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啊,四通一达是咋活下来的,为啥还没被淘汰?
这个问题我知道答案了,因为今天我就被顺丰总部的公关人员给投诉了,说我侵犯了他们的名誉,还以军事机密为理由要求平台立即删除文章。
我人都给看傻了,看过我昨天的文章来自行评判下,那文章到底是在夸顺丰还是骂顺丰。。。
顺丰不给广告费就算了,还一上班就马不停蹄的提交投诉书,然后到处打电话找人要求立即删除,投诉后2个小时就给删了,这是走特殊通道到处找人才可能有的速度待遇。
这就是顺丰总部花费高价聘请的公关人员,其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让我极度震惊,我估计他们就是机器检索的思维模式,看到任何中性偏负的词汇和公司名连在一起就默认是在喷顺丰,然后就到处找人删,其公关人员并不具备分清什么是好话什么是坏话的能力,单纯看到了几个负面字眼就评估为在说顺丰坏话。
理论上来说公关这个职位应该由情商最高和语文最好的人担任,但看起来因为情商和语文都难以量化考核,这行业浑水摸鱼来入职的人可不少啊。
现在可以回答昨天那个问题了,为什么四通一达还活着,而且还活的那么好。
因为顺丰的苦活累活和研发都是下面的人和外包的人干的,总部的人不负责干这些事。
怪不得四通一达能活那么好。
当年的双尾蝎货运无人机是顺丰外包给四川腾盾公司设计的,并非自己搞的研发,当然顺丰投了不少钱,也找了不少无人机公司研发,但双尾蝎的诞生确实是个意外,和顺丰本身的研发能力是无关的。
就以顺丰总部目前人员的能力水平来看,很明显中国的四通一达还可以长期活下去,而且能活的越来越好。
至于什么军事机密,这理由太扯淡了,双尾蝎光官媒都不知道报道多少次了,知道的人越多越好才是军方所希望的。
为证明这一点,今天我再聊聊所谓的军事机密,双尾蝎算什么,我直接上歼20的制造材料来源。
歼20是中国空军的最顶级大杀器,最高级机密。
但为了减轻重量提升速度,歼20战斗机的机身大量使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使用比率达到了20%左右。
碳纤维可是绝对的高科技,被称之为材料之王,强度是普通钢材的7~9倍,重量只有钢材的1/4,同时耐3000℃的高温和零下180℃的低温,还耐油、耐酸、耐腐蚀。
顶级战机必须使用碳纤维材料做机身,否则绝对不可能获得那么极限的性能。
但美国和日本在2020年对中国采用了碳纤维禁售,不允许哪怕一克的碳纤维流入中国,怎么办?
当然是开香槟庆祝了,美国和日本居然对中国禁售碳纤维,太好了,简直做梦都能笑醒。
因为碳纤维这种所谓的高科技,在中国早就被拿来做鱼竿了。
陈光威,光威集团创始人,在1987年创建了一家没钱、没技术、没设备的三无小企业。
为了活下去并积攒原始资本,光威集团在最开始的时候靠给环球渔具代工赚点辛苦费。
当攒下了第一笔钱之后,陈光威决定倾其所有打造出第一条国产化钓竿生产线,为了能以成本5元的价格来卖10元的鱼竿,而不是只赚那微不足道的代工费。
1991年,陈光威去美国洛杉矶参加了34届世界渔具博览会,他是中国唯一出席的厂商,并顺利拿下了很多国际订单。
1997年,光威集团的鱼竿年产量已经达到了1000万套,为世界第一。
当时世界上出现了一种用碳纤维制造的鱼竿,不仅极轻而且性能特别离谱,最高售价能接近上万,90年代的上万元人民币。
当时卖到国内的鱼竿才十几块一根,好一点的最多也就几十块。
这种最高售价能上万的碳纤维鱼竿不是当时的中国人能买得起的,但在当时的外国很畅销。
最近20年中国的国力突飞猛进,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和90年代末期有了质的飞跃,但外国人这20年来收入基本没啥变化。
所以碳纤维鱼竿的售价只是小幅攀升,如今的中国人看起来好像价格没那么离谱和奢侈了。
但在90年代的时候,这种售价上万的碳纤维鱼竿其利润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和当时卖到国内的那种几十块钱一根的鱼竿简直没法比。
光威集团看上了这个利润,要造碳纤维鱼竿,出口赚美元。
很快光威集团就建成了自己的碳纤维鱼竿生产线,但主材料碳纤维只能依赖进口,从日本东丽集团进口。
即便是从日本公司进口碳纤维,造鱼竿也是个暴利生意,所以光威集团认了。
但碳纤维能用来造顶级飞机这个事很快引起了欧美的注意,对出口到中国的碳纤维实施了限制性政策。
并不是不卖给中国,而是只允许中国买来做民用产品,不允许军用。
光威集团采购碳纤维的时候不仅要被迫签订一堆条条框框,厂方还要不定时派人来光威集团核查,看看光威买来的碳纤维数量是不是和造出来的鱼竿数量对得上。
更过分的是,日本东丽集团还不讲武德,供不供货、什么价格都要看日本的脸色,被称为“通知式涨价,赏赐性供给”。
1999年,陈光威受不了,决定自己研发碳纤维。
听说碳纤维是人类顶级科技,黑色黄金,很难搞?
我不试试我怎么知道难不难搞,而且碳纤维利润那么大,为了这么高的利润也得试一试啊,光威集团的发家路不就是各种试一试才闯出来的。
于是陈光威就招了一些技术员,自己研发碳纤维。
是真正的总部研发,不是外包。
这东西按理说应该是研发不出来的,因为碳纤维技术是顶级科技,制造办法被外国严格保密,买都买不到。
纯粹自研的话,就光威集团那点造鱼竿的技术底蕴,挑战碳纤维?
结果碳纤维确实很难研发,这一研发就是4年,远远超过了光威集团以前新产品研发周期的记录,超高的研发投入耗干了光威集团的家底,陈光威一度把自己的房子都拿去抵押了,以便筹集资金继续研发。
巧的是在2001年,碳纤维“304专项”被纳入了“863计划”中,国家开始集中资金研发碳纤维,以便打破进口碳纤维不允许军用的限制。
师昌绪院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的国防太需要碳纤维了,不能只靠进口,如果碳纤维搞不上去,国防航空就被卡了脖子,拖了中国国防的后腿,我死不瞑目。”
2003年11月,PAN碳纤维独立考评数据第一次第三方盲测结果出炉:6家国内优势单位,无论是碳纤维的强度、模量还是伸长率,没有一家达到东丽公司最低档T300的标准。
也就是说,国内碳纤维的质量不行,无法军用,这个结果让当时的304专家组组长徐坚心情沉重。
然后光威集团的碳纤维研发成功了,产品送来进行盲测。
经检验,光威集团的碳纤维质量达到了东丽公司最低档T300的标准,可以军用。
这意味着我国国防建设所需关键材料CCF-1级(相当于东丽T300)碳纤维,可以自给自足了。
2005年,国家宣布光威集团的碳纤维通过了“863计划”的验收,开了民营企业参与国家科研项目的先河。
没人知道光威集团是怎么研发出碳纤维的,按理说零几年的民营企业研发出碳纤维这种一听就是黑科技的东西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有点天方夜谭,但最终结果光威集团就是研发出来了。
为国家研发出碳纤维的光威集团上了电视,董事长陈光威坐在办公桌旁给拍了照片。
这是董事长办公室啊,和如今的村办企业差不多,就这么点财力积累的企业,把碳纤维给研发出来了?
根据陈光威的儿子陈亮所言,光威集团倾其所有投入研发碳纤维的时候并不知道国家需不需要,他们只知道造鱼竿需要,研发碳纤维的原因也只是为了造鱼竿。
结果光威集团莫名其妙的成了军工企业,也成了中国最强的碳纤维企业。
碳纤维不止可以用在鱼竿和军用飞机,还可以用在民航客机、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等,是绝对的国之重器。
钓鱼竿和歼20的机身,用的是同一款碳纤维。
光威集团就在卖碳纤维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然后继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升级,研发出越来越强的碳纤维。
目前中国的碳纤维已经实现了T700级别的量产,实验室内可以造出T1000和T1100级别的碳纤维。
光威集团几乎把所有卖鱼竿和卖碳纤维的利润都砸进去了,最终突破了T1100级碳纤维的技术,且能低成本量产T700,技术实力为目前的世界第一。
你要知道美国F-22战斗机也就只用T300级的材料而已。
但美国和日本的碳纤维实力一点都不比光威的差,中美日的碳纤维实力只能说差不多,但美日有先发的品牌优势,中国毕竟是后来赶上的,销量还是差很多。
所以在2019年,中国的碳纤维产能为2.685万吨,低于日本的2.91万吨,低于美国的3.73万吨,总体实力为全球第三。
但在2020年8月,美国和日本对中国实行了高端碳纤维材料的禁售政策,直接不卖了,理由是国家安全。
但是,美国和日本不禁买,只是单方面禁卖。。。
而这所谓的高端碳纤维,美日能量产的我们也能量产,美日能在实验室造出来的我们也能造出来,双方的技术实力已经完全一样了。
但中国的碳纤维可以畅销全球,而美日的产品直接不准在中国卖,这下好玩了。
光威集团等中国碳纤维企业简直要笑疯了,这还不趁机大幅扩大产能?
万吨你知道吗,美日禁售之后中国直接大量投资建设万吨级别的碳纤维生产基地。
这是轻如鸿毛的碳纤维,不是铁矿石,直接一万吨产能是个什么概念。
2019年,中国碳纤维产能为2.685万吨。
2022年,中国碳纤维产能为11.2万吨。
全球第一,且遥遥领先。。。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说碳纤维都是人类顶级科技产品,理应极难制造,价格贵上天,但就以目前的势头来看,这玩意很快就要被卷成白菜价。
这一切都是因为钓鱼佬的需求。
大鱼咬勾后,人和鱼会互相抗衡一段时间,这时候鱼缸的强度和韧性就显得极为重要,强度和韧性差的鱼竿,大鱼一使劲,鱼竿就断了,但碳纤维鱼竿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哪怕是600斤的大鱼都拉不断光威的碳纤维鱼竿。
当然这种情况仅限于你能钓到大鱼的时候,如果天天空军钓不到鱼,再好的鱼竿也没用。
不过总是空军的钓鱼佬也是有贡献的,如今中国空军能用上那么好的碳纤维有他们的一份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