艺术,并且热衷于收藏文艺复兴时期的书籍和15~17世纪的古董。不应该问一个出版商关于他最喜欢的书(孩子)!但如果我不得不说点什么,那就是那些将我带入文学的作者的书,例如约伦·布劳沃斯(Jeroen Brouwers,荷兰语)和鲍里斯·维扬(Boris Vian,法语)


Q: 荷兰的阅读环境如何?我注意到荷兰有一项保护出版业的政策,即图书的固定价格。这是真的吗?年轻人现在是否喜欢阅读?你的读者主要是谁?


A: 荷兰的图书市场正在迅速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阅读英文,焦点也从文学转向了青少年读物。因此,我所从事的市场正在收缩,而青少年读物市场则增长迅猛。我的读者主要是年长读者,但幸运的是,也有一批慢慢增长的年轻群体,他们正在发现并欣赏我出版的书籍。关于图书的固定价格(图书的前两年),荷兰设立这一政策是为了使小众书籍也有机会。通过不以较低价格提供畅销书,出版商和书店可以利用这一利润也为小众书籍提供服务。实际上,这只在某种程度上奏效。许多出版商和书店选择只提供畅销书。


Q: 如果有人让你为中国的孩子推荐一本书,您会推荐哪一本书?


当我15岁时,我读了鲍里斯·维扬(Boris Vian)的《心脏窃贼》(L'Arrache-coeur)。他向我展示了与你成长的那个世界完全不同的、虚拟的世界。阅读那本书引发了我很多思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善Kids(ID:xxddkids),作者:十月,采访:周志轶,摄影:毕小渔,插画:李雅雯,编辑:周志轶,编辑助理:张雅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