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北京通报了地铁事故的初步调查结论。非常遗(wú)憾(chǐ),他们真的把原因推给了下雪。


官方公布的地铁事故初步原因

根据@北京交通发布的通报:

据初步调查,事故原因为雪天轨滑导致前车信号降级,紧急制动停车,后车因所在区段位于下坡地段,雪天导致列车滑行,未能有效制动,造成与前车追尾。

前车紧急制动(停住了)要怪雪天轨滑,后车滑行追尾(没停住)也要怪雪天轨滑,我看北京这下的只怕不是12月的雪,而是6月的雪。

昨天我就在文章里预警了,绝不能把事故原因推给大雪天灾,事实证明,他们真的铁了心要这么甩锅。



我不是轨道交通方面的专家,没办法从技术层面去分析事故原因,但常识和逻辑已经足够帮我们排除天灾导致事故的可能性。

第一,北京这场雪下得并不算很大,也下得并不突然。

北京自12月10日开始的这一轮降雪,无论是累计降雪量还是事故发生期间的瞬时降雪量,都没有明显超出往年水平,完全不存在什么几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考验。

雪后的铁轨

而且这场雪下得并不突然,下雪前几日天气预报就已经开始了预警,北京地铁方面也声称为此做出了额外的安全检修,一切都在预期之内,没有任何措手不及。

简而言之,这就是北京冬天的一场普通降雪,它真的背不起地铁追尾事故和上百人骨折这么重的责任。

第二,雪天轨道湿滑是地铁设计和运营调度时必然要考虑的问题。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淋浴间地面湿滑容易摔倒,所以稍有常识的酒店要么会给淋浴间配一块防滑垫,要么对淋浴间地面做磨砂防滑处理,这是酒店设计装修时必然会考虑到的问题,为的就是确保客人洗澡时不会摔伤。

假如有客人住酒店淋浴时摔倒受伤,你说这是天灾还是人祸?是怪酒店设施不齐全没有准备防滑垫,还是跟客人说淋浴间地面湿滑摔倒属于正常情况?

北京每一年冬天都会下雪,每一次下雪轨道都会变得湿滑,难道列车制造企业和地铁运营公司就没有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这显然不合常理。

地铁检修人员在为轨道设备除冰

就算地铁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雪天轨滑,那列车设计或者运营调度的人为责任总归逃不掉吧?

第三,如果下雪天的地铁事故没法完全避免,那为什么还要在雪天开行地铁?

地铁作为载客量超大,载客密度超大、使用频率极高的公共交通工具,对安全性的要求是极高极高的。对于能够威胁到乘客生命安全的事故也相应地是零容忍的原则。毕竟一出事就是大事,是我们承受不起的后果。

假如这样一场普通量级的雪就有可能导致地铁列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那北方各大城市的地铁露天线路是不是一到下雪天就该全部停运?那我们作为乘客是不是在下雪的天气应该避免乘坐地铁?

这可不是因噎废食,而是对乘客的生命安全负责。

也是在最近这几天,北方多个省市因下雪而关闭了一些高速公路。原因很简单,雪天路滑,容易车祸,当除雪速度跟不上降雪速度的时候,把高速公路关闭起来才能避免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高速公路的技术条件和人力配置就这么个情况,顶不住了就接受现实,不丢人,大家也不怪你。



作为地铁运营方,你一方面说雪天轨滑会导致地铁发生重大事故,一方面下雪天又不停运,天底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下雪天坐地铁到底安全有没有保障?广大乘客需要一个斩钉截铁的明确回答。

总而言之,雪天轨滑这一客观因素无论在任何层面上都不足以成为北京这次地铁事故的主要原因。

只有把事故原因落实到人,只有搞清楚真正的安全隐患藏在哪个环节,才是真正对公众安全负责任的态度。

乘坐北京昌平线“打工人”讲述:叫车排队数百人、3小时无人接单,小区业委会主任主动接送


“叫车根本叫不到,只能徒步回家,很多人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多名在西二旗站附近的上班族向九派新闻讲述自己昨晚遭遇。

12月14日18时57分,地铁昌平线西二旗至生命科学园上行区间,两辆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部分乘客受伤。据北京交通消息,14日23时许,人员转运完毕,现场处置工作基本结束,共有515人送医院检查,其中骨折102人,无人员死亡。截至15日6时,423人已离院,25人留观,67人住院治疗。

除涉事地铁乘客外,多名原本计划乘坐昌平线回家的“打工人”也深受影响,因地铁临时停运,不少上班族被困雪夜。



地铁昌平线事故12月14日晚完成现场救援应急处置。 图/“北京交通”官方微博

【1】叫不到车只能徒步回家

北京地铁昌平线北起昌平西山口站,南至西土城站,途经昌平区、海淀区。其中西二旗站是昌平线和13号线交会口,附近有多家公司,包括知名互联网公司腾讯、新浪、百度等。

在西二旗附近上班的白先生(化姓)也是昨晚“徒步大军”的一员。在互联网公司上班的他,昨晚下班时已近21点,“上班时就看到出事的消息了,当时心理有预期,今晚肯定很难打车。”

但打车的难度远超他想象。叫车十多分钟,系统显示暂无司机应答。他又选择接受朋友的建议,加价25元叫货拉拉,“系统提示通知了281个司机,但是根本叫不到车。”做了一定心理斗争后,他决定徒步往家里走,“心想离开这再叫车应该好点。”

徒步近一小时,白先生依然没有叫到车,此时他已在零下八九度的雪夜走完离家近一半的路程。其间,他定位在公司的叫车软件一直未关闭,但始终无人接单。心灰意冷的他只得走进一家路边饭馆,临时填填肚子。

事发当晚,像白先生这样遭遇的“打工人”不在少数。

同样在西二旗附近工作的王女士(化姓)告诉九派新闻,她的住址距离公司仅5.4公里,平时遇到下班高峰,打车最多也就“排队二三十人”,但昨晚她叫车时,这段不到半小时的路程,前方显示有592人在排队。



14日晚,王女士的打车软件提示前方有592人排队。 图/受访者提供

在社交网络上,一些人也晒出了自己的叫车订单,九派新闻注意到,排队高峰时,显示有1500余位。

途中,白先生看到有些男生为了缩短回家时间选择骑单车,但地面积雪结冰也让骑行者颤颤巍巍。

据北京交通,事故发生后,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立即赶赴现场指挥调度,成立现场事故处置领导小组,交通、消防、卫健、公安、应急等部门和属地政府迅速响应,全力以赴抢险救援,转运伤员,转移乘客。

【2】有人称对坐地铁有阴影

“其实昨天那场雪特别美,但我根本没有心情欣赏雪景。”白先生惋惜道,14日22时43分,他拍摄了一条徒步视频,并发朋友圈,配文道“很美,可惜心情很复杂,会永远记得北京的这个冬天。”



14日22时43分,白先生徒步回家时拍摄的景色,前方电瓶车差点打滑。 图/受访者提供

大约半小时后,白先生租住小区业委会主任看到其朋友圈,主动给他发送信息,询问是否要来接他,“之前只是加了微信,但从没有联系过。感觉被戳到了,好温暖。”当时白先生觉得走出软件园,叫车会好一点,便谢绝其好意。

23时41分,距离他叫车已过去近三小时,叫车软件依然无人应答。他最后选择向好心的业委会主任寻求帮助。随后业委会主任开车接到白先生,并答应陪同白先生去其公司接上另外两位被困的同事。

上车后,白先生注意到业委会主任还在用电话呼叫其他人来帮忙接送人。

九派新闻尝试联系该名业委会主任,他委婉拒绝,称“都是小事,不会占用公共资源。”



白先生租住小区业委会主任接到他后,还在电话叫人来接送其他被困行人。 图/受访者提供

但像他这样幸运的人并不多,当晚有不少人因打不到车,只能徒步数小时回家。还有一些人虽叫到车,但遭遇司机临时加价,“100元一个人。”

白先生坦言,经此事后,他对乘坐地铁有了一些阴影,“可能得缓缓。”

据北京地铁12月15日消息,当日地铁昌平线维持朱辛庄站至昌平西山口站以及西二旗站至西土城站上下行区段正常运营。市民可通过8号线和13号线换乘进入市区。西二旗至朱辛庄之间由公交车接驳。

对该事故,北京地铁深表歉意,并称在救援疏散过程中已自行离开的乘客,如后续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联系地铁公司,他们将承担相应治疗恢复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