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网友的购物经历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表示,“两颗话梅51.2元,确实吃不起。”不少网友表示,“什么神仙话梅啊,按克卖”“我的天,是我吃不起的东西”“吃了可以延年益寿吗”。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
据上游新闻报道,12月27日下午,相关店铺“香港话梅大王”环球港店工作人员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虽然价格较贵,但很多顾客都属于回头客,指名道姓就要这种1600一斤的“特选话梅王”,当天有人一次性买了两斤。
该名工作人员表示,“梅子都是手工一个一个挑的,每个梅子表皮光滑,外观不能有坑,原材料用得比较好。”
随后,上游新闻记者通过电话咨询了一家店铺所在的上海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食品是完全的市场调节价,政府部门不干预,(商家)自行定价。”
图片来源:社交平台
此外,根据网友晒出的图片和小票显示,“特选话梅王”售价均为160元/50克。对此有网友表示,这样的标注容易造成误会,“乍一看以为是一斤160元。”
对商品标签上的售价为50克售价一事,该工作人员表示,“这方面也是没有相关规定,只要写清楚明确告诉你(价格),那就不违法。”
消费者看好钱袋子?“计量单位使用混乱”要注意!有人指名要买,但也有消费者是被“误伤”,话梅一下子就变成了“刺客”。
消费者苦“价格刺客”久矣,那“价格刺客”又是如何“刺”中消费者的钱包的?这背后多少有商家操作不规范的暗影。
其中,“计量单位使用混乱”尤其值得注意。
据封面新闻,2022年6月,江苏南京一女子买话梅,见价签写着19.8元,以为是按斤卖,没成想是按两卖,总价258元直接把她吓懵。
尽管上述商家确有明码标价,不存在强买强卖行为,但多种计量单位不免让消费者的记忆发生混淆。在我们的概念中,通常只有贵重物品才使用很小的计量单位标价,譬如黄金用“克”,钻石用“克拉”。
而作为普通休闲食品的话梅或糖果,暂且不论其包含的劳动价值如何,价格是否合理,单就计量单位而言,恐有误导消费者交易之嫌疑,因为通常称散装食品都是以“500g”或“1kg”作为计量单位。如果商家将话梅的19.8元/50g改成198元/500g,一些顾客特别是老年人,便会变得更加敏感,因为他们更习惯用“斤”作为食品的计量单位。
据了解,2022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了《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规定指出,经营者不仅要在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过程中,依法公开标示价格等信息,而且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另据中新网今年2月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明码定价并不是“挡箭牌”,定价时要考虑商品实际价值,不可随意定价,损害消费者公平交易权。至于消费者,也要“睁大眼睛,看好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