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伍里川,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1月9日晚间,央视播出反腐专题片,披露了中国足球领域反腐案的更多细节。例如,李铁曾说自己最恨踢假球,却行贿300万元当上国足主教练,挂帅国足后马上和俱乐部签下6000万元“保送国脚”的合同。
“浓眉大眼”的铁子人设崩塌后,网友刨出旧事:两年前,在和前国脚徐亮连线时,体育名嘴刘建宏曾说,李铁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品质,就是正直,他没有那么多歪门邪道。
这话今天听来特别讽刺,不怪众多网友揶揄有加。对此,刘建宏回应称:球员时代李铁确实坦诚直率,他曾经代表着中国足球的希望。但我所不了解的是,后来的李铁变了。
看错人,不奇怪。何况,人确实会变的。原武汉卓尔俱乐部董事长田旭东也说:第一次接触假球,想不到是李铁找他,“好像这不是自己心目中的李铁”。
很多人将李铁的沉沦归咎于大环境的恶劣:劣币驱逐良币,好人被逼着学坏。意思是,不要说李铁,谁都有可能在柏杨先生形容的“酱缸”里随波逐流,失去本真。
李铁自己说,他从“最恨踢假球”发生立场逆转的原因,是第一次独立成为一个球队的主教练后,特别想证明自己,在尝到甜头后养成了“习惯”,甚至有所依赖。
首先要说明的是,李铁“买球”“买官”完全是主动行为。这一过程中,不排除有对风气不正的大环境的“屈服”,但主动成为“大环境”的一部分、把大环境变得更坏,是铁子“自选”,没人逼他。
但值得追问的是,假如“前李铁”是正直无邪的,何以没有保持?正直人格在足坛真的行不通?
的确,在主掌中国足协事务的两大领导都成为腐败分子的情况下,留给正人君子的生存空间必然逼仄许多。何况那些明为“人情世故”实则是潜规则的灰黑力量,也很容易影响从业者。“不腐败,心里不踏实”,这恐怕不仅是李铁的心路所现,也是一些在灰色地带徘徊的普通人的真实心理。
说到底,每一个中国足坛的从业者,都可能面临拷问:为了谋求所谓的进步,就必须“牺牲”正直人格吗?就必须出卖灵魂而不能坚持自我?
洁身自好并非不可能。事实上,与李铁同时代的足球人并非都和他一样犯了事,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经受住了这场范围极广的反腐风暴的考验。
“大环境”是很重要,但做什么样的人,自己可以选择。
前国脚徐亮近日更新视频表示,他这些年来之所以敢对“那帮人”还在位时的足协“开炮”,就因为他做好了大不了不搞足球的准备。
考验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正直、正派,敢不敢对命运的主宰者说“不”是一个标准。就这一点来说,徐亮做到了,他连自家俱乐部都抨击过。当然结果是,他才华横溢却在中国足坛一路坎坷。不过他活得潇洒,“我24小时能随时睡得很香,因为我的心不脏”。
2016年执教河北华夏幸福期间,李铁也曾公开炮轰时任国足领队,在全网立下“正直”形象。但现在看来,他的这次炮轰,颇有掌握了足协人脉资源后仗势欺人的意味。这样的“正直”不能作数。
正直无邪的人每少一个,邪气就多进一寸;正直无邪的人每多一个,“大环境”就能干净一点。你是什么样,足坛就是什么样。“时风如此、不得不从”只是借口,装出一副我本天真的模样,更是可耻。因此,“正直派”在足坛的倔强存在,是有意义的,虽然无法大富大贵,也难以“成功”,但给足坛留下一股清流,让外界看到一点希望。
徐亮也感叹现在干事的人越来越少。他愤懑地表示,“人情世故”这些东西是存在着,但中国足球总得有人干事吧?
若果真如此,这才是中国足坛最大的危机,也是李铁案发出的最强警报。不必讳言,足坛的坏风气越来越让正直者灰心失望。要想振兴足球,恢复人心是第一步——前提是对乱象百出的管理机构施以“手术”。
只有遵循足球发展规律,制度化重建足协,消除管办合一、权力集中的弊端,正本清源、规范管理和用人,才能释放最大决心和善意。唯有让想干事的人看到希望、获得重用,让小人“靠边站”,中国足球才能走出“腐了又腐”的怪圈。
一切希望都系于一件事:按照顶层设计,真正向纵深推动足球改革。
陈戌源忏悔时说了一句大实话:“看了改革发展方案,有一种畏难情绪,觉得我在足协任上,很多事情我做不了。”于是他转而与某些前任一样豪赌世界杯,想以国家队参加世界杯的幻境,证明“陈戌源很有本事”。
这也从细节上表明,昔日足协辜负了中央的厚望。足球改革大计在足协这一层就已经被搁置、落空,遑论进入深水区?
只能吸取此中教训,从头再来。除此我们别无选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伍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