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文物局9日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最新研究成果,官方提到,大约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并将距今5800年至距今3800年划分为“古国时代”和“王朝时代”。

根据中国国家文物局长李群的介绍,他指出,2020年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实施以来,进一步扩大了研究的时间、空间范围,围绕浙江馀杭良渚、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29处核心遗址,聚焦关键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取得一系列进展。

官方提出,大约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可将从距今5800年至距今3500年划分为“古国时代”和“王朝时代”。

其中,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为距今5800到5200年前后,以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第二阶段距今5200到4300年前后,社会分化进一步凸显,社会资源的调动能力加强;第三阶段相当于距今4300到3800年前后,形成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奠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础。

官方强调,与探源工程第四阶段的认识相比,对古国时代文明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化。目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的许多工作还在进行之中,未来中国国家文物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推进、深化探源工程。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官方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全名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始于2002年初的预备性研究,此后在2004年至2018年分别历经第一阶段到第四阶段,2020年开启第五阶段,预计2024年完成这一阶段。

中国官方9日发布最新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结果,提出5800年前进入“古国时代”。图为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女神庙保护展示馆。(图/取自朝阳市政府官网)

而文明探源工程与中国学术界1980年代以来的研究风潮息息相关。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介绍,当时,在一系列史前城址、高等级贵族墓地等的发现后,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问题再次成为考古学家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1970年代、1980年代相继有苏秉琦、严文明、赵辉等学者提出“满天星斗”、“重瓣花朵”、“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等文明起源论述,最后由学界提议请官方设立探源工程,统筹中国境内外数十家单位的近400位专家学者的研究。

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前,官方最重要的文明研究工程是1996年启动、2000年通过验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不过学术界对于部分论点一直存有争议,直到2022年6月官方才出版完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