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之前要对自己进行评估

最近,一个美国街头流浪汉的视频流传甚广,在视频中,被采访者声称自己复旦大学毕业,来美国读到博士后,在90年代就开始在华尔街工作,但最后因精神问题流落街头.....

随后,该男子很快被确认身份。其姓氏为孙,85年被复旦大学天才少年班录取攻读物理学,后来到美国,和搜狐创始人张朝阳是同期留学生。

这个视频的主人公令人同情,但事件爆火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是因为猎奇心态,以及一部分仇外群体在看到社会精英流浪美国后所产生的虚妄满足感。

我觉得大可不必这么狭隘,任何国家这样的情况都存在。所以我想聊聊更深层的原因,以及出国定居后,我们每个人会面临的问题和处理方式。

我在国外生活时,在自己和身边朋友的经历中,经常听到某人精神出问题的案例。而且这种事情主要发生在留学生身上。

在我所耳闻和搜集到的新闻报道事件中,留学生出现自杀、崩溃等精神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亮点:一是情感纠纷;二是考试压力。

如果您对国内高校的自杀类新闻关注,你会发现原因也基本是这两点。这类孩子一般有个通病,自尊心和好胜心强、完美主义,对失败的承受能力不高。

除了这些表面原因之外,还有更多细节。感情纠纷和考试不及格是“最后一根稻草”,但即使没有这些诱因,很多青年人的精神状态和心境也是有大问题的。

我给大家举一个我知道的案例,这个事在当地也很有名,因为圈子太小我就不说地点了。大致是一个留学生在出租屋里自杀,然后警方开门口,发现污水横流、垃圾遍地。

这个细节很少有人注意,一个人脏乱一点,可能是习惯不好。但是脏到垃圾堆成山,这种严重的自理问题,这很明显就是抑郁了,抑郁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懒。

很多人下意识认为,这是因为国外冷漠、文化不同,甚至种族歧视,造成了这些群体的抑郁。其实这些人并不理解抑郁形成的机制。

多数人,可以说90%以上人的精神问题不是在成年后产生的。一小部分的人是因为器官和身体机能失调,而大多数人则是从小的成长环境造就了抑郁的温床,等成年后由诱因点燃。



所以,多数在国外出现心理问题的人,其实在国内就有了心理问题。他不出国也会在国内出现,大家可以观察我说的对不对。

但如果在国内,有家人照看,尤其是条件较好的独生子女,即使无法康复,也不至于造成严重后果,最坏也就是服用些丙咪嗪一类的抗抑郁药物,对体重和肝功能有副作用。

可在国外,无论你去一个多友好和包容的国家,你都得自理和社交。而抑郁群体最差的就是这点,异域的陌生感很容易造成情感和生活的隔离感,加剧心理问题。

所以我的建议是,任何家长在送孩子出国留学前,一定要看看这孩子有没有心理问题,比如是不是性格孤僻、生活难以自理,这样千万不要送出国。

很多家长不了解这点,反其道而行。天真地认为换个环境自己的孩子就能变好,去国外读书既有面子又镀金,这完全是一种理想化认知。

其实,从我经验来看,我认为大部分中国学生不太适合留学,我指的是那些刚高中毕业或者本科毕业就出国的人,因为我们的教育在独立性上是极度缺失的。

思想方面我就不说了。生活上,我们的教育就没教任何实用的生活能力。你可能会问,学校教这个干嘛?但真实情况是,发达国家基本都会把生活教育作为必修课。

在英国,烹饪被列入了“必修”课程。从2014年9月起,英国7-14岁的孩子,也就是小学到初中,必须学习烹饪,14岁的孩子至少要学会20道菜。

芬兰更是在1998年颁布《义务教育法》。以立法的形式,明确教授儿童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芬兰的家政课从小学开设,而从七年级开始则会成为必修课。



除生活课,更多的是体育课,在体育中人们不仅锻炼了身体素质,更是从小开始就培养团队沟通、合作和面对失败时的信心,这些不只是出国需要的品质,更是长大成人的必备技能。

而这些关键能力,学校不教、家里不教,所有人都在拼命卷考试,做一些早就与时代脱节、用AI软件一键满分的考试题,把宝贵的学习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内卷之中。

这就是为什么各位送孩子出国一定要多留神,最好让他在国内先工作几年看看是否能独立生活,再送出去,以免造成人生悲剧。

当然,我们还得排除一种“精神问题”,就是自己的价值观和身边人格格不入。比如你看到某国发生地震,作为人类的一份子,对生命保持基本的敬畏之心。

然后却发现身边的人都在那叫好,这种情况下你感觉的抑郁、压抑,这就不是你的问题了,这种情况我建议你一定要换个环境。

所以怎么判断自己适不适合出国生活或者留学,要看这两个评判标注:1.是不是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导致生活自理困难。2.内心是否对国外文化和价值观不抵触。

对于我自己而言,其实在大学毕业后,家里就有让我去美国留学的打算。但在大学期间我有过半年的抑郁史,所以我决定先工作几年。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在工作时培养的生活和社交能力,让我在异国他乡能很快拥有自己的圈子,并解决日常问题。在出国前,我强迫自己不点外卖下馆子,做了一个月的饭。现在吃上完全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