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买是一位女神,她的生活中从不缺少颂歌和赞美。
孟买从不向任何人发出召唤。相反,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在赞美它。
孟买之美,既来自建筑,亦来自城市风貌,欣赏她只能靠步行。
孟买的每个纪念性建筑,都是独一无二的,并非由于它自身的构架,而是由于它与众不同的含义。
维多利亚火车站、高等法院、市政厅、孟买大学、威尔斯王子博物馆……长达近三个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让孟买的建筑带上了浓厚的维多利亚色彩:白黄灰的砖石结构、尖尖的房顶和角楼、巨大的拱门和游廊、又高又窄的窗户,每栋房子都像贝壳般层次复杂,却又轮廓鲜明,格局精致,无不让人联想起英伦贵族的厚重、傲慢,以及难掩的装腔作势。
孟买的地标性建筑哈吉·阿里清真寺(Haji Ali Mosque)。孙佳 摄
威尔士王子博物馆。孙佳 摄
有趣的是,这些厚重繁复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在孟买的晴朗蓝天下,远比它远在伦敦的同胞兄弟们要轻盈明快得多。
孟买的地标性建筑,还有哈吉·阿里清真寺(Haji Ali Mosque),它也被称为哈吉·阿里墓(Haji Ali Tomb),是为纪念穆斯林富商哈吉·阿里而建,哈吉是穆斯林对去麦加朝觐过的信徒的尊称。传说哈吉·阿里散尽家财去麦加朝圣,却不幸在途中溺水而亡,但尸体奇迹般地被海水冲回孟买岸边,也就是清真寺所在的位置,他的崇拜者在此处修建了清真寺。
清真寺建于阿拉伯海上的一个小岛上,只有在退潮时才可以通过长堤步行入内,涨潮时潮水会淹没长堤。这时,清真寺如同漂浮在海中,成为孟买的独特景观。
一、印度“华尔街”与贫民窟
在孟买,你能看到印度教神庙、清真寺、基督教大教堂、佛庙、被称为“印度的华尔街”的达拉尔街、全印度最好的饭店、俱乐部、夜总会和商场、最前沿的印度艺术和文化,还有五颜六色的宝莱坞海报。
孟买的高档酒店位于海滨大道沿线,图左是最负盛名的泰姬·玛哈尔酒店(Taj Mahal Palace)。孙佳 摄
繁荣华丽的背后,也有着无法回避的尴尬风景——亚洲最大的贫民窟达拉维(Dharavi)就位于孟买,它是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的实景拍摄地。
这道尴尬的风景来源于孟买令人咂舌的高房价。
2023年的数据显示,孟买的房价排名全球第八,一平方米的均价达到了人民币7.5万元。对涌入孟买的乡村贫民来说,在孟买买套房子无异于天方夜谭,贫民窟成了他们的无奈选择。而被城市上层阶层所排斥的低种姓者,由于无法购买和居住公寓,也只能在贫民窟里生活。
贫民窟没有供水供电排污系统,更谈不上绿化设施,加上数量过于庞大,政府也无力一步到位补偿居民进行房屋重建,而商业机构如果要收购土地,常常需要面对冗长的司法程序。即使居民收入提高,也觉得将钱花在改善居住环境上不划算,加上不少人在贫民窟有自己的小工厂,搬离到公寓会造成管理不便,于是就这么一代代在贫民窟里生活下去。
还有,贫民窟生活成本很低,又是税收盲区,无数家庭作坊在这里可以得到廉价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一旦搬迁,自己的产业就难以继续发展。因此,大多数居民并不愿放弃目前的生活。
贫民窟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并非跌到谷底,他们会得到水电补贴,孩子可以受到义务教育,只要年满18岁并在城市居住满5年,就能申请一张选民证。数目庞大的贫民窟选民是政客不敢忽视的政治力量,每逢竞选时,都会有政客到贫民窟亲切访问以博取人心。
2007年,孟买政府同意地产商收回达拉维贫民窟的地皮,并规定满足条件的贫民窟住户可以住进新公寓,竟受到了众多住户的强烈反对,政府只好作罢。老百姓不同意,地产商就不能强行征收——虽然这点很民主,但也让孟买可开发的地皮越来越少,房价越来越高。
1981年后,进入孟买的农村人口减少了,但贫民窟内部的人口增长仍然很快,贫民窟总数达到了80多个。近两平方公里的达拉维贫民窟,密密麻麻居住着一百多万人。
据印度政府统计,60%的孟买人生活在贫民窟,也有统计学家认为是70%,因为政府没有把街边居住的约100万人计算在内。
在孟买的一条人行道上,我看见一位瘦弱的女性,蜷缩在地一动不动,不知道是病了还是睡着了,无数人和车经过她身边,却没有人停下来看她一眼。像这样一无所有躺在街头的女人、老人和孩子,难以计数。
孟买街头躺在地上的女子。孙佳 摄
二、棚户区的印度梦
公路边,常常能看见用木料和帆布建成的简陋棚屋,不到三四平方米的面积里挤着一家人,棚屋大都不到一人高,人在里面只能或坐或躺,薄薄的帆布更没有私密性可言。在没有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的棚屋区,只要遭遇雨季就面临一场灭顶之灾。
一个小小的棚屋,有时候竟住了一家好几口人。孙佳 摄
比简陋棚屋略好的是一种两层矮房,只有上下两个房间,加起来不到十平方米,楼下是厨房,楼上是卧室,睡觉时得通过梯子爬上去。
住在这里的居民,是社会的边缘人,但他们也并不威胁任何人,街道就是他们的家园。
他们大部分从事最脏最累的活——洗衣、修路、清理下水道、收破烂儿、当出租车司机和保姆、开各式各样的手工作坊。可以说,没有他们让富人享受着廉价的福利,孟买就无法运转。
洗衣工很常见,不少人都干这份工作。孟买最古老的洗衣场叫“都比·嘎特(Dhobi Ghat)”,印地文意为“洗衣人的码头”,“Dhobi”是洗衣匠的种姓,属于印度的最低种姓首陀罗。
都比·嘎特据说有八百多个水池,同时可容纳数千人洗衣。我到达时已是黄昏,洗衣服的人并不太多,在清晨才能看到人声鼎沸的洗衣景象。
走进露天洗衣场一看,发现它很像一个“城中城”,除去洗衣匠外,还有烫衣工、送货工以及他们的家属。印度政府统计过,在这个潮湿的洗衣场里居住着近三千人。
都比·嘎特洗衣场。孙佳 摄
日出时,他们从孟买各处取来数不清的脏衣服,在浑浊的水里一遍遍浸泡,对着水泥池子的墙壁“啪啪”摔打,弯腰用刷子刷去污渍,晾干后再把煤炭放进老旧的生铁熨斗,把衣服铺开、上浆、熨平,最后赶在日落前打包送往家家户户,并能保证连一块手帕都不遗失。每个洗衣匠每天大约可以洗两百件衣服,酬劳大概在一百卢比左右,烫衣工一天能烫五百件衣服,而在孟买的夏天,最高气温可以达到四十度以上。
这种令人惊叹的高效率背后,是低种姓者逆来顺受的艰辛。低种姓者只能从事脏活累活,如洗衣服、扫厕所、养牲畜等,并且世代相传几乎不可改变,就像“Dhobi”种姓者只能洗衣服,就连未出娘胎的孩子也注定要当洗衣匠,他们降生在这个细菌滋生的洗衣场里,孩提时期就跟随父辈在水池里劳作,脊背被烈日晒得焦黑,双手被碱水泡得肿胀。
洗衣场的一角,一个年轻的洗衣匠累得躺在脏衣物中睡着了,不远处,几个受不了酷热的洗衣匠脱得只剩一条裤衩,在洗过衣服的灰白污水里洗头洗澡。
三、梦与噩梦同台燃烧
孟买是印度最富有的城市,也是不平等现象最严重的城市。
这个贫富差距的城市,也孕育着极其丰厚的希望。印度著名的企业家塔塔、阿姆巴尼斯、格德勒斯都发迹于孟买,他们的成功让孟买的吸引力更大,不光有从乡村和小城镇而来的印度人来此淘金,这座城市甚至集中了大约60多个国家的侨民,成了世界民族的大熔炉。
孟买欢迎任何人的到来,它的双臂是张开的,就像孟买的弗洛拉喷泉(Flora Fountain)上那座女神雕像一样。那是罗马神话里的春天与鲜花的女神弗洛拉,她手拿花冠,微笑着凝望远方。
孟买被比喻为“金翅鸟”,传说金翅鸟极难捕获,只有百折不挠的勇士才能得到它的垂青。而一旦它落在你的掌心,便会带来难以置信的好运。
来自不同阶层的异乡人,为了追逐那只金翅鸟,都在巨大如海的孟买漫游。
在孟买,就算你身无分文,这里也处处有宝藏。
孟买庇护那些自愿来到此地的异乡人,他们在此又找到了一个家乡。
少了异乡人,孟买也就不成为孟买了。异乡人索取的是孟买送给他的梦,他愿日日夜夜被梦神之手轻拂。
定居纽约的记者、作家苏科图·梅塔,在他撰写的调查实录《孟买:欲望丛林》中,将这座奇幻的城市比喻成“欲望之城”“罪恶之城”。它承载着财富、繁荣、梦想和激情,也包含着罪恶、欲望、恐怖、和贫困。寻找幸福的舞女、收黑钱的警察、穷凶极恶的帮派杀手、光怪陆离的宝莱坞电影圈、流落街头作着诗人梦的少年,每一种人,每一个人都在孟买街头生动有力、残酷真实地生活着。这些异乡人,寻找希望,面临诱惑,试图寻找自己的生活位置,最终迷失在这座拥挤的城。
孟买的阿拉伯海边,一个凝望夕阳的年轻人。孙佳 摄
我在孟买看的最后一个景点,是地标性建筑CST(Chhatrapati Shivaji Terminus)火车站。CTS这个名字在1996年才被叫起,Chhatrapati Shivaji是孟买马拉塔族的英雄,在此之前,它名叫维多利亚火车站(Victoria Terminus)。
维多利亚火车站。孙佳 摄
CTS也是印度最繁忙的火车站。孟买的高房价让很多人将家安在郊区,班次频繁且贯穿南北的火车成了几百万人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火车的运营时间也足够长,从凌晨四点足足到凌晨十二点或一点。因为乘客多且停站时间短,所以火车有门也不关,挂在车厢外的乘客成了印度一景。
无数异乡人在晨间匆匆而来,又在夜晚匆匆而去。日复一日,他们从不同的村子,源源不断地来到孟买。他们日复一日搭乘着拥挤的交通工具,到工作的狭小办公室里坐上八个小时;他们忍受着浓厚的汽车尾气和糟糕的水质,甚至居住在没有自来水和厕所的贫民窟中;他们虽然生活在海滨城市,但大多数人唯一接近大海的时间,是周日傍晚在垃圾遍地的海滩上的短暂散步。
四、留在孟买?
人们为什么还要留在孟买呢?
苏科图·梅塔也在他的书里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他同时也做了解答:“是为了终有一日,像塔卡尔家一样,你的长子能在米拉路上买下两间房,你的次子能离开孟买,去更好、更远的地方,譬如新泽西。你如今吃的苦是对未来的投资。如蚁群一般,这里的人们牺牲了个体的享乐,只为他们的家人、他们的族群能继续向前。大哥努力挣钱养家,资助弟弟妺妹,得知兄弟对计算机感兴趣、可能去美国发展的时候,他是如此欣慰。弟弟能过得更好、走得更远,让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还有意义,还有奔头,他每一天冒着酷暑、向无心购买的商家推销仿冒的姬龙雪香水就不算白费。”
即便有乡亲在孟买一败涂地的故事传遍了乡野,人们依旧怀揣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源源不断地从乡村来到孟买。他们告别了种有芒果树的庭院和抬头可见的青青群山,咬牙忍耐着摩肩接踵的火车厢,来到这个人流如潮的地方,想搏一搏自己的命运。
在此之前,谁也不知道,孟买是消耗青春与梦想的地方还是一座真正的希望之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蜜(ID:dumireading),作者: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