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副中心”这个词,最近在湖南政策话语体系中的含量有点儿高。
先是省委主要领导先后前往衡阳、岳阳两地调研;再是省政府发文向岳阳、衡阳两市下放14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然后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确定了区域协调发展这个主题;同步调整的还有人事,由湖南省委常委谢卫江兼任岳阳市委书记……密集调研、下放事权、人事高配、理论学习,湖南不断加码,不断把聚光灯打到两座省域副中心城市身上。
“一核两副三带四区”,是湖南在2020年底就确定好的区域发展格局。省委书记沈晓明在“两副”之地调研时,提到要“切实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实力和辐射带动力”“让省域副中心城市更加名副其实”。
言语间,看得出岳阳、衡阳辐射带动能力与对全省经济的贡献度还不够,“实”是进一步的要求。
一、加码
作为湖南“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中的“两副”,衡阳、岳阳分居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头雁”的南北两翼。
湖南“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格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湖南“十四五”规划纲要
关于省域副中心,湖南最新的动作是任命岳阳市委书记。12月15日,岳阳市领导干部会议召开,宣布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谢卫江兼任岳阳市委书记,原市委书记曹普华另有任用。
简历显示,1973年出生的谢卫江是目前最年轻的湖南省委常委,曾长期任职国企,这次是他首次主政一方。
而且,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有8人担任过岳阳市委书记,由省部级直接兼任岳阳市委书记,这还是首次。
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近半数省份都在支持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城叔发现,这些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一把手”,由省委常委直接兼任的其实并不少见。
目前,贵州遵义、河南洛阳、湖北襄阳、山西大同、陕西延安、云南曲靖、四川绵阳的市委书记,都是省委常委“高配”。最为“高配”的是江西赣州,2021年1月,已跻身江西省委常委的吴忠琼由江西省副省长改任赣州市委书记,同年11月从江西省委常委升为省委副书记,并兼任至今。
人事“高配”是对地区发展的重视。如沈晓明在岳阳市领导干部会议上所言,“岳阳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地位特殊、作用重要,这次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的调整,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委对岳阳的关心厚爱”。
就在人事任命前两天,湖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体学习,新的“课程表”也定位了区域协调发展。
沈晓明在主持集体学习时强调,由于各地发展差异较大,(湖南)还面临着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不够高、产业支撑力亟待增强等问题。这次集体学习,就是要把面临的几大重点难点问题搞清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除了人事调整与学习主题,近期关于岳阳、衡阳的新动作还有下放事权。
11月25日,湖南省政府发布《关于赋予岳阳市、衡阳市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向两座副中心城市下放14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比如一般项目建设的环评审批权、危险货物港口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审查权限(省级)、涉及人员往来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等,有利当地提高办事效率。
从名目上看,有些权限的下放在其他省份已不鲜见,但在湖南则属“破冰”之举。《湖南日报》对此解读,“下放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是支持岳阳市、衡阳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一步”。
二、突出
密集动作背后,是湖南亟需形成副中心支撑的紧迫性。
从空间上看,岳阳与衡阳,一个在湘北,一个在湘南。前者是全省唯一拥有通江达海的国家一类口岸沿江港口城市,是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阵地;后者是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也是区位优势明显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一直以来,岳阳和衡阳的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在第二、第四的位置。2022年衡阳刚登上4000亿元台阶,根据规划,到2025年衡阳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5500亿元;同期岳阳经济总量为4710亿元,到2025年其地区生产总值则要突破6000亿元。
当湖南省“十四五”规划中首次画出“一核两副三带四区”的区域格局,岳阳与衡阳就被确定好了“二传手”的角色。
湖南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琳曾解释,培育省域副中心城市,就是在长株潭“一核”与其他市州之间培育“二传手”,一方面承接长株潭核心增长极的辐射带动效应,另一方面通过自身放大效应,带动周边和更大区域的联动发展。
从今年来看,“核心”长株潭以及全省的经济增速都表现出承压的一面,“二传手”的表现反而占优。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长沙经济增速没有一次跑赢过全国平均水平,第一季度4.1%、上半年3.3%、前三季度4.6%的GDP增速,都低于同期全国水平。
放眼看长株潭区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也只有一季度的株洲,其他季度株洲和湘潭走出了与长沙相似的境遇。湖南省的经济增速,同样是季季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比之下,岳阳、衡阳的经济增速表现还算亮眼,第一季度双双高于全省、全国水平,前三季度衡阳5%的增速更加接近全国水平,在全省范围内表现靠前。
湖南省委机关刊《新湘评论》旗下公众号文章中提到,“省域副中心城市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协助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发展的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湖南对“两副”的重视程度也在加深。今年3月沈晓明从海南调任湖南后,先后前往衡阳、岳阳两地进行实地调研:
9月在衡阳调研时他强调,“衡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要求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省域副中心城市更加名副其实”。
11月在岳阳调研时也谈到,“岳阳素有‘湘北门户’之称,是国家首批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也是湖南两大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要求岳阳“切实增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实力和辐射带动力,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针对这两场同一主题的调研,《新湘评论》旗下公众号文章认为:打造省域副中心不论是为了填补省会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的欠缺,还是为了平衡省内不同地方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均衡协调的发展格局,最终的目标是围绕实现全域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而努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积蓄力量。
三、主角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湖南走的都是集全省之力优先发展省会的“一核(长株潭)”路径。
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如果对比历年数据会发现,其似乎正经历增长乏力困境。从经济份额上看,近两年长株潭GDP占全省比例连续下跌,从2019年到2022年其在省内经济份额已下降了0.54个百分点。相反,岳阳、衡阳的经济集中度略有上升,同期合计占比增加了0.15个百分点。
当长沙“中部第二城”的地位不牢固,长株潭的经济增速又不理想。关键时刻,湖南希望两个副中心城市能顺势而为,实实在在地成长起来,支撑起全省的高质量发展大局。
近日,湖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胡代松在《湖南工作》上刊发了一篇《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建议》,其中谈到,“两市融入全省战略布局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不够”,以及“两市的竞争力和发展能级还需大提升,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对全省经济的贡献度尚显不足”。
由此,胡代松从规划、产业、创新、开放等四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胡代松提到,湖南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规划目前缺乏国家层面的战略引导和政策支持,可以支持两市在具体的方面主动向上对接中央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比如,支持岳阳申报国家数字化绿色化双化协同发展综合试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破解“化工围江”难题、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形成全国示范。支持衡阳加快增量配电业务改革、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国土绿化等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无论岳阳还是衡阳,都同时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难题。数据显示,衡阳六大高耗能产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38.5%,岳阳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多年保持在40%左右居高不下。如此一来,两地都亟需完成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改造提升。
有破,还得有立。数据显示,衡阳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仅11.2%,岳阳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仅9.0%,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地方的工业经济带动能力,都呈现出不足的状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破解产业高端化不足方面,同样需要岳阳和衡阳深耕细作、强链补链。
创新方面,岳阳和衡阳同样需要补课。《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2》显示,无论是创新服务还是创业服务,两座城市的排名都比较靠后,特别是高能级国家级孵化器岳阳仅7家,衡阳2022年才实现“零的突破”,仅有1家。在新质生产力变革的当下,岳阳和衡阳需要培养出相应的科技支撑力。
建设副中心,是湖南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总体来看,这两座副中心城市既是中心发展的配角,同时又是片区发展的主角——自己首先要打造成一个强有力的“辐射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吴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