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由,干杯。”

这是《人民的名义》中丁义珍在出逃至美国的飞机上时,得意洋洋所说出的话,可电视也是现实的反映。

在当时,中国光出逃在外被抓捕回国的经济罪犯就多达三千余人,还未被抓捕的贪官人数更是不计其数,就是为了躲避法律的惩罚。

2014年,中国开展了一场名为“猎狐行动”的抓捕海外贪官的行动,而行动的首要目标就是一个名叫高严的人。

作为建国后级别最高的外逃贪官,从他出逃开始到锁定目标,筹备了整整十二年。

那么身居高位的高严,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向贪污的深渊?

转变迅速的性格

1942年,高严出生于吉林榆树村的靠山屯内,因为地多,高严的父亲还是一名老师,所以高家在屯子里的家境还算不错,吃穿上面没有什么拮据的,自然主要把精力放到孩子的读书学习身上。

可能是因为父亲是老师的缘故,高严从小学习成绩就很好,屯子里的老师们都说高严以后能当大官,而苦不苦只有高严和他的邻居们知道。

屯子里的老人们后来回忆起来说道:“经常都能听见高严他爹晚上还在打孩子的声音,还说不好好读书就要把他牙掰下来,不过好在高严还是把书给念好了。”





说起高严的父亲,大家的印象里是一个老派读书人的形象,个子不高,比较认死理,但说起话来倒是不慌不忙的,在遇见乡亲们的时候,高严的父亲也会十分热情的前去打招呼。

受到父亲的影响,高严也是一个看起来蛮内向的孩子,很多时候在路上遇见的乡亲们,也只是赶快喊声“大娘好”,就立马扭头跑开。

不过村子里的人都蛮喜欢这个孩子的,文绉绉的,学习成绩还好,都说高严父亲命好,有这么个省心的孩子。

但随着高严的父亲前往了别了村庄教书,高严也一同离开了靠山屯。



凭借着自己优异的成绩,高严考上了长春电力学校,在热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学习。在当时,由于东北是国家的工业重地,自然是有着不少的工业工厂,像高严这样的专精人才,在当时算得上是稀缺人才。

1962年,经过三年的学习,高严从学校毕业了,得益于那个时候包分配,高严在毕业后直接就被分配进了吉林热电厂进行工作,而这个热电厂可不一般。

吉林热电厂作为建国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产物,是当时的重点工程,无论是工业设施还是配套系统,都是相当的完备,可以说是当时整个东北最好的热电厂。

高严能在一毕业就分配到了这里,由此可以看得出高严成绩的优秀。



根据高严的官方简历记载,在这里的高严很快就得到了升迁,仅在入职后的第三年就担任了热电厂的团委书记。

1969年担任起了热电厂化学分厂的党支部书记,1974年初就担任起了热电厂革委会副主任。

这样看来,高严几乎每隔三年就是一个大跳,一路连任至了革委会副主任,可这样真的只是因为自己的能力突出吗?



根据当时高严刚入职热电厂时,和他一同工作的刘姓女职工回忆道:“高严我俩当时倒班,我对他印象可深了,天天笑嘻嘻的,能说会道,可会来事了。”

而问及厂内的其他和高严有接触的工友时,和刘姓女职工的说法也大差不大,都是在说高严是个能说会道的人,经常喜欢和领导们混在一块。

这样看来,高严在从他离开靠山屯参加工作之后,他的性格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从先前一个害羞内向的小伙,变成了一个外向且热衷于社交的青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简直判若两人。

我们并不知道是什么契机促使了他性格的转变,但至少知道他接下来是如何一步一步走进深渊的。



迈向腐败的深渊

1975年,高严被调任到吉林省的电力工业局担任副局长,此时的高严还是一个肯办实事的好官。

在高严刚上任时,是六把手,排到最末位的一个副局长,可以说好多累活都是交给他来做,但高严并不过多抱怨,都是认认真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

在高严任期内,由他亲自指挥负责了吉林热电厂的扩建工程,高严直接吃住都在工地照看着,不仅整个施工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意外,甚至还比预定交工日期要早上了好多天。

得益于热电厂扩建工程的出色表现,高严随即被委派去负责指挥通辽地区的总发电厂建设。



在当时,通辽这样的高寒地区去安装发电厂的先例是没有过的,而高严敢为人先,带着队伍便是在通辽扎了下去,再次比预定工期提前完成任务,当时的多家媒体对高严大肆夸赞,并将通辽发电厂称为“高寒地区的明灯”。

有了以上政绩,高严的升迁之路直接是一路绿灯。1986年,便从原先的最末位的副局长,一下转成了正局长,随后在1992年又担任起了吉林的省长。

50岁的省长,做官做到这个位置上,可以说是已经坐着火箭升迁了,再往上升的话就是副国级了,可以说是不少人一辈子都升不到的位置。

而高严也在这迅速的升职之中,逐渐迷失了本心。



1995年,高严被调任至云南担任省委书记。

在刚到任云南后,高严就给当地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发放了“高原补贴”,也将他们的工资提高了几百块,一时间不少公务员都对这个新上任的省委书记有着不少好感。

可在高严担任云南省委书记的第二年,就收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笔贿赂。



一个来自香港的的公司总经理韩某,找上了高严,声称:早有听闻云南的红塔集团的卷烟驰名全国,十分想和红塔集团合作,希望高严能够帮个忙搭线联系一下褚老总,韩某亲自请客。

而实际上,高严和褚时健都没有去参加什么“宴会”,高严只是给褚时健递了一个口信,“希望能对韩某的生意多多照顾”。

于是韩某得以和红塔集团的一个下属公司合作,签订了一万两千八百箱的卷烟成交书,而韩某更是从中获利了九百多万港币。在此事后,韩某也是“讲义气”,直接给高严了两万美元,当做他的介绍费。



而高严在起初拿到这笔钱时,心里是非常忐忑的,他清楚韩某这样的行为构成了什么意义:行贿。

“反正他是香港人,都说要回归,但这不还没回归吗,境外的钱,应该没事,应该没事。”

怀着这样的侥幸心理,高严收下了这笔钱,在收下后的那段时日里,高严每天都胆颤心惊,生怕事情暴露,被人发现。

可直到褚时健出事,被免去红塔集团董事长之位后,高严还没有被人发现,这让他的胆子逐渐大了起来,“我是省长,没人敢查到我头上。”



在这之后,高严又再次和韩某联系了起来,没了褚时健,但有接替他的人嘛,于是高严又和接任褚时健的人取得了联络,再次做起了卷烟生意,高严从中获利近两百万港元。

此时高严发现,原来自己的权力可以这么大,即使是自己收受贿赂,也不会被人发现,也没人去怀疑他。

“权”与“色”是分不开的,在权力的极度膨胀下,他的欲望也开始了膨胀。



在高严上任云南省省委书记后,他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高严在饭局上结识了云南电视台的美女主持人,杨姗。

对于这个东北汉子来说,这是他首次长时间和一个南方的姑娘接触,南方女性独有的水灵的温柔让他迷醉,杨姗作为一个女主持所独有的自信和大气也让高严挪不开眼睛。

可杨姗也不是“泛泛之辈”,她一眼就看出了高严对于她的青睐,杨姗作为这么些年的主持,她当然清楚一个省委书记的力量有多大,如果能够上“高严”,这对于她来说无疑是一大助力。

于是在饭局上的杨姗也对高严暗送秋波,两人眉来眼去之下,自然而然的就腻歪到了一块。



1998年,高严担任国家电力公司总经理,在调任北京的日子里,高严和杨姗两地分离,这让高严每日都魂不守舍的,在工作也没法正常进行下去,于是高严决定把杨姗给接过来,哪怕离近点也好啊。

但考虑到这里毕竟是北京,“不太安全”,于是高严将杨姗安排到了上海的一栋别墅内。

这栋别墅价值六百多万,光装修就花了三百万,甚至高严还拿出了公司的钱,来负责管理费用,真是将国家的财产当做“自家”的了。



而杨姗在上海的食宿费用更是高达每天一万元,就这样高严还是不满意,又花了三百多万在上海买了一套豪华住房,来当做他的“行宫”。

就这样,高严每次都是以“前往上海治病”为理由,跑到他的“行宫”里,和杨姗缠绵在一块。

甚至到后来,身为总经理的高严直接就不返回北京了,就和杨姗一块躺在床上,用手里的电话来遥控北京国家电力公司的工作。



而高严的行径更不止于此,众所周知,国家为了防止高级干部中出现以权谋私的情况,特地要求国家干部子女不得从商。

而高严却置若罔闻,不仅将自己的儿子高新远安排进了电力系统内部担任经理,甚至还利用自己的职权,来帮自己儿子去为他人承揽工程。

仅1998年到2002年四年间,高新远就从中获利了多达一千多万,涉及了多达六个企业。

除此之外,高严还把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安排了进去,对着些亲戚们都十分“照顾”。在高严的帮助之下,各个都是“钱程似锦”,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暴露


2002年7月,有关部门终于注意到了高严的反常举动,随即便对高严进行了秘密调查,但在向高严的秘书了解问题时,被高严敏锐的察觉到,国家有可能要对他下手了。

随即高严立马联系了自己的情妇杨姗,迅速进行资产转移,在后来光是被查出拦截到的资产就有五百多万元,还有大量的黄金等贵重物品。

9月,高严独自一人,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成功出逃,而高严的出逃对当时的国家电力公司造成了重大的打击,当时刚刚上市不久的两家子公司股票都遭到了惨重下跌。



可高严出逃之后,到底前往了哪里,这没人知道。在一开始的机票上显示的是前往了美国,但随后高严便换了身份和护照,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

但国家始终没有放弃对他的追捕,2014年,随着“猎狐行动”的展开,终于得知了高严此时就躲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政府也表明态度愿意配合国家进行抓捕,并对躲在澳大利亚贪官的资产予以冻结。

但时至今日,高严始终没能落入法网,作为1942年出生的高严,出逃的时候是60岁,此时的他已经是年逾80岁,是不是还活着都难以断定。



但即使是活着,恐怕这个年龄的高严也已经是疾病缠身,难以再自由活动了,不知道这个地步的他有没有后悔,想过要返回祖国。

2004年,高严的儿子高新远以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高严的父母也在这一年与世长辞。

但由于孙子坐牢,儿子外逃,之前的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们在高严出事后都唯恐避之不及,高严的父母在临终之时竟落得无人送终的地步,实乃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