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午11点,第二十五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正式开园。据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官方微信发布信息,第二十五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龙腾冰雪 逐梦亚冬”为主题,园区总体规划面积81万平方米,为历届规模最大,用25万立方米的冰和雪打造千余个冰雪景观。开园前的火爆宣传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然而在开园第一日,游客在现场大喊“退票”的视频就在社交媒体传播,并引发关注。
网传视频显示,不少游客挤在一起大喊“退票”。
有网民表示,冰雪大世界内有多个热门游玩项目需要预约后才能玩,自己好不容易预约上了,排了很长时间的队,却没能安排游玩。“零下20多度的天气,一排就是几个小时。”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一游玩项目门口,众多游客排队(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前述哈尔滨游客还表示,从现场预约信息看,“每半个小时摩天轮能预约210个名额,滑梯是400个名额。”而冰雪大世界从上午11点开园,晚上9点闭园,10个小时的时间,5个需要预约的项目中每个项目可能只有几千人能预约上。
12月18日下午,第二十五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发布了暂停售票公告,公告表示,当天预约游玩人数已达40000人,为保证游玩质量,现暂停销售12月18日门票。明日(12月19日)门票正常销售,请大家合理安排游玩时间,错峰出游。
另据大皖新闻报道,哈尔滨市文旅局工作人员12月19日回应记者,事发后该局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督导,18日已有部分游客退票,正督促景区细化优化接待安排。
12月19日下午,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致广大游客的一封信,对游客表示歉意。
尊敬的游客朋友:
非常感谢大家对哈尔滨冰雪文化的钟爱,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青睐。冰雪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热爱,冰雪大世界是无数冰建人用他们的智慧、汗水,打造出的一片璀璨冰雪世界。2023年12月18日,第二十五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4万游客纷至沓来,部分游客的游玩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对此我们深表歉意。我们对服务不周进行深刻反思并连夜整改。
为保证游客的游览体验,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提升景区服务品质。即日起,园区内娱乐项目采取现场排队和延时服务方式,设置排队信息提示,对游玩项目分时、分段提醒,满足游客体验需求。园区内增加安保、接待、志愿服务人员,充实游客流量较高点位的服务力量,为游客提供维护秩序、问询导览等暖心服务。增加投诉受理服务台和客服人员,设置投诉服务电话400-639-1999,线下线上同步受理解决游客诉求,真诚接受广大游客的监督。
在冰雪中为您服务的每一个人,都是城市温度的传递者。我们将敞开热情的怀抱,用最贴心的服务,让您感受冰雪的温暖和魅力。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微信号、大皖新闻、公开资料
很尴尬,半个月前网友刚刚提名哈尔滨是全国唯一“待爆”旅游城市——如今,这位准流量就迎来了自己的首次“塌房危机”。昨天,万众瞩目的冰·霍格沃茨·临冬城·行星发动机·雪大世界正式开园,大家本以为会看到游客们惊叹不已,让如今仍在工位的打工人眼馋的盛况。
没想到上热搜的却是:很多人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排队几小时也没玩上项目,集体喊起了“退票”。
@橙柿互动
根据新闻报道,冰雪大世界开园不到三小时便涌入了4万名游客。
给大家做个参考,2019年开园首日的人流量不过只有7000人,而且这个数字在当时还创了10年内的历史新高。
至于在短视频平台上热度最高的大滑梯、摩天轮,昨天更是人满为患。
很多游客好不容易在手机上预约成功,提前十几分钟到核销处,以为很快就能玩项目了,结果发现前面至少还有六七百人在排队。
除了人多之外,主办方也被诟病管理混乱。
还有人好不容易约上了“哈冰秀”的演出,到时间了却不让进。询问工作人员“是推迟还是取消”,也并没有得到准确的回应。
今天下午,冰雪大世界官方发布致游客信,表示会立刻提升景区服务品质。
不过评论区显然不太乐观:“这种动辄零下几十度的户外景区,对旅游业服务水平的挑战可比普通景点大多了。”
今年网红旅游城市的火爆,几乎都遵循同样的路径——
先在社交平台上被捧红,然后当地文旅发力旅游服务,把线上的热度转化为线下的热度。
但对于哈尔滨文旅来说,这场好不容易轮到的“泼天富贵”恐怕注定接得更加烫手。
人挤人、有落差……这些网红城市旅游的常规“踩雷点”,放在零下20多度的寒冷下就变得更加难以忍受。
事实上,最近短视频平台上的哈尔滨旅游体验,已经开始两极分化。
一边是年轻女孩们在索菲亚教堂美美扮“俄式公主”,小伙子在松花江边坐雪圈飞车,在亚布力滑雪场的雪堆里愉快打滚,一派冰雪童话的景象。
一边是睫毛上霜、只露眼睛都能看出冻透了的游客们在镜头前高喊:“太冷了!我想回南方!”
多少人在手机里,只看到哈尔滨是“东北版横店影视城”“小巴黎”“小瑞士”。
去了才想起“宁古塔苦寒之地”,甄嬛传诚不欺我。
公平来说,如今南方朋友在防寒这方面是听劝的。
经过了全网几轮“去东北旅游要穿什么”的科普,基本都已经丢掉了行李箱里的羊羔毛外套和光腿神器,换上长款羽绒服和厚棉裤。
很多热心指导的东北人本来感到欣慰,觉得南方朋友在哈尔滨的旅游体验这下子拿捏了。
直到发现外地游客们穿着羽绒服照样被冻哭,才意识到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
首先,虽然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把东三省放在一起说,但本质上这确实是三个几乎纵向排列的省份。
从最北到最南整整横跨了15度,几乎等于北京和广州的纬度差。
这也就意味着在辽宁绰绰有余的防寒装备,到了黑龙江可能会瞬间溃不成军。
多少进行东北深度游的南方游客,在沈阳还对自己的抗寒能力信心满满。
@静姐在广东
评论区当时就犀利指出:姐,你可不能只捡软柿子捏啊。
果不其然,落地哈尔滨后直接冻哭。
@静姐在广东
多少辽宁人、吉林人,我自认为已经在抗寒方面做到了知识和能力的“双强”。
毕竟去年张韶涵来吉林开演唱会,在舞台上穿成了这样——
但某吉林网友至今记得十年前去哈尔滨玩,第一笔消费是在中央大街旁边的小店里买了个棉口罩。
因为张口说话的那个瞬间突然理解了什么叫做“冻牙”。
沈阳游客在哈尔滨照样顶不住。@爱笑的王小雪
你也就可以想象,南方游客的东北行程如果第一站就是哈尔滨,那就相当于玩游戏开局直接进高手局。
不要问我冰雪大世界属于什么段位,那基本上已经属于另一个领域了。
第二,无论是查攻略的游客们,还是给建议的东北人,往往对标的都是当地日常穿搭。
但东北人在冬天的活动轨迹是什么?
从开着暖气的家里出来,走几百米坐上开着空调的私家车或者公交车,然后到达同样开着暖气的单位、商场、饭店。
但游客的行程很可能是上午去松花江玩雪,下午冲冰雪大世界,晚上再去中央大街吃冰棍,主打一个绝不进屋。
而在哈尔滨,一个人的防寒能力通常跟他在室外呆的时长成反比。
某位北京网友在到达哈尔滨当天,还能穿着一点绒都没加的单裤,昂首挺胸从地铁站走到酒店。
@玩乐版图
但在寒风中暴走一天后,她就已经被这穿透骨头的严寒狠狠教育。
“不能说是冷了,只能说是人冻没了。”
曾经把哈尔滨捧成“国内小北欧”的社交平台,最近见证了无数游客从自信到破防、从“雪景好美”到“好冷我想回酒店”的善变瞬间。
不能说他们没经验,只能说哈尔滨的寒冷太有层次。
比如下面这位广东女生,第一条视频甚至连羽绒服拉链都没有拉起来,在街头兴奋地大喊:感觉也没有很冷啦!
@破竹姐
下一条视频已经冷到嘴唇发白,坐在农家乐的炕上不想起来。
在哈尔滨玩的这几天,眼看着她肢体动作变少了,但说话语速快了,语气也急了,声音也大了。
旅途最后一天,她去车站的路上司机说,“这才哪儿到哪儿啊,这都还没进九呢!”
女生一脸担忧地表示:“想问问北方朋友进九是有多冷啊,还待得了吗?”
@破竹姐
网友评论:“我还是喜欢你第一天桀骜不驯的样子”。
一个非常矛盾的事情是,东北最具有特色的冰雪景观往往需要足够低的温度才能观赏。
比如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需要当地达到一定低温才能开始采冰。有一年还因为遭遇暖冬天气,连开园时间都不得不推迟。
松花江的冰面项目为了安全,要等江面彻底冻实才能开放。
@牛牛LMQ
至于很多雪景壮观的景点,往往位于温度低、空气湿度又大的地方,才能形成大量降雪。
然而这样的恶劣天气,本身就会影响旅游的体验。
比如拍照——网上有人就开玩笑说,哈尔滨根本不会有人站在什么网红打卡地不挪窝,因为受不了那个冷。
来之后:什么机位什么出片,裹紧我的帽子围巾活着最重要。
一位博主说自己试过脱掉外层保暖手套、用里面的触屏毛线手套举起手机拍照,最多能够坚持7、8秒。
超过10秒钟,那就是刺骨的疼。
更何况事实已经证明,在哈尔滨室外想要不冷,基本要让自己的每一寸皮肤都被织物包裹。
彪哥这种帽子亲测好用。
注意,是每寸肌肤,哪怕有一点破绽都会在几小时后让你知道厉害。
根据不完全统计,很多外地游客都已经出现了“没戴围巾所以冻鼻毛”“没戴毛线帽所以冻额头”“ 没戴防风镜所以冻眼球”“没戴口罩所以冻嗓子”等离奇症状。
但当你把自己从头到脚包裹好,也就意味着哪怕想拍个再普通不过的游客照,都要废很大劲儿。
帽子口罩围巾摘了半天,结果发现顶着寒风,嘴已经冻到咧不出一个像样的微笑。
@张凯鑫
更不要说在零下十几度的环境里,哪怕你手机还有50%的电量,也能直接被冻到关机。
@VitaminSissi
玩景点,太厚的衣服同样会影响体验感。
穿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保暖衣物,打雪仗、玩项目仿佛瞬间穿越成了《城市之间》里穿着充气相扑服的笨拙选手
穿少了,玩的时候或许不觉得冷,甚至还会出点汗。但只要停下来,又会被松花江的寒风迅速吹透。
@湖南袁一一
所以最近景点中好评最多的居然是中央大街——
建筑漂亮倒还在其次,主要是两边全是小店,冷了随时都能进去躲躲。
哈尔滨旅游、东北旅游这波热度从社交网络上来。隔着屏幕,人们很容易只看到美、浪漫的一面。
但从本质上来讲,冬天的东北游更类似前两年爆火的新疆游——
有相对稀缺的景色,但也会吃一些平时出门玩不会吃的苦头。
就拿前阵子刚火成“雪景天堂”的横道河子,厚厚的积雪、氛围感房屋吸引了多少城市白领,恨不得立刻套上复古皮衣、天鹅绒长裙拍下人生照片。
但积雪这么厚,是因为这地方两个月以前就已经开始结冰了。
真实情况很可能是,风大到可以把手机吹飞,人在零下二十度被冷到崩溃。
@sevenyears 横道河子
每当外地游客抱怨东北游“又冷又苦”的时候,时常能看到当地人在评论里“抬杠”:
“谁大冬天去那儿啊,我们都在家呆着。”
这倒不完全是东北人在秀“看雪看腻了”的优越感,而是从小就习惯了,要想这天气出去玩就是要在美景和舒适之间做取舍。
最近哈尔滨还要举办一个露天音乐节,我身边为此兴奋不已的朋友,大多都来自从不下雪的省市。
绝大多数东北人的内心都毫无欲望:“这天气在室外干站2、3个小时,任你什么装备都不顶用。”
如果把旅游业的发展比作大型考试,东北领到的大概是最难的试卷之一。
在不够舒适的自然环境下,无论是景区管理的纰漏,还是在各地都尚未杜绝的乱收费、强制推销等乱象,都更加让游客们难以忍受。
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接驳车司机问你要高价,你在其他景点大可以硬气地拒绝,坚持自己走路三个小时。
但如果是在零下十几度的环境里呢?
@张漂亮不怎么漂亮
冰雪大世界这次的争执,一部分也源于在大冷天排队,极大积攒了游客们的怒气。
但东北旅游的魅力,也恰恰在于“极端温度”带来的“极致景色”。
不少南方朋友虽然在江面、冰雪中冻到鼻涕眼泪直流;
但在冰上旋转、坐雪圈被甩来甩去的时候,还是找到了一种童年般单纯的快乐。
@马潇遥Marven
如今刚刚12月中旬,东北旅游的线下热度才刚刚开始,
当地的文旅行业和游客之间,或许也需要更多“磨合”。
景区需要提高服务质量,游客们也会慢慢从“立刻买票冲”的激动中冷静下来,重新评估这场冰雪旅程的期待。
还是希望哈尔滨能接住这次的“泼天富贵”——毕竟大家已经在网上监工一个月了,是真正的养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