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会搞钱的城市在哪?

最近,短视频平台上,关于深圳和杭州谁最会搞钱,引发了一番唇枪舌剑。有人认为,深圳虽贵为第三经济大市,但论搞钱却比不上杭州;反之,有人则表示,尽管杭州历来富庶,但发展势头却远不及深圳。

那么,这两座城市,究竟谁才是中国的“搞钱之都”?


中国最会搞钱的城市

金钱与一个地方强绑定,历史上看并不新鲜。

在15-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远洋探险,掠夺了大量的财富,成为世界最会搞钱的地方。

18、19世纪,新的搞钱之地在美国和澳大利亚,贡献了两座名城。一座叫做新金山,就是今天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一座叫做旧金山,即今天美国的旧金山。

20世纪的后半段,东亚社会也先后贡献了两座超凡的金钱世界。一座是东京,岩井俊二的电影里,称其为“元都”——元是日元的简称,顾名思义,金钱之都;一座是香港,曾几何时,香港人与人之间最高频的词语不是“做人最紧要是开心”,而是“搵钱”(类似于“赚钱”)。

到了今天,深圳和杭州则相继走到聚光灯下,成为了新的搞钱之地。

至于这两座城市谁才是真正的“搞钱之都”,先来看几组数据。

首先,GDP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代表了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总价值。

从GDP总量来看,2012年-2022年深圳GDP从1.35万亿元飙涨至3.24万亿,十年增长140%,GDP全国排名挤掉广州从第四上升至第三。

反观杭州,GDP从2012年7800亿元跃升至1.88万亿元,十年增幅140%,与深圳一致,GDP全国排名从第十上升至第九。



尽管两座城市经济增长都非常迅猛,但杭州GDP实力仍远落后于深圳。

通常情况下,人均GDP也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地区的富裕程度。人均GDP越高,意味着该地区的经济越发达。

按照2022年深杭两地常住人口分别为1766万人和1237万人计算,深圳的人均GDP达到18万元,高于杭州的15万元。

此外,富豪人数也是展现一个地方搞钱能力的指标之一。



根据《2023年胡润百富榜》,深圳共有130位富豪上榜,占总人数的10.5%;财富总和近2.3万亿元,占总财富的10%。而这130位富豪,大部分集中在深圳南山区。

南山区是深圳经济第一大区,也是深圳的科创中心,去年成为广东首个GDP突破8000亿的大区。该区孕育了腾讯、华为、大疆、中兴、迈瑞、金蝶、大族激光、创维、康佳、TCL、传音等众多龙头企业,平均每平方公里诞生一家上市企业,是全国上市企业密度最高的地方。

相比之下,杭州只有79位富豪上榜,占总人数的6%;财富总和近2万亿元,占总财富的8%。

虽然富豪人数不敌深圳,但杭州的财富聚集效应更明显。全国十大富豪中,有4位来自杭州,分别为养生堂的钟睒睒、网易的丁磊、吉利的李书福以及阿里系的马云,这4个人就占据了杭州上榜富豪总财富的半壁江山。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腾讯的马化腾以2800亿身家排在第二名,但从居住地来看,深圳首富已经从马化腾变成了比亚迪的王传福。

另外,最新发布的《2023年世界最富裕城市报告》,也给出了类似的结果。

这是一份关于全球城市财富水平的数据报告,以全球百万富翁(可投资资产超过100万美元)人群来衡量一座城市的富裕程度。

其中,深圳以4.57万位排在全球第24名,比杭州足足多出1.53万人。

尽管杭州百万富翁数量不敌深圳,但过去十年,杭州却以105%的高净值人群增长率位居全球第一,是榜单上增速最快的城市。



这也说明杭州在造富方面的爆发力不可小觑。

如果说顶级富豪只能代表一座城市少部分人的搞钱能力,那么人均存款、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个税收入则能说明一个地方真正藏富于民的程度。

根据各地统计公报和公开数据发现,在住户存款余额前8城市中,已有6个城市超过2万亿元,其中京沪均超过了5万亿元。深圳以2.49万亿排在第五,杭州1.98万亿排在第七。

从住户存款总额来看,深圳高于杭州。

但考虑到深圳常住人口比杭州足足高出529万人,后者人均存款实现反超,以16万元位居第三,超过了广州、深圳这两个一线城市。



相对于住户存款,最值得看的还有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个税收入,它们与居民富裕程度直接挂钩。

2022年,深圳以72718.2元位居广东省第一,是当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2倍;而杭州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281元,比深圳低2000元。

另一方面,个人所得税收入不仅是城市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衡量一个城市中高薪岗位多寡的重要指标。

去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排名前五的城市为: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广州。其中深圳个税收入达到1285亿元,是杭州的2倍多。



一般而言,城市个税收入总量与总部经济存在密切关系,大型企业和机构总部比较集中的城市,个人所得税收入必定会偏高一些;另外,一个城市的高收入群里大都集中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领域。

而深圳不仅是我国民营经济第一城,27家企业上榜民营企业500强,位居全国第二;并且深圳的支柱性产业就是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

总之,从整体来看,在搞钱方面,深圳似乎更胜杭州一筹。

杭州差在哪?

实际上,一个城市的搞钱能力高低,还是取决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

在这方面,深圳和杭州存在显著差别,前者是中国工业第一城,后者是虚拟经济之都(电商之都)。

而制造业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根基与灵魂。郎咸平就曾表示,只有制造业才能够真正创造财富,其他行业都是只是分配财富。

这也点明了深圳和杭州搞钱的差别。

“制造业当家”、“工业立市”是深圳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征。

工业是深圳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50%。2022年,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4.5万亿元,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全部工业增加值站稳万亿规模,首次位居全国城市首位……深圳也首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部工业增加值“双料冠军”。

不仅如此,深圳制造业的科技含量金也极高。

目前,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3万家,约占全省1/3;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累计达到752家,超额提前完成2025年目标;诞生了通信龙头华为、无人机龙头大疆、智能家电龙头创维、电动汽车龙头比亚迪、代工制造龙头立讯精密、激光设备龙头大族激光、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人工智能第一股云天励飞……

从产业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深圳的支柱性产业。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重镇,深圳更是引领整个产业风向,2022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2.48万亿元,占全国六分之一,多年稳居内地城市首位。

而随着我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题。

去年,深圳发布了“20+8”产业集群政策,加速壮大网络与通信、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等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8大未来产业。

当年,深圳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3万亿元,占GDP比重突破4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7.3%。



先进制造业为深圳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即使是在三年疫情期间,全市经济仍然保持较高速增长,展现了强大的韧性。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研究报告2023》显示,深圳营商环境排名全国第一。深圳政府与企业之间,构建的是一种“有事真帮忙,没事不打扰”的良性互动。这种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培植了肥沃土壤,成为了中国老板的“快乐福地”。

更何况,工业领域的造富能力极其强大。

2023年胡润百富榜1241位上榜富豪中,有165位来自工业产品领域,占总人数的13.3%,在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



至于杭州,制造业恰恰是它相对薄弱的环节。

杭州的最大优势在于互联网数字经济。

自上世纪90年代孕育阿里巴巴以来,杭州逐渐成为了中国电商大本营,淘宝、天猫、支付宝、菜鸟等构建了起了强大的电商帝国。

2020年以后,随着直播电商的崛起,杭州成为供应链和运营的大本营,无数的“网红”涌入这里,全国60%的MCN公司聚集在此,总数超过两万家。

传统电商和直播电商给杭州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2018年,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万亿元,达到10824亿元。此后,2019年至2021年,杭州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和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4.69%、13.49%,实现高基数上的高增长。

杭州坐稳“数字经济第一城”。

但这些光环是靠“去工业化”换来的。

2010年,杭州GDP中第二产业占比首次跌破50%,2021年掉到区区29.8%。工业增加值在全国的排名也逐渐下滑,2011年,杭州的工业增加值达到2939亿元,高于武汉的2459亿元;到了2019年,杭州工业增加值4288亿元,已经被武汉赶超。



换句话说,杭州的数字经济虽然狂飙突进,但却是厚此薄彼,用去工业化的代价换来的。

这也是杭州即使数字经济全国无人能及,但GDP仍略逊武汉一筹的原因之一。

制造业上的短板,使得身处长三角的杭州,前有对手后有追兵。

隔壁苏州,以普通地级市的身份排名全国GDP第六,其最大的底色就是工业。南京,这几年通过科技创新,引进台积电,成为芯片新星;2020年,南京首次挤进GDP前十,像是对杭州无声的宣战。

杭州也意识到了危机,大张旗鼓地再工业化。

早在2019年,杭州就提出“新制造业计划”,要形成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双引擎”,再造杭州发展新优势;并确定了工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5万亿元。

具体产业方面,杭州加快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累计招引落地1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490个。

从结果来看,杭州再工业化取得了一定成效。

2022年,杭州第二产业比重已经回升到了30%;工业增加值突破4900亿元,反超武汉。

不过,制造业复兴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